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主要内容,熟悉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3、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
人 物塑 造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手法
方式
对比、衬托……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借助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必备知识
由外到内
人物鉴赏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文本分析 形象特点
从他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自强自立
从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 积极向上。
从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善良宽厚
2、小说是如何塑造米考伯先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手法 文本分析 效果
(1)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2)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来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3)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长相滑稽、
经济窘迫、
穿着考究、
虚荣、爱面子
言谈幽默、
热情善良
债多不愁、
乐天知命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又被称作类型人物、漫画人物或标签人物,性格简单、静止,不受环境的影响;
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动态。呈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并强调性格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必备知识
人物鉴赏
4.本文选取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1、“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2、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审视黑暗社会现实中的善与恶,直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
3、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4、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产生共鸣。
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作者为何要以“童年”的视角进行分析
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 ③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丑恶,表达对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同时,“我”身处童年时期,却成为了一家货行的工人,正揭露了19世纪英国滥用童工的现实,从而对这一类现象加以批判。另外,家人反而不如米考伯一家给予我的温情多,也可以揭露出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社会环境的作用:
1、环境上,渲染……的氛围,反映出……的时代背景/特点
2、情节上,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3、人物上,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
4、主题上,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1.使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儿童视角叙事
2. 幽默诙谐的语言
3.对比手法鲜明
①科波菲尔的理想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科波菲尔是一个极有才华、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他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但是他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童工,到处都是污垢和腐臭的地方,他每天干着枯燥的刷瓶子的工作。
②米考伯外在的考究和他陷入困境的生活。米考伯穿着考究,举止文雅,处处装作很体面的样子;但是他的住宅破破烂烂,生活一地鸡毛。
③米考伯夫妇的前后举止。米考伯夫妇濒临破产,但却非常乐观。常因经济拮据而哭得肝肠寸断,却马上又哼起快乐的歌曲。
写作特色
神态描写:“笑”
(2段)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3段)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43段)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44段)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53段)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65段)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76段)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从精神上来说,原来那个纯洁的卡秋莎已经 “死亡”了。这“笑”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
(动作描写)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64段)
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
一个狡诈、贪婪、世俗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总结
从玛丝洛娃的心路历程和神态行为中可以看出,曾经那个善良、天真的卡秋莎经历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变得精神麻木,丧失了人性的尊严。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
“复活”内涵:
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2段)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
(59-62段)当看到她索要钱而变得堕落时,他复活的心在犹豫、动摇;
(67段)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聂赫留朵夫“复活”典型意义: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复活”内涵:
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鲨鱼的特点?老人此时身体状况?
老人 :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猛嗜杀
庞大强悍
描写鲨鱼强大、凶猛、残忍 是为了侧面衬托老人的刚毅勇敢、顽强坚韧等品质。
老人——
象征着英雄气概、永不屈服精神。象征了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历多灾多难的命运,而最终在精神上得到永生。
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通过故事情节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还通过象征表达一定的道理。那本文中的四个描写对象——老人、大马林鱼、大海、鲨鱼分别象征了什么?
大马林鱼——
象征了人生美好理想。大马林鱼很美,但得而复失,象征理想高不可仰。
大海——
象征了神秘莫测的人生舞台。有时候命运既恩施于人,又捉弄人。象征了人的生存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鲨鱼——
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等。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结果,揭示了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绝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简单。人物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电报式风格”:海明威简洁明快的文风的俗称。他擅长用极其精炼、朴实、直观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着墨不多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地烘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②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③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白洋淀夜景
午间淀上风光
荷花淀
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
诗 化 的 景物
情景和谐
诗情画意
化景为情
环境描写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烘托心情
暗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