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该文化遗产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与特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目录
时期 表现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农业手工业分离 > 剩余生产 > 私有制,出现交换。早期商业表现为物物交换
出现职业商人
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商人为官府和贵族工作)
工商食官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全国商品流通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
自主预习课本36—37页,完成下表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条件:
其目的是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2)目的:
◎以物易物
材料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商业贸易推动了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意义: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① 商朝: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
◎中原商业文化商业鼻祖王亥 经商图
材料 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材料 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契的六世后代王亥率领部族驾牛车到周边部落做生意,外部落的人称他们为“商人”。 ---《中国商邦》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材料“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②西周:
“工商食官”的含义:手工业者和商贾由官府统一管控,由官府提供衣食、原料,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③春秋战国时期:
“陶朱公”范蠡
儒商始祖子贡
智慧商祖白圭
秦国巨商吕不韦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私营商业兴起,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商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由官府垄断。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出现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
材料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司马迁《史记》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知识拓展】中国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唐宋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官商分离)
汉朝
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贬低商人地位。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不鼓励商业发展
1.原因
2.过程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
(2)根本原因: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
(1)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
④秦汉时期:艰难中有发展
a发展: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西汉“五铢”铜钱
b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盐铁等商品的国家专卖制度;自给自足庄园经济的限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从两幅图中找出哪些体现唐朝商业特色的历史信息?
市署:专门管理市场交易的机构
1
店铺种类多,商品种类多,商业发达
2
波斯邸/收宝胡商:对外贸易发达
3
柜坊:专营货币信贷和存放的场所
4
⑤ 隋唐: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材料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城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①市的范围扩大,突破时空限制 ②出现专业化市场
③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⑥两宋时期: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出现了晓市、夜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泉州、明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⑦ 元明清: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白银作为货币广泛使用;出现专业化市镇
◎明清时期的商帮
与区域长途贸易
◎明清时期商帮分布图
◎白银货币化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
工商业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时空限制,晓市、夜市等繁荣。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古希腊各城邦:
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特征: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3.古代世界商业的发展
主要贸易通道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 商品
运往中国的商品
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机构 唐宋
清朝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方式之一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古代中国贸易的发展
(1)丝绸之路
①地位: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②作用: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
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西域
西亚
欧洲
北非
◎古罗马壁画《花神芙罗拉》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古代中国贸易的发展
(2)海上贸易通道
①路线: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②商品: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4.古代中国贸易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从西汉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的变化
汉以陆路为主
唐海陆并举
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
海上丝路日益繁荣
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①北方长期战乱,阻碍路上丝调之路的畅通。②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④政府的开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特征:经济文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具有双向性、互惠性。
(2)历史价值
①打通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生产力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④助推了多样性文化文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和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丝绸之路的特征和历史价值
(3)“朝贡贸易”
①含义:
②特点:
③目的:
④影响:
⑤瓦解: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
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郑和下西洋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古代中国贸易的发展
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对中国: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③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流行于亚、非、欧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穿着丝绸的古罗马贵族
◎古都长安出土佛教造像
◎文艺复兴时期《群神宴》上的青花瓷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波斯银盒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典例研析】
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图1和图2分别是汉代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对比图1和图2,据此分析唐代
A.朝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C.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
D.对外交流范围扩大
C
2、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 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D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产生
表现
意义
p38【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
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
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频繁。
商业规模扩大,货币成为媒介
①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①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洛阳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
◎白衣大食倭马亚帝国金币
2.信贷
世界信贷:
(1)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2)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较完备借贷合约
(3)前4世纪,古希腊——货币经营(兑换、保管、汇兑)行业,汇票雏形
中国信贷:
(1)《周礼》——有借贷纠纷的记载;
(2)春秋——实物借贷普遍,开始出现货币信贷
(3)唐代——存贷款发展到汇兑(飞钱的出现)
(4)宋代——纸币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5)明朝中后期——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
(6)清——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本票性质的庄票
唐代飞钱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唐代在首都长安做买卖的外地商人,把货款送到自己家乡所在道的驻京进奏院,进奏院为商人开出一张票券,上面写着金额、日期、姓名等,并把这张票券分成两半,半张交给商人,半张寄回商人家乡所在地。商人回去后,凭着半张票券到指定部门兑钱,只要两半票券能够吻合无误,就可以如数领回钱款。票券上的钱好像在飞来飞去,所以人们把此类票券叫做「飞钱」。
3.契约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埃及已广泛使用。
登记、备案,证明财产所有权
(2)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规定责、权、利,盖章,签名
世界契约:
中国契约:
(1)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
(2)汉朝以后,凡涉及……等人身关系的事宜,都要订立契约
(3)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本课小结
B
1.(2024·威海)如表反映了《居延汉简》中四条简文记载的西汉边郡黄金与钱币的兑换情况。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B )
简文编号 黄金(两) 钱币(钱) 比值
505·15 3.5 4714 1:1346.9
505·20 58 79 714 1:1374.4
506·11 8 10 776 1:1347
506·27 1 1347 1:1347
(注:黄金与钱币为简文数据,比值为研究者计算所得)
A.边境对外贸易比较繁荣
B.边郡市场秩序相对稳定
C.黄金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D.社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解析] 根据材料“《居延汉简》中四条简文记载的西汉边郡黄金与钱币的兑换情况”可以得出,研究者对西汉边郡黄金与钱币兑换的比值进行了计算,得出的兑换比值基本相当,这说明边郡市场秩序相对稳定,B项正确;仅从边郡黄金与钱币的兑换比值不能得出对外贸易比较繁荣,排除A项;黄金是贵金属,在西汉时不可能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C项;表格反映的只是西汉边郡黄金与钱币兑换情况,无法得出社会经济恢复速度较快的结论,排除D项。
2.(2024·厦门)中国古代从域外引入非常多的作物,比如汉唐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胡瓜、胡桃等,魏晋时期从海路传入的海棠,宋明从番邦传入的番茄、番石榴等,明清时期传入的洋葱、洋芋等。这些作物的传入( )
A.推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 B.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得益于开明的对外政策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来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外来物种传入,无法得出“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汉唐时期,世界尚未连为一个整体,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
3.(2024·枣庄)唐初,市内的商业活动仍然是封闭式的,也是定时进行的。中、晚唐时,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令禁止的夜市,有的近市之地,出现了类似旅店式的场所,以至“昼夜喧呼,灯火不绝”。这说明当时( )
A.经济活动挣脱了法律的束缚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新的经济形势冲击管理制度
D.政府对商业活动已无力监管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唐朝中后期,出现夜市,冲击唐初关于市内商业活动的规定,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夜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当时法令的规定,但是经济活动有很多内容,不能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挣脱了法律的束缚,A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内容,材料体现的是中、晚唐时随着商业的发展,长安城内出现了冲破法律禁令的夜市,这种现象不是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结果,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史实,只能说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市的管理力度减小或者说不再实行直接监管,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