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4.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0 08: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新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1.人地协调观:正确看待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说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3.区域认知: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4.地理实践力:能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 重难点 学习重点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的气温计算。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情分析 近期气温变化明显,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生活感知经验。在数学学科中已经学习过坐标系的相关内容,于本节图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备一定绘制并读取气温变化数据的基本能力。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 一趟列车穿越了“四个季节“。 冬季,我国北方的长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的海南却郁郁葱葱、艳阳高照。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结合列车员衣着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叹气温分布的差异。
学习任务二 气温及其测量 1.气温的概念 ①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单位常采用摄氏度(℃)。 ②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③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观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3页“思与学”,完成下面问题。 1.地面气象站所测气温是离地面 米的气温。 2.观测仪器主要有 等,放在 中。 3.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在每天北京时间 各进行一次。 资料补充:百叶箱可以保持箱内外的空气流动,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白色的百叶箱可以避免百叶箱及仪器因阳光照射而升温。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百叶箱放置在平坦空旷的草地上,可以避免周边环境对所测气温的影响。 3.气温的计算 (1)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2)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归纳小结:①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②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结合日常生活的的气温导入,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百叶箱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资料补充百叶箱的相关知识,熟悉气温的测量。 该部分的知识点难度不大,设置自主学习,可以通过材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 气温与生活 气温与生活紧密联系。说一说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 ① 气温高低影响穿衣指数。 ② 气温高的地区饮食清淡,气温低的地区喜欢喝酒。 ③ 气温高的地区房屋墙体薄,气温低的地区墙体厚。 ④ 气温高的地区衣服较厚,气温低的地区衣服以短袖为主。 通过小组讨论气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学习任务四 气温曲线的绘制及分析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 思考:下列谚语哪些是气温日变化?哪些是气温年变化?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夏作秋,没得收。 (3)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5)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6)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合作探究】气象小组观测A地气温并做详细统计(如下)。 同桌俩为一小组,讨论: 1.该组数据反映的是哪种气温变化规律? 2.结合数据,有重点地描述A地气温状况? 3.如何将数据变得更加直观,以便于我们的日常分析? 争当析图小能手 ① 读图名 ② 读横坐标——时间 ③ 读纵坐标——气温值 ④ 读极值——最高值与最低值 ⑤ 读变化——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挑战1:读图分析 (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挑战2:读图分析 1.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时。 2.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左右。 知识拓展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为何在午后2时左右,而不是在正午12时 分析:把太阳比做火种,大地比作炉子,那么气温不是由火种直接点燃的,而是火种点燃炉子,炉子热了(12点最热),才把周围的空气烤热了,这是一个过程,所以时间要比12时延后一些。气温的日变化是随着太阳光照一天中的变化而变化的,和地球的自转密切相关。 挑战3:下面哪幅图是“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写照? 挑战4:读下列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其所处温度带。 总结:北半球陆地7月高温,1月低温;南半球反之。 挑战5:为什么海洋总是晚一个月? 知识拓展 陆地(急性子)升温快,降温也快; 海洋(慢性子)升温慢,降温也慢。 知识小结 结合谚语巩固气温的变化,地理与语文跨学科融合。 小组合作,学习绘制气温曲线,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通过读图挑战活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 通过日变化曲线图学会从图中迅速获取最低温、最高温和日较差,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 通过比喻将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活灵活现,利于学生掌握学习。 通过读图对比学习,增强读图能力。 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为后期学习描述气候的特征打下基础。 结合生活中海陆的冷热实例,分析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学习任务五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