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清平乐 村居》课时练习
1、看汉字写拼音。
檐 媚 媪 剥
( ) ( ) ( ) ( )
答案:yán mèi ǎo bāo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檐”读yán,房檐。“媚”读mèi,注意与“眉”字读音的区别,用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柔媚的风格,“媪”读ǎo,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剥”读bāo,易写成bō ,需重点掌握。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认真拼读,工整书写。
máo yán wēng ǎo jī lóng
答案:茅檐 、翁媪、鸡笼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茅檐,是指古时候茅屋的屋檐。翁媪,读作“wēng ǎo”,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鸡笼”,读作“jī long”。
点评:对于学生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清平乐(yuè lè)
(2).最喜小儿亡(wánɡ wú)赖。
(3).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答案:(1).清平乐(yuè√ lè)
(2)最喜小儿亡(wánɡ wú√)赖。
(3).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重点汉字的情况。清平乐,是词牌名,读作yuè。最喜小儿亡赖,读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学生常读错,应重点掌握,溪头卧剥(bāo)莲蓬,学生易读成易写成bō ,需重点掌握。
点评:对于学生易读错的词语,应加强反复识记。
4、辨字组词。
醉( ) 绿( )
碎( ) 剥( )
答案:醉(醉酒),碎(打碎); 绿(绿色),剥(剥莲蓬)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重点汉字的情况。醉,是指一种状态,指喝醉的状态 ,可组为“醉酒”“醉拳”;绿,是一种颜色,绿色;剥,多音字,可读作bāo,组词:剥花生、剥皮,也可读为“bō”,组词为“剥落”“生吞活剥”。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并加强反复识记。
5、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的意思是(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的人
C.顽皮、淘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学生常读错,应重点掌握.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6、《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分别是 代 ,“清平乐”是 ,我还知道这些词牌名: 、 、 。
答案:宋;辛弃疾;词牌名;摸鱼儿、踏莎行、永遇乐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人的朝代和个人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一些诗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清平乐是词牌名,我们常见的词牌名还有很多,比如摸鱼儿、踏莎行、永遇乐,写对一个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人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相对容易,学生需掌握。
7、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ō bāo
剥夺( ) 剥皮( )
剥削( ) 剥落( )
yuè lè
乐观( ) 奏乐( )
乐章( ) 乐趣( )
答案:bō bāo bō bō lè yuè yuè lè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熟记。剥,多音字,可读作bāo,组词:剥花生、剥皮,也可读为“bō”,组词为“剥夺”“生吞活剥”“剥落”“剥削”。乐,多音字,可读作yuè,组词为“音乐”“奏乐”“乐器”“乐章”,可读为lè ,组词为“乐趣”“乐观”等。需重点掌握。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的识别,教师需要反复强调。
8、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答案:大儿子在河的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诗意的掌握程度。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是说:大儿子在河的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整句诗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掌握,需重点掌握。
9、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亡赖(wáng) B.铺床(pū) C.茅檐(yán) D.溪头(xī)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相近词语的区分,亡赖,读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学生常读错,应重点掌握,“铺”读pū 正确,铺床,茅檐(yán),读法正确,意为茅屋的屋檐,溪头, 读xī正确,可组词“溪头”“小溪”。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1、茅檐
2、翁媪
3、亡赖
答案:1、茅屋的屋檐
2、老翁和老妇
3、亡赖,读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重点字词的区分和理解能力,茅檐,,茅屋的 屋檐。翁媪,意为老翁和老妇;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形近词语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1、选出读音与“乐曲”的“乐”不同的一项( )。
A清平乐 B音乐C奏乐D乐趣
答案:B
解析:
分析:乐,多音字,可读作yuè,组词为“音乐”“奏乐”“乐器”“乐章”,可读为lè ,组词为“乐趣”“乐观”等。因此,与“乐曲”的“乐”同音的为B“音乐”。
试12、《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 )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 和 ( ) 。
答案:辛弃疾、田园景物、人情之美、生活之趣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基本文学常识以及诗歌勾勒的整体意境的掌握。此诗为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3、《清平乐 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它是如何传达出词人的情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诗用纯粹的白描手法 ( http: / / www. / s q=%E7%99%BD%E6%8F%8F%E6%89%8B%E6%B3%95&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的反映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实安逸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美好的印象。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能准确描述出诗歌写了什么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清平乐 村居》这首诗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 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 http: / / www. / s q=%E8%8E%B2%E8%93%A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这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4、加偏旁,变新字
詹——( )( ) 昷——( )( )
答案:詹——檐、 蟾 昷——温 媪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这两个要加偏旁的字都是独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字的字义去加偏旁。例如:“詹”可以变成檐,茅檐,意为茅屋的屋檐;还可以变成蟾,可组为“蟾蜍”,指一种两栖动物。 “昷”可以变成温:温暖,指温度,还可以变成“媪”,翁媪,指老翁和老妇。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需要重点去识记。
15、请写出《清平乐 村居》整首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河的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诗歌大意的理解,在考试中经常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点评:只要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就能熟练的掌握整首诗
16、将诗歌补充完整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好,白发谁家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答案:茅檐、媚、翁媪、 鸡笼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诗歌默写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整首诗的默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写错别字,较简单。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7、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
1、老翁和老妇
2、茅屋的屋檐
3、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答案:1、翁媪 2、茅檐 3、亡赖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生字、重点字词的区分和理解能力,翁媪,指老翁和老妇。茅檐,指茅屋的屋檐,亡赖,同“无赖”,在诗中具体指顽皮、淘气
点评: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程度,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8、补充成语。
春光明( ) 飞( )走壁
答案:媚、檐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春光明媚,形容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飞檐走壁,指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19、填一填。
(1)君子喻于义,( )
(2)天下无难事,( )。
答案:(1)小人喻于利
(2)只怕有心人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点评:学生应注意谚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20、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 挂着腊肉吃斋—————( )
2、哑巴吃黄连--------------( )
答案:难熬 有苦难言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挂着腊肉吃斋,生活常识,比喻难熬,哑巴吃黄连(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 出自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 http: / / baike. / doc / 6456763.html" \t "_blank )》第三部四七:“ 冯永祥 ( http: / / baike. / doc / 5131509.html" \t "_blank ) 要把 徐义德 紧紧抓在自己手里,既要提拔 徐义德 ,又不能让 徐义德 超过自己,必要时,挖他一点墙脚,叫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点评:平时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歇后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2、选择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1.相媚好( )
A.互相逗趣、取乐
B.相要好
2、翁媪
A、老翁
B、老妇
C、老翁和老妇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翁媪,指老翁和老妇。这两词都是课文中的重点解释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22、查字典。
(1)“媚”字共( )画,第三笔画的名称是( )。
(2)“媪”字的偏旁是( ),组词为( )。
答案:(1)12画 横 (2)女字旁 翁媪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笔画和偏旁查字典。(1)“媚”,共十二画,指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柔媚的风格。(2)“媪”:偏旁为女字旁,可组词为“翁媪”等。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在词典中能找到他们。
23、你还读过辛弃疾的哪首诗?
答案: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诗歌阅读的技巧。辛弃疾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拥有众多著名诗篇和词,如《菩萨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课外拓展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4、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孩子调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喜小儿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细节部分内容的理解,一叶渔船两小童是指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是具体数字。吕岩、杨万里、辛弃疾不都是宋代诗人,吕岩是 唐代诗人,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学生需要细心理解课文内容。
25、课外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 ( http: / / zw.5ykj.com / " \t "_blank )“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1、考查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十里远不如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意境的理解能力,整首诗悲壮有力,特别是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而这两句诗与王维的“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相比,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