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样化趋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程标准】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以及发展特点。
2、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美国
苏联
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极
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新课导入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1971年)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由于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各子目的标题和内容。
找一找
二战后初期:两极
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国
苏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兴独立国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美国
苏联
中国
日本
西欧
第三世界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
第三世界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化”指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当今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其它国家
其它国家
其它国家
思考: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因素有哪些?
年份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印度 法国 巴西 俄罗斯
2000 102848 12113 48875 19500 16480 4621 13622 6554 2597
2010 149644 61006 57001 34171 24412 16566 26426 22089 15249
2017 193906 122377 48721 36774 26224 25975 24651 20555 1577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带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材料: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2000-2017年)单位:亿美元(现价美元)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日本谋求大国地位
目录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
2
3
4
扩展:美国与俄罗斯联邦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原因之一(经济原因):
欧洲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夹缝中的西欧
原因之二(现实政治需要):
摆脱美苏对西欧的控制与威胁。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原因之三(政治谋略):
结束法德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四:“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原因之四(历史渊源):
西欧国家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近,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根本原因:欧洲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实原因:摆脱美苏对西欧的控制与威胁。
政治谋略:结束法德之间长期的敌对状态。
历史渊源:西欧国家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近,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归纳: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
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走向联合的欧洲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时间 事件 影响
1950年 舒曼计划: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产生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推动了战后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1951年 法、意、德、荷、比、卢、联邦德国 《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罗马条约》(1957年)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 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 乌斯特里赫特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1999年 欧洲联盟成立 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欧洲共同体实质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之一: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材料:“在西方国家中,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他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增强了法国的实力。1964年,法国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与美国相抗衡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影响之二:有利于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影响之三:有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一
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1、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欧洲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归纳: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眼看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街都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碎瓦,一片满目苍夷,人们的眼神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松下的空调……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日本的经济如何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的?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1、恢复经济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项目 日本经济恢复的原因 历史启示
内因 民主改革
引进技术,重视教育
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政府投资
外因 美国扶持和朝鲜、越南战争的机遇
①依据国情,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②重视科技和教育
③抓住机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1、恢复经济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1、恢复经济
日本生产的主战坦克 空中预警机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武器及后勤物资。 二战期间,日本军费开支高达国民生产总值98.9%。二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军费开支仅为0.8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1、恢复经济
结果: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1987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1964年东京奥运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1、恢复经济
学法探究
请思考:
美国为什么要扶植日本?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2、谋求大国地位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
内因
①政治上,“一边倒美”(日美为轴心)
②1912年,多边自主外交
③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④1982年,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大的发言权
过程
2、谋求大国地位
在二战后,日本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向美国一边倒,依赖美国的保护。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三
内因
主席,各位先生,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决心维护世界和平,就没有人能够把我们拖入战争;如果我们决心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没有人能够继续奴役我们……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现在要寻求一个公正的结局。
我们要求每个人都不受别人干涉。
我们不想因别人而遭受痛苦,
我们不愿被当作国际交易中的贿赂。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20世纪50-80年代第三世界兴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三
内因
1、原因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2)新独立国家要求摆脱美苏控制
(3)反对霸权,希望建立国际新秩序
核心概念
(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的兴起
(2)含义:不结盟≠消极的中立,而是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和平
(3)不结盟运动——指不和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结盟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三
内因
2、影响
(1)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塑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
——铁托
中国的振兴
四
内因
1964
1967
1970
1971
1972
1979
第一课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中国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中国的振兴
四
内因
中国
1、原因: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经济发展飞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振兴
四
内因
中国
2、影响:
(1)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控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进程
(3)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扩展:
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五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地位如何,它有什么企图?
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背景
材料:“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的发言
背景:
构建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五
2、美国采取的军事行动
为了达到此目的,进行了哪些军事行动?
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1年“9·11”事件
(1)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开展反恐活动;
(2)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3)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也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俄罗斯联邦成立
六
(1)191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2)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3)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探究1:如何理解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摒弃了一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遭受欺压控制、军事对峙严重的国际战略态势。
——耿国祥、王英梅《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材料二: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俞邃《世界多极化问题概说》
2.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探究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
②竞争过渡: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③长期过渡: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
2.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多边外交,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欧盟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欧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993年成立,经济政治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日本:世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美国
美国: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七
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
20世纪初
一战
1945年
二战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1991年
苏联解体
1955年
北约、华约
美苏为中心
的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与
多极化趋势
的继续发展
43
七
小结
小结
七
核心概念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原因
过程:成立欧共体
影响
日本谋求大国地位
恢复经济
谋求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
影响
中国的振兴
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俄罗斯联邦成立
原因
影响
背景
军事行动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随着中国的发展,部分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美新冷战?
孟晚舟案
中美贸易战
美军南海挑衅
遏制与对抗没有出路
和平与合作才能共赢
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1.(2024·红河)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变迁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 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B
[解析] 据材料“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结合所学,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涌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多,世贸组织成员结构的变化正是国际经贸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B项正确;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发展、世界多边贸易的需要,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其成员国,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科技革命影响与日俱增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无关,排除D项。
2.(2024·宜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崛起引发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美国以“产业间谍罪”制裁日本企业,逮捕日企员工,提高关税壁垒,强迫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致使日本半导体行业走向衰落。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B.美国霸权地位日益稳固
C.科技革命改变了国家实力对比 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采取多种措施压制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说明美国在千方百计采取措施限制其他政治力量的崛起,因此,多极化的趋势存在曲折性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日益巩固,而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排除B项;科技革命使得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但实力对比并未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只是体现日美在经济领域有竞争、摩擦,排除D项。
3.(2024·武汉)2003年9月,主张加入欧元区的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随后,瑞典就是否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人们尽管对林德事件义愤填膺,但公决的结果仍然是拒绝加入欧元区。与瑞典相同,丹麦和英国也拒绝加入欧元区。上述国家拒绝加入欧元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反全球化思潮影响较大 B.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
C.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 D.重视对自身经济主权的保护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瑞典、丹麦和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是出于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欧元的不信任,D项正确;欧盟以及欧元区属于经济区域集团,而非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欧盟国家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一些欧洲国家担心本国会失去贸易主导权是拒绝加入欧元区的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