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群和群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种群和群落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2 14: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能区别种群和群落;
(2)理解群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种群和群落事例,学生分析和判断种群和群落;
(2)通过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课已经具备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物种,生物的主要类群等知识储备。学习本节课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对简单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对于复杂的高等的技能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基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学习本节课的困难是: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学术概念的区别。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为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能区别种群和群落;
(2)理解群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种群和群落事例,学生分析和判断种群和群落;
(2)通过在引导学生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学时重点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为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
学时难点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过程
一、开门见山
T:展示一幅一群狮子捕食一头水牛的图片和一头狮子捕食水牛反被牛群杀死的视频,引出个体和群体的概念(通过对个体与群体的比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种群的概念。)。那么在自然界中,生物不仅可以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而且往往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生物群体。
活动2【讲授】过程
二、新知学习
T:很多时候,生物还是过着“群居”生活的,个体聚集成一个群体,例如我们现在就是一个由老师和同学组成的班集体。目前较为珍稀的赤麻鸭,也是喜欢群居的生物,请你看图片思考:图中有几个赤麻鸭?这个群体中每个生物个体有哪些共同点吗?
S:外形相似,同种生物,生活在水边,
这张图片中赤麻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群赤麻鸭生活在水塘边,也就是说它们这个群体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我们再来看一种生物——睡莲,我们水塘中的睡莲往往是几支甚至是一片一起生活在水中。图中有几支睡莲?那么这些睡莲又有什么共同点呢?
S:水中生活,同种生物
这两个群体有什么相似点?
S:是同一物种,占据一定空间,群体
我们把占据一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群体称为种群。而种群的三要素就是:同一种物种,占据一定的空间,群体。这三要素也是我们判断种群的重要标准。例如我们把这群赤麻鸭称为赤麻鸭种群,睡莲群体称为睡莲种群。
想一想:五磊山上的所有树木是一个种群吗?
一个蜂巢里的所有蜜蜂是一个种群吗?
种群概念讨论:(1)杜湖里的一条鲫鱼是鲫鱼种群(×)
(2)杜湖里的全部鲫鱼是鲫鱼种群(√)
(3)杜湖里的所有鱼类是同一种群(×)
S:
展示不同种群的图片,让学生给种群取名
S:
T:展示一幅一群来航鸡图片: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当中,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有没有差异?差异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1
S:年龄,大小,雌雄之别,行为······
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要他们满足种群三要素那就是一个种群。
想一想:一个池塘里的青蛙和蝌蚪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注:幼体和成体有区别的时候,但是它们还是属于一个物种的。
综合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它们是属于同一物种的。
做一做: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2
S:
合作讨论:一个池塘内部有哪些生物种群?可以联系生物类群的内容。
S:……
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以及一些微生物。这些不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你能根据知道的讲讲这些种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S:……例如水生植物提供氧气,水生动物之间很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的生物种群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他们在一起组合成了一个更大的集合体,这就是群落。
我们把生活在一定空间的不同种群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而群落的三要素就是: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种群,所有生物。这三要素也是我们判断群落的重要标准。
群落的三要素:
(1)“占据一定的空间”,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不同种群”实际是这一地域或空间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3)“所有生物的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地域或空间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群落概念讨论:(1)一个湖泊里所有的花鲢鱼是一个群落(×)
(2)一个湖泊里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群落(×)
(3)一个湖泊里所有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S:
做一做: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3
S:
做一做:完成学案中当堂训练4
S:
群落当中生物种群之间是有联系,不是凑合在一起的。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森林当中的分层图),回答他们是如何分布的?
S……
垂直分布,高大的乔木处于上层,构成了乔木层;矮小的灌木和小树处于中层,构成了灌木层;一些草本植物处于下层,为草本层。这样分层的结构有什么好处?
S……
一般上层的乔木喜欢阳光,中层矮一些的灌木和下面的草本植物喜欢阴湿,上层乔木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林下较为阴湿,有利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而下层的植物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湿润,保证乔木有充足的水分。各种植物的习性不同,这种分层使得他们能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
由于植物的分层,导致以植物为生的动物也出现分层。除了植物群落有垂直分布结构,森林当中的动物也呈垂直分布现象。上层:鹰、松鼠等,中层:大山雀、柳莺,下层:鹿、野猪等。
这种分层结构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有所应用,例如四大家鱼混养,这样使得我们能充分利用一个鱼塘的空间,增加收益。
总结群落的学习,群落就是生活在一定空间的不同种群的所有生物。这些种群在群落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排布上也一定顺序。
智慧大冲浪:
1.在水池群落中,人们发现不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因而在淡水养殖中,将淡水鱼混合放养,它的原理是()
A.鱼有大小,因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B.鱼类所需温度、光线不同,因而栖息水层不同
C.市场对鱼类供给要求不同,因而栖息水层不同
D.鱼的食性不同,因而栖息水层不同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称为()
A.种群和群落B.种群和生态环境C.群落和种群D.群落和生态环境
3.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一试管新鲜的健康人的血液
C.一杯新鲜的可乐D.一瓶新鲜的果汁
4.请你判断下列群体哪些是种群,哪些是群落?
1、一个果园中的全部大山雀
S:——种群
2、杜湖里的所有生物
S:——群落
3、一片森林里的全部昆虫
S:——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三、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3【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本A:第33页-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