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示意图
概念解析
民族革命:
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对外 反帝)
民主革命:
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对内 反封建)
民族民主
革命: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反帝 反封建)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混血人种
土生白人
欧洲白人
拉美殖民地社会阶层示意图
800多万
500多万
300多万
30多万
佃农、种植园和矿场奴隶
手工业者、小贩、牧民
地主、中下级官吏、医生、律师
掌握军事、经济、宗教大权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活动:假设你是土生白人,想象当时你的生活状况及所见所闻。
欧洲白人
土生白人
欧洲白人 土生白人
外貌
权力
财富
掌握军事、经济、宗教大权
中下级官吏,有一定权力,但不多
无明显区别
拥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和财富
地主,有一部分土地及资产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所见:经济
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手工工场及造船厂。1793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城就有20家生产呢绒的手工工场,雇佣工人1500余人。拉普拉塔的科恰班巴城,1788年有2000名纺织工人,1798年增加到8000人,每年要用原棉100万磅。18世纪末,古巴的榨糖工场有478家,糖的生产占当时世界总产量1/4。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土生白人
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为独立运动奠定物质基础。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所闻:思想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主要是土生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所见:社会
屠杀印第安人
贩卖黑人奴隶
建立奴隶制种植园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独立的火种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参加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后,英国加强了对两国海岸的控制,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被中断。随后,两国本土也被法国侵占。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西、葡在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
1.背景
外部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
2.过程
事件 时间 结果
第一阶段民族革命 法属海地
西属拉美
葡属巴西
1804
1826
1822
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
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独立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拉丁美洲国家独立时间图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思考:此时的拉丁美洲真的“独立”了吗?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经济上仍保留了大地产制……进行着封建的剥削……单一作物制的种植园经济,极大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政局动荡,形成了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度,民主流于形式,人民依然无权。外部仍面临着英美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政治渗透甚至是武力干涉。
考迪罗制: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拉美本土化独裁制度
考迪罗依靠军队和教会(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考迪罗夺权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西葡殖民统治崩溃后,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门罗主义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以金钱代替枪炮,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
以武力为后盾加强对拉美的侵略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过程
(二)第二阶段:民主革命(19 世纪末20世纪初)
巴西革命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民主革命 概况
结果
意义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人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赶走了独裁者。
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探究】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革命性质
领导者
局限性
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
揭开拉美独立序幕
杜桑·卢维杜尔
(黑人奴隶)
1826年西属拉美实现独立
玻利瓦尔
(土生白人)
(西班牙贵族家庭)
圣马丁
(土生白人)
(殖民官吏家庭)
多由土著集团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
【探究】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
混血人种
土生白人
欧洲白人
拉美殖民地社会阶层示意图
二、亚洲的觉醒
(一)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激起了民众的反抗;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激起了民众的反抗;
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伊朗 半殖民地化加深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控制印度、缅甸、马来半岛
荷兰占领印尼
美国控制菲律宾群岛
法国控制印度支那
日本吞并朝鲜
二、亚洲的觉醒
(二)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
1885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出现反英斗争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民众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孟买工人大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
1905
1908
提拉克
结果:失败 但表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二、亚洲的觉醒
(二)表现
2.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
时间:1905-1911年,伊朗发生立宪革命
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的国家。
结果:失败 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二、亚洲的觉醒
(二)表现
3.中国辛亥革命(1911)
概括: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社会变革。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
结果:不完全胜利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二、亚洲的觉醒
(二)表现
国家 主要经过 结果
印度
失败
伊朗 失败
中国 不完全胜利
以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首要任务。(反帝)
以推翻勾结帝国主义的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为首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二、亚洲的觉醒
(二)表现
【学思之窗】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如何理解列宁的这句话?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都沉重打击了当地的旧势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三、非洲的抗争
(一)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资源遭到无情掠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三、非洲的抗争
(一)背景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时间 代表
19世纪70年代 阿尔及利亚反法民族大起义
19世纪80年代 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反英斗争;马达加斯加反法抗争;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
19世纪90年代 埃塞尔比亚抗意战争
2.非洲人民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
三、非洲的抗争
(二)过程
国家 殖民国 领导者 动员手段 斗争 形式 概况 结果
埃及 (1882)
苏丹 (1881)
埃塞俄比亚 (1894)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艾哈迈德·阿拉比
穆罕默德· 艾哈迈德
孟尼利克二世
政党组织
宗教宣传
皇帝号召
武装斗争
①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②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1881年,苏丹爆发“马赫迪”起义
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侵略战争。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抵抗失败,
英国占领埃及
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
思考点: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三、非洲的抗争
(三)特点
领导力量
领导者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封建君主等,仍属于传统的社会阶层,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争规模
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抗争形式
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但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是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思考点: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思考】对比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有哪些不同?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
民族独立成为首要任务
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新的阶级力量参加斗争
进入民族民主革命阶段
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领导多是传统社会阶层
仍属于旧式的民族斗争
小结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因
特点
领导 力量
代表 运动
意义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助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尔比亚抗意斗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
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
1.(2024·江苏镇江)下图是反映二十世纪初拉美政治状况的漫画,标题为“加勒比海的大棒”,该漫画旨在说明美国( )
A.维护美洲的独立 B.干涉拉美的内政
C.维护世界的和平 D.促进拉美的发展
B
[解析] 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仰仗其科技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和投资场所,这推动了罗斯福政府干涉拉美的内政,扩张在拉美地区的势力,B项正确;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扩张其势力,并非维护美洲的独立、维护世界的和平,也不是为了促进拉美的发展,排除A、C、D三项。
2.(2024·唐山)1819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810—1826年拉美人民反对欧洲殖民统治的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发言中说到:“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玻利瓦尔这段话旨在( )
A.用进化论思想来武装人民
B.激发拉美人民的民族意识
C.赶走拉美的欧洲人和北美人
D.与非洲人民一起进行斗争
B
[解析] 1819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正在进行,玻利瓦尔强调拉美人民有自己的民族特征,意在激发民族意识,争取民族独立,B项正确;据所学,进化论思想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目的是强调拉美人民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并非要“赶走拉美的欧洲人和北美人”,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拉美人民“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没有号召与非洲人民一起进行斗争,排除D项。
3.(2024·台州)在印度激进派不断发动工人之下,1906年2月,东印度铁路孟加拉段工人罢工,除提出经济要求外,第一次提出了印度人和英国人地位平等的要求。1906年8月,加尔各答克莱武公司所属黄麻厂工人罢工,也提出反对英籍管理人员歧视印度工人。这说明印度的罢工活动( )
A.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B.推动了无产阶级斗争内容的深入
C.助推了印度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D.促使反英殖民统治斗争进入高潮
B
[解析] 据材料,激进派发动工人罢工时,将斗争目标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印度无产阶级斗争内容的深入,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印度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A项;据所学,印度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印度工人罢工与反英斗争高潮即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的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