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新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新科技革命才出现的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讯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内燃机技术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6年,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仅对获奖者頒发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促进中国更加重视科技 B.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
C.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5.印度自20世纪60至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信息反映了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 B.农业向商品化发展
C.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6.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下表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 B.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D.新科技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
7.1992年美国人就曾断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语“过劳死”。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
C.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D.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
8.马克思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技推动生产、资本的发展 B.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原始积累依赖于科学 D.资产阶级较重视科学研究
9.当今“无人码头”“无人仓库”“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的出现是哪一技术的产物
A.人工智能技术 B.航空航天技术
C.海洋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10.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这说明
A.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是否掌握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D.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11.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北京,一位乞讨者面前的报纸上写着“推荐使用微信支付”,这是当下趋势的一个写照。该乞讨者推荐使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天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12.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13.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问题即“汤浅现象”―即当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 学中心。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美国 D.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苏联
14.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C.在航天技术领域中国遥遥领先
D.只有美、苏、中这样的大国才有能力发展航天技术
15.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二、材料分析题
16.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宗教神学的冲击。
(2)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7.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变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各自主要起始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3.0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变化。
(3)四次工业革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请各举一例说明四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20世纪末,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有些高风险、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实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以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在资金投入人才储备、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体制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决定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概括20世纪末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末以来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航空航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无关,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移动支付奠定基础,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3.C
【详解】
据“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二战推动科技的发展,A排除;B属于夸大科技的作用,排除;D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故选C。
4.C
【详解】
从建国初规定科技发明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6年,仅对获奖者頒发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到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反映出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C项正确;1991年美苏冷战已经结束,不是促进当今中国更加重视科技的原因,A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与国家早在1955年就已制定条例、设立科技发明奖项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D项错误。
5.A
【详解】
通过农业领域的一系列革命,利用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交易平台”“种植技术”等,体现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A项正确;农业向商品化发展没有概括出印度农业的三大革命和“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等内容,B项错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只是印度实现粮食自给的部分原因,C项错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概括,不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D项错误。
6.D
【详解】
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进行新科技革命,尤其是推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美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的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故C项错误。
7.D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的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于是出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过分劳累的美国人》”“过劳死”,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本质,排除。
8.A
【详解】
根据“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可以看出,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生产、资本的发展,A项正确;科学产生于资本主义之时代之前,排除B;资本原始积累依靠的是对外殖民扩张,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9.A
【详解】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领域的智能化,为生产中的无人技术提供基础,故选A项;BCD项的相关技术与材料主旨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
10.B
【详解】
我国之所以研究载人深潜技术,是因为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选B项;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就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A项错误;深海探测技术并不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C项错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D项错误。
11.D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微信支付”奠定了技术基础,故选D项;ABC项与主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12.C
【详解】
图片反映了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图片无关,排除。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大师云集的意大利,紧随其后的是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的英法自不必说,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统-进程中开启崛起之路,科学进步迅猛,与美国一起引领第二次科技革命,最后就是19世纪末开始崭露头角的美国,因此A正确,BCD排除。
14.B
【详解】
材料表明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B正确;现代科技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排除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并非“遥遥领先”,排除C;D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
15.C
【详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计算机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所以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6.(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①科学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牛顿力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革命推动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主流;政治革命推动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科学革命推动政治革命: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回答法国大革命亦可);政治革命推动科学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详解】
(1)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其中两例即可)
(2)论证:根据材料“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分别论证:科学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许多新的发明创造。工业革命推动政治革命:根据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主流;政治革命推动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推动政治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回答法国大革命亦可);政治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17.(1)第一次工业革命:
起始国:英国;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现代工厂制;经济全球化:通过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始国:主要是美国和德国;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从加强到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体制的变迁。
(3)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等政治运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积极进行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之际,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详解】
(1)实际上是考查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可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国:英国;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现代工厂制;经济全球化:通过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始国:主要是美国和德国;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从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从加强到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角度来回答变化。
(3)根据所学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这一角度概括。其它几次言之有理亦可。
18.(1)趋势:科技成果在全球扩散;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区域丙技术的合作: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2)原因: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家间综合国力的差距: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科技创新体制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努力追赶。
【详解】
(1)趋势:根据“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得出科技成果在全球扩散、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根据“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以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得出区域内技术的合作;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得出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得出发达国家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2)原因:根据“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得出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得出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根据“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根据“世界各国在资金投入人才储备、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体制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得出国家间综合国力的差距;根据“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得出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科技创新体制完善;根据“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得出发展中国家的努力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