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0 00:3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估计,2019年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一千万,与五年前相比增加近六千万。高成本和低经济可负担性,意味着有 几十亿人无法吃上健康、有营养的食物。亚洲的饥饿人数最多,但非洲的饥饿人数增长最快。据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到2020年底可能使 长期饥饿人数新增超过1.3亿人(疫情下突发严重饥饿可能使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
阅读教材P16“学思之窗”: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提示 原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应对: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从粮食生产与供应入手,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同时,还要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过程及意义。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规模庞大、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③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守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史料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粒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及原因。
【成果展示】 表现: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
原因: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资产阶级政府立法推动;圈地运动的开展;农业改革家发明机器。
2018年9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创下百亩片平均亩产水稻1152.3公斤的纪录,再创新高。
2、农业机械化:
①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和柴油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结合。(中国的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场则普遍采用大型农业机械。)
③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联合收获机
柴油拖拉机
铧式犁
播种机
根据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美国:大型为主
日本:小型为主
法国:中型为主
中国:个体农户——小型
大农场——中、大型
史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910年,美国共有57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
——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指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主要特点。
【成果展示】 特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主导地位。
特征 阐释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
农业服务社会化 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 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 既有利于增强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后劲大为增强
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技能,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农民生活现代化 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美好
3、粮食品种的改进:
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意义)
①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 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培育出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④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二号。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4、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①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②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③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养殖种类从淡水鱼向海鱼发展。
发展优势粮食品种
现代养殖业
史料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省潍坊市正式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
——摘编自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成果展示】 趋势: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
成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创新探索;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
传统农业:
主要使用人畜力、比较简陋的农具和农家肥,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一种内循环,农
产品的加工是很初步的。
现代农业:
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
思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何不同?
思考:中国发展现代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能促进生产发展,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及生活面貌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产业基础,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
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农业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能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
有利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循环上升发展,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传统储备技术:
2、20世纪以来储粮技术的进步:
①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存储余粮。
②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使粮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3、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冷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改造,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
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冷链物流是保障食品药品流通安全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使食品药品在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中始终处于可控的温度环境中,对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至关重要。
(2)冷链物流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发展冷链物流不仅能够大福度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损耗,促进农民增收,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支撑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冷链物流也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永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多元化、新鲜度和管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减少营养流失、满足人民群众“更优质、更便利、更安全”的要求的重要保障。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
2、联合国的努力: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史料 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70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在世界范围内歉收,一些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出现大幅下降。苏联也改变了以往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开始进入国际粮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状态。世界上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到80年代,仅非洲饥饿人口就达1.5亿,每年有500万儿童饿死。
——摘编自安毅、高铁生《世界格局调整中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贸易、流通与储备政策》等
3、中国的成就:
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为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4、食品安全:
①化肥农药的过渡使用;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食品加工中,过渡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
①各种制定法规进行治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②中国政府还提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1)原因:
(2)对策:
背景:①受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食品立法调节方面处于滞后状态;②以州食品法为核心的法律规制存在巨大差异;③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生产分工日益全国化;④其他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的示范;⑤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兴起。
19 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然而,美国政府却依然以 守夜人 自居,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严重脱节。这一时期,美国大部分州都已制定有关规制食品掺假的法律。但由于各州食品法皆从各自州情出发,许多规定并不一致,且无法应用于跨州性食品贸易。而同期的大多数国家,中央政府监管食品是普遍做法,这也要求联邦政府有所作为。 伴随铁路的延伸和统一大市场联系的日渐紧密,州际贸易日渐频繁,食品商业秩序越来越难以维持,这严重威胁到许多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纷纷要求国家应负起相应的责任,制定一部全国性的食品法。在美国社会的转型期间,洛厄尔的《论政府》、威尔逊的《国家论》等著作相继问世,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后,开始践行国家干预思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联邦层面的食品立法呼声产生的历史背景。(8 分)
影响: ①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 ②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阅读与思考:材料一 《礼记》中有 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 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领城,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及其影响。(12 分)
特征:①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 ②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③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④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重视严刑峻法而 疏于预防。
材料二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意义级及认识。(6分)
意义:①有助于防止因官员渎职而导致的仓储管理问题和混乱;②有助于仓储制度的规范化;③重视仓储法律的制定,对后世以法治仓产生深远影响。
认识:①要加强并完善立法规范;②应强化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③必须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
1.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后逐渐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械,粮食总产量在1700年为3.175百万夸脱,1845年为18.665百万夸脱(夸脱:计量单位)。这反映了( )
A.先进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知识巩固
解析:1790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器械”,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A、B项是材料表象;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解析:由“农业机械”等可知,法国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化农业,B项正确。“离农终身补贴”是为了使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退出农业生产领域,发展现代化农业,完善保障制度并非主要目的,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一体化,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2.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法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旨在( )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困境
3.阅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可得出( )
A.传统家庭养殖模式已被淘汰
B.现代科技推动养殖业发展
C.农业生产已步入自动化时代
D.为消除人类饥饿做出贡献
解析:对比图片可以看出,现代养殖业使用机械辅助生产,规模大,管理科学,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推动了养殖业的现代化,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错误;C项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且夸大了材料中现代养殖模式的作用,排除。
4.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积极建设、 发展全国各地肉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冷链物流体系。这一规划有助于( )
A.增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B.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C.提高全国各地物流运输水平
D.增强我国粮食储备能力
解析:冷链物流与食品保鲜、运输相关,发展冷链物流体系,有助于食品在各地的安全流通,保障食品安全,A项正确。材料与粮食生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提高物流运输水平、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排除C、D项。
5.《“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 )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
6.英国在17世纪和18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能力出现了提升。1700年后英国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英国成为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推动
B.圈地运动变革了生产关系
C.机械化耕作的普遍推广
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刺激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此时英国进行圈地运动,形成了大地产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广泛实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其他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均排除。
7.在国家的支持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进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使用农机、化肥的土地面积明显增多,粮食产量也有较大的提升。这反映出四川省( )
A.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 B.工作重心围绕农业生产展开
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 D.重视农业现代化并有所成就
解析:材料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引进化肥生产设备”,使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升,说明政府重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由粮食产量提升不能得出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A项错误;1978年之前,我国对工业的重视高于农业,B项不符合史实;化肥生产设备的引进不代表我国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C项错误。
【板书设计】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2、农业机械化:
3、粮食品种的改进: 4、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1、传统储备技术: 2、20世纪以来储粮技术的进步:
3、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
1、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 2、联合国的努力: 3、中国的成就:
4、食品安全:(1)原因 (2)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