1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0 15: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
(2024·中山模拟)土壤风蚀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一般从可蚀性、气候、土壤结皮、地表粗糙度和作物残茬等方面衡量。阿拉善高原(图1)是我国风蚀严重地区之一,该地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是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风蚀气候侵蚀力在20世纪80年代增加趋势明显,1991年进入显著下降阶段。图2示意1970—2017年阿拉善高原荒漠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冬季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控制 B.降水稀少
C.地表冻结 D.作物残茬多
2.1991—2000年的荒漠化面积变化说明阿拉善高原地区(  )
A.生态退耕效果显著
B.风蚀气候侵蚀力增强
C.过度放牧依然严重
D.人工造林增幅减小
(2024·佛山模拟)沙坡头研究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年均降水量176.5毫米,年均蒸发量1 500~2 000毫米,该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达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0~300厘米深度的土壤(  )
A.平均水分含量更高
B.降水下渗量更小
C.水分含量变幅更小
D.质地致密度更高
4.研究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征,有助于(  )
A.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B.制定放牧管理制度
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制定防风固沙措施
(2024·惠州模拟)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南缘,土壤风蚀现象严重。某科研小组在此地开展研究时发现,通过改变植被盖度和布局可影响土壤风蚀的程度。下图为植被盖度、布局及其风蚀抑制效率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最可能为(  )
A.西南—东北 B.东南—西北
C.南—北 D.东—西
6.当植被盖度为10%时,与一行一带相比,两行一带的布局利于(  )
A.抑制蒸发 B.降低风速
C.减少占地 D.节约用水
7.综合考虑,无论采用何种布局模式,此地最佳植被盖度为(  )
A.10% B.20%
C.30% D.40%
二、非选择题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川滇农牧交错带(下图阴影部分)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川西36个县和滇西北7个县。该区域是青藏高原东南的外延部分,地形复杂,地貌类型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平均海拔3 000米以上,相对高差最大可达600米;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旱、雨季分明;受地形影响强烈,气候特征垂直分异现象显著,同时土壤、植被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近年来,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加趋势。该区域虽然人口稀少,但是由于毀林开荒、陡坡开垦等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存在,出现了天然林、高覆盖度草地、湿地等数量减少的现象,区域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1)描述川滇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述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请为川滇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A 2.C 解析:第1题,阿拉善高原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风力小(少风),风蚀气候侵蚀力小,A正确。降水稀少,土壤松散,风力作用应强盛,而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冬季较小,可见降水稀少不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冬季较小的主要原因,B错误。阿拉善高原冬季、春季都有地表冻结(冻土)现象,而该地风蚀气候侵蚀力春季大,冬季小,说明地表冻结不是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冬季较小的主要原因,C错误。阿拉善高原多戈壁荒漠,作物种植少,作物残茬对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影响较小,D错误。第2题,读图2可知,1991—2000年的沙漠化面积在持续增加。生态退耕效果显著,沙漠化面积应该减少,A错误。由材料可知,风蚀气候侵蚀力在20世纪80年代增加趋势明显,1991年进入显著下降阶段,1991—2000年风蚀气候侵蚀力在减弱,B错误。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覆盖,加剧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风险,阿拉善地区过度放牧会增加沙漠化面积,C正确。人工造林是一种有效防止沙漠化的方法,人工造林虽然增幅减小,但森林面积依然持续增加,沙漠化面积应该减少,D错误。
3.A 4.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对比三类沙丘可知,流动沙丘的土壤平均水分含量最高,而且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的波动程度最大,A正确,C错误。流动沙丘上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降水入渗,固定沙丘相对于流动沙丘植被覆盖度较大,土壤细颗粒含量高,土壤质地紧密并有一定程度的生物结皮发育,导致表层土壤的阻水能力增加,从而减少降水的入渗量,B、D错误。第4题,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征,对固沙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防风固沙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D正确。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设定放牧管理制度均关系不大,B、D错误。沙丘地区应以生态恢复为主,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C错误。
5.A 6.B 7.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与风向垂直,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图中每行植被的走向最可能为西南—东北走向。故选A。第6题,读图可知,当植被盖度为10%时,一行一带风蚀抑制效率为17.55%,两行一带风蚀抑制效率为72.44%,因此,与一行一带相比,两行一带的布局利于降低风速,B正确;两行一带布局对抑制蒸发影响较小,A错误;两行一带占地面积更大,植被耗水量更多,C、D错误。第7题,读图可知,两种布局模式下,当植被盖度达到30%,风蚀抑制效率都在90%以上,之后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风蚀抑制效率上升较慢,因此最佳植被盖度为30%。故选C。
二、非选择题
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川滇农牧交错带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该地高山峡谷多,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地质灾害多发;该地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雨季分明;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第(2)题,极端强降水事件对土壤的侵蚀强度较大,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变脆弱,畜牧业受到影响;影响当地农作物的产量,导致产量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等;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强降水事件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
答案:(1)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发;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年均温较低;降水集中,旱雨季分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生态环境脆弱。
(2)极端强降水事件会导致生态系统变脆弱,畜牧业受损;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坚持生态恢复优先,恢复天然植被;在牧区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减轻草地退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立体农业;陡坡上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