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2024·深圳模拟)滇中地区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国家启动滇中引水工程——引金入滇。水源工程从金沙江无坝引水,经引水渠沉沙后,通过地下泵站进入总干渠,沿途输水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状况差异化分配水量。下图示意该工程输水线路。据此完成1~2题。
1.该工程采用无坝引水是为了( )
A.实现全程自流 B.增加输水水量
C.提升输水水质 D.减少生态扰动
2.总干渠沿途分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 )
A.楚雄 B.昆明
C.通海 D.蒙自
我国西氢东送、海氢陆送项目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西氢东送采用“风光火储氢一体化”模式,保障氢能供应稳定;海氢陆送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风力发电中的“弃风”问题。下图为海氢陆送项目模式图。据此完成 3~4题。
3.与西氢东送相比,海氢陆送( )
A.成本更低廉 B.运输更便捷
C.产量更稳定 D.制氢更低碳
4.西氢东送、海氢陆送有利于( )
A.西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B.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
C.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D.减少沿海地区生态破坏
(2024·杭州模拟)万家寨水库位于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除了发电,还作为水源地向山西、内蒙古等地供水。从2017年起,万家寨水库又多了一个任务——向北京送水。下图为引黄济京线路图。据此完成5~6题。
5.引黄济京线路如图示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引水量 B.降低工程量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水分下渗
6.修建引黄济京工程对取水地下游河段的主要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侧蚀作用增强
2023年6月23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白浙线”)实现全容量投产。白浙线是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5个省级行政区域,全长2 121千米。该工程沿线多山地、丘陵、河流、沼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白浙线建成后,将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将四川水电能源大规模输送至华东地区。下图为四川白鹤滩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施的优势条件有( )
①四川省水电能源丰富 ②浙江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③四川省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④四川省距浙江省近,输电损耗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白浙线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政策支持
C.资金充足 D.资源丰富
9.白浙线工程的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清洁水平
②满足当地对电力的需求,缓解能源不足状况
③优化当地水电配置,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④带动当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2024·汕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输水,该工程将汉江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泵站、隧洞等设施向关中平原输送。该工程横跨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图1为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为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
图1
图2
(1)分析汉江上游成为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说明该工程输水线路设计的优点。
(3)施工过程中,该工程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试为施工单位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2.B 解析:第1题,采用无坝引水,说明选线充分发挥了高差优势,可以实现金沙江到引水渠的自流引水,但是引水渠沉沙后,需通过地下泵站进入总干渠,没有实现全程自流,A错误;无坝引水并不能增加输水量,B错误;水源在引水渠沉沙,引水渠提升水质,无坝引水不能提升水质,C错误;采用无坝引水避免了建坝对生态的扰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沿途输水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状况差异化分配水量。选项的四个城市中,昆明为省级行政中心,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密度最大,需水量最大,故需要分配的水量最多,B正确,A、C、D错误。
3.D 4.C 解析:第3题,“西氢东送”和“海氢陆送”两个项目都利用风能或光能制造氢气,用管道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两个项目成本相差不大,A、B错误;风能发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而“西氢东送”除了风电还有太阳能和火电作为补充,因此“海氢陆送”的产量不如“西氢东送”稳定,C错误;因为“西氢东送”过程中利用了火电,因此碳排放更高,“海氢陆送”更低碳,D正确。故选D。第4题,“西氢东送”“海氢陆送”输送的目的地主要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促进东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A错误;可以缓解但不能改变能源资源短缺现状,B错误;氢气的使用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C正确;能够减少沿海地区的环境污染,但不能减少沿海地区的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C。
5.B 6.C 解析:第5题,引黄济京工程的引水量与引水地的水资源储量、调水线路的设计有关,该线路的布局多借助天然河道,有利于减少工程量,降低修建的难度,但对引水量的影响较小,A错误,B正确;该引水线路多借助天然河道,线路所经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气候相对干旱,且线路经过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地区,地表水分蒸发量、下渗量较大,C、D错误。故选B。第6题,修建引黄济京工程会使取水地下游河段的水量减少,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减弱,进而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上游输送到下游的泥沙也会减少,C正确;取水地下游河段河流水量减少,侧蚀会减弱,与下游段水土流失关系不大,A、D错误;下游河段河流水量减少,不利于维持河流下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很可能会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故选C。
7.A 8.A 9.D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浙线是将四川丰富的水电能源输送到浙江及其沿线地区,缓解能源不足问题。白鹤滩水电站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①正确;浙江经济发达,但本地常规能源不足,电力需求量大,②正确;四川和浙江降水丰富,但降水量充足不代表水能丰富,浙江降水量充足,但水能不丰富,所以降水量不是最主要的优势,③错误;四川白鹤滩水电站距离浙江远,输电损失较大,④错误。故选A。第8题,根据材料“该工程沿线多为山地、丘陵、河网沼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可知,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水平无法建设,A正确;政策、资金、资源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浙线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四川发挥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体表现为白浙线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四川省水电能源的配置,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③正确;该工程建设能够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电产业的发展,④正确;白浙线工程的建设主要是有利于优化浙江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清洁水平,而非优化当地,①错误;白浙线工程是为了满足浙江的电力需求,缓解浙江能源不足问题,而四川当地能源相对丰富,②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0、解析:第(1)题,成为水源地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水量丰富、水质好、输水距离短等角度分析。第(2)题,由材料“该工程将汉江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泵站、隧洞等设施向关中平原输送”并结合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可知,该输送线路主体以自流为主,能耗较低。通过泵站和隧洞基本实现直线输水,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隧洞输水可以减少蒸发,水损耗少;且隧洞引水的方式对地面的扰动影响非常小,对地表植被破坏少。沿途经过水库,水库可调节输水量。第(3)题,从生物、土壤、水文、岩石等不同角度进行考虑。施工产生废渣、污水等,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因此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施工破坏原始地貌景观,引起山体结构不稳定,植被破坏加剧岩石风化和水土流失,须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栖息地被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应最大限度减少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资源丰富;位于汉江中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好;输水距离短。
(2)自流为主;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多隧洞输水,水损耗少;同时对地表植被破坏少;水库可调节输水量。
(3)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须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最大限度减少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