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0 08: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2.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朝“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3.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朝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朝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4.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贸易很少进行狭义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在各地寻找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把生产的货物分配到与它有商业关系的各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反映出他们(  )
A.确立了商业霸权 B.进行一般贩运贸易
C.残酷掠夺殖民地 D.创新了商业的形式
5.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  )
A.金融业比较发达 B.是世界贸易中心
C.商业契约应用普遍 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
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7.唐朝赵璘《因话录》载:“有士鬻产于外,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祈所知纳于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  )
①在流通领域产生纸币 ②入川交通不便
③出现接收汇兑的机构 ④蜀地印刷事业的发达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  )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9.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厦门 舟山 广州 澳门
康熙三年至康熙六十一年 22 14 50 5
雍正元年至雍正十三年 1 0 38 0
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八年 0 1 78 0
总计 23 15 166 5
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
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
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10.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 (  )
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
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
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11.《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表明 (  )
A.唐代已经出现了纸币
B.“飞钱”行使货币职能
C.“飞钱”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D.“飞钱”实质上是一种汇兑业务
12.唐宋之际出现钱币汇兑,北宋时纸币交子产生,均说明(  )
A.社会商业信用建立
B.国家经济控制力加强
C.社会交易成本提高
D.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3.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认为:“文化交流的活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而进行的……商业活动为信仰的扩散敲开了大门。”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郑和下西洋 B.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百家争鸣
14.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
A.瓷器   B.香料 C.棉布   D.白银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的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等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
16.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政策几经调整,但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封闭、内向、保守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遂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也成为当时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藩中平南王尚之信降,粤东底定。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清廷统一台湾。浙、闽、粤等省地方大吏及派往沿海各界之官员俱主张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康熙帝以有益“闽粤边海民生”为念而降旨重开海外贸易。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种种迹象表明,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包括康熙这样的明君,对于当时世界的大势,对于发展外贸与正在崛起的西方各国展开商业竞争,是缺乏足够认识的,传统的内陆文明与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处处以防范为主,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之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加以提防。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调整海外贸易政策的背景,并指出其着眼点。
(2)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的海外贸易政策调整的脉络、特征,并据材料二分析其制约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由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知波斯商人远道而来“易桑麻”。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促使一些西域商人与中国商人间的贸易往来,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故选A项。
2.C
解析:
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两项时间不符,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项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3.B
解析:
根据材料“宋朝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朝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了宋朝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体现不出统治者重视商业,故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与唐朝相比更注重经济生活,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故D项错误。
4.D
解析:
根据材料“很少进行……而是在各地”可知,当时腓尼基人已经创新了商业形式,故B项错误,D项正确;A项材料依据不足;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5.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罗马帝国已经有了专门的金融交易场所且交易品种众多,这表明其金融业比较发达,故选A项;罗马帝国金融业发达但并不一定是世界贸易中心,B项错误;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错误;虽然金融交易场所是国家出资兴建的,但并不能推知国家垄断金融行业,D项错误。
6.D
解析:
根据材料“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可以看出,流通中的平等,促进了现实中的自由和平等,体现出了商业上的平等观念,影响到了当时的政治理念,D正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政治平等受到了商业平等的影响,但不是建立在商业平等的基础之上,A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自由平等的交换原则对希腊社会政治的影响,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古希腊的海外贸易活动,排除C。
7.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纸币最早出现于宋朝,排除①;材料未提及蜀地印刷技术、规模,因此排除④。“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可知②入川交通不便正确;“所知纳于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可知③出现接收汇兑的机构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
8.C
解析:
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重视管理土地交易,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D错误。
9.C
解析: 
题干“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反映的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外贸船只数量情况,再结合表中厦门、舟山、澳门三地外贸船只数量都呈现递减趋势而广州一地却由康熙年间的50只增加至乾隆初期的78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从表格中无法看出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等具体信息,排除A项;题干并未说明康熙到乾隆时期外贸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从表格中无从得出雍正年间海患问题严重,排除D项。
10.B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故A错误;唐代没有交子,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故D错误。故选B。
11.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商品流通加快,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材料中提到的用券取钱的“飞钱”,实质上就是一种汇兑业务,但是它并不行使货币职能,故B项错误、D项正确。宋代出现纸币,故A项错误。“飞钱”本身不用来交易,因而并没有增加政府货币的供应量,故C项错误。
1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具有实际价值的金属货币铜钱,到由民间富商在印刷图案的纸上签名题号的纸币,这都是社会商业信用相当发达的产物,故A项正确;钱币汇兑和交子的产生都与民间富商有关,故排除B项;钱币汇兑和交子的使用都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故排除C项;货币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故D项错误。
13.B
解析: 
据题干“文化交流的活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而进行的……商业活动为信仰的扩散敲开了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运到欧洲。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B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不以经商为目的,A不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伴随商业活动而进行,C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不涉及商业活动,D不符合题意。
1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瓷器从唐朝时期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陆上则因为宋朝未统一全国,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5.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
论证: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活跃,到春秋时期,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政治开明、商品流通加快,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据此,货币使用的进步可以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
16.(1)背景:海禁加剧清初经济萧条;收复台湾,地方官员的开禁请求;康熙帝思想的转变。着眼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脉络:封锁海疆(海禁)——多口通商——单口通商。特征:日趋限制海外贸易(封闭、保守)。因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传统内陆文明的保守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防范异己力量,巩固政权的戒心;最高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且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