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0 01: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重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唱响国际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这是希望之春
也是失望之冬
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并波及愈来愈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齐世荣《世界史·近现代史编》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倍。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周期性经济危机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851年英国万国博览会
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到1911年-1913年间,英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描绘当时的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别,“(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往来、没有同感;他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贫富分化严重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
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由于劳累困倦,可怜的童工经常会跌进机器中,而机器又大部分都没有妥善加上护栏。他们皮破骨折,或者手脚轧断,常常被送到伤患病房治疗;如果终身残废,就会被撵出工厂,靠公众救济维生;有时还当场被压死……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
工人生活悲惨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解决方案1:工人运动
1811年英国爆发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爆发武装起义
提高工资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
1844年6月,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要求提高工资
19世纪,英国工人爆发宪章运动
争取普选权等政治权利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失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解决方案2:空想社会主义
人人劳动没有失业,应该由学者和实业家来管理社会。
圣西门
(1760-1825 法)
傅里叶
(1772-1837法)
阶级调和与合作,按照兴趣从事工作,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
欧文
(1771-1858英)
创立这种制度可以用说服的方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空想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新和谐公社”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失败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解决方案3:马克思主义
1843年《莱茵报》遭到迫害,被迫离职。
1844年二人结下亲密友谊。
1837,在巴门市当办事员。
1842,赴英国到自家工厂当职员,与马克思短暂接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18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
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
1846-1847年间,两人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2年为《莱茵报》工作。
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弗·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真理来源于实践
成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应运而生
知识小结

要为真理而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8年《共产党宣言》
德文第一版封面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级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诞生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革命实践
△欧洲1848年革命
意大利西西里岛
法国巴黎二月革命
△新莱茵报
创办报纸宣传革命
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理论探索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德意志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构成了马克思对过去历史的解释基础。就未来而言,马克思确信资本主义将让位于社会主义,他的确信是基于他的第三个主要学说——剩余价值理论。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知识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团结起来到明天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一)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018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西欧: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亚洲和美洲:马克思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东欧、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1.“第一国际”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一国际”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2.巴黎公社 (1)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自发性: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
偶然性:在普法战争失败下,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
1870年
普法战争
法兰西
第二帝国崩溃
对外卖国
对内镇压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巴黎公社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有什么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2.巴黎公社 (2)措施
阅读教材,归纳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分析政权性质及经验
政权建设 除旧立新
人民公仆
社会 经济 人民民主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①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①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
经验: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②最主要的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2.巴黎公社 (3)结果
意义深远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失败结局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
巴黎公社社员墙
阅读教材并结合史料,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以及提供的教训。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2.巴黎公社 (3)结果
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世界史》
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因此它既不可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影响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
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未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②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 ——列宁
③普法势力联合绞杀,敌我力量悬殊。
根本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二)实践意义
2.巴黎公社 (3)结果
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马克思
“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中途停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恩格斯
④没有发动广大农民,缺乏工农联盟。
⑤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切断敌人经济命脉。
教训:①经济因素是实现革命胜利的最根本因素。
②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知识小结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西欧
东欧、东南欧
亚洲、美洲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影响深远
世界意义
诞生背景
基本原理
诞生
经济基础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东欧东南欧
亚洲美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实践基础
西欧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丰富
《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
《资本论》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024·菏泽)19世纪初,在美国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并丧失了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为依据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人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传统社会结构瓦解
C.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降
D.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A
[解析] 根据题干,在19世纪初的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工作有损妇女形象,他们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的依据是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说明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工人的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A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工人运动中男性占主导地位,这不能说明传统的社会结构瓦解,排除B项;题干中男性以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作为斗争的理由,但没有体现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且根据所学知识,伴随着女性大量进入工厂,经济地位的提升推动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男性工人向资本家提出诉求,没有体现贫富分化的加剧,排除D项。
2.(2024·新疆塔城)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禁止对工人罚款和任意克扣工资;当铺停止拍卖典当品,将价值不超过20法郎的典当品一律无条件归还原主;到期债款3年内分12期偿还,不得索取利息;免除自1870年10月到1871年6月的房租。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C.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解析] 根据材料“禁止对工人罚款和任意克扣工资”“将价值不超过20法郎的典当品一律无条件归还原主”“不得索取利息”“免除……房租”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的这些措施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说明巴黎公社注重改善民生,关注社会民生问题,C项正确;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对巴黎公社的态度,排除D项。
3.(2024·广饶)起初《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的表述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之后恩格斯发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将相关理论修改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此修改( )
A.使关于阶级斗争的论断更加准确和科学
B.体现恩格斯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C.违背了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论断
D.表明不同作品中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不同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阶级斗争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表述过于绝对,恩格斯修改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得关于阶级斗争的论断更加准确和科学,A项正确;恩格斯的修改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着重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排除B项;恩格斯的修改更符合客观存在的事实,排除C项;恩格斯的修改使得描述更加准确和科学,两部作品中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相同,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