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于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及这些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及实例。
2.通过解剖观察种于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4.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了简单的植物分类,植物各器官的特点,对于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的特点、区别有模糊的了解,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学生了解地并不深入,需要进一步通过探究获取新知。
2、技能基础:七年级的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较低,但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基本了解生物实验的简单操作,为本节课的活动奠定了一定的技能基础。
3、方法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现象观察、通过比较概括得出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这一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基础。
4、心理特点: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对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产生兴趣,这一特点为新知识的传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条件。但是七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因兴趣产生的观察目的性不强,由于过分关注现象而忽视对问题的思考导致对现象的肤浅认识与误解。
5、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得到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3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就是种于的结构,种皮(包括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一般讲述,而胚的结构则须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虽然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要重点介绍,但此处应适当地提及,以便加深学生对胚各部分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胚是将来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雏型,是一个没有完成分化的幼小植物体。所以,一个植物体是由胚发育成的,而种皮及胚乳只是帮助胚完成生长发育的辅助结构。在胚萌发成幼苗的时候,种皮及胚乳就完成使命而脱落和消失了。
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于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构不能仅从挂图或教材中的插图去了解,而要观察实物,这也是让学生认清胚结构的一个难点。例如,教材中指导学生将玉米种子沿胚的纵轴方向切开,然后向切面上滴碘液,结果是胚乳部分变蓝,而胚则不变色,这样来观察玉米种子内胚的结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株植物幼苗”。
教师:它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学生:种子。
教师: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植物呢?
学生:
教师:种子内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找到它。
新课展开
教师:先从我们身边比较熟悉的种子——大豆入手。请同学们先阅读导学稿中的实验步骤,然后结合书本与同组同学交流“我觉得这个实验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观察什么,第二步怎么做,观察哪里……”
学生阅读,交流。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引导,实验分找、挤、剥、掰、看几个步骤)
学生实验并记录。
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1、凹陷处(种脐) 小孔(种孔)
2、种孔处有液体流出。
3、教师:(1)请同学们将你们看到的大豆种子结构图画在白纸上,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看哪位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2)将画得好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讲述如何判断种子的各部分。
(3)请同学来说明种子各部分功能或将发育成什么。
学生小结:外面一层是种皮,在凹陷的种皮上有种脐和种孔。剥去种皮,看到两片子叶,分开子叶看到并合处有胚,胚由子叶、胚根、胚轴、胚芽组成。
种皮——坚韧,保护种子和内部结构。
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子叶——两片,肥厚,贮藏着营养物质。
2、观察玉米种子
学生阅读实验步骤,有问题提出。
教师提问:(1)纵切应该是如何切?
(2)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实验并记录,作图。
实验展示。
学生小结:用镊子从胚处撕开外皮可见玉米的果皮和种皮不易撕开,将玉米纵向切开滴加碘酒观察到染成蓝色的结构是胚乳,储藏有淀粉,未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果皮和种皮,以及由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组成的胚。
果皮和种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容易分开,保护种子的内部。
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子叶——片,不肥厚。种子萌发的时候,它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胚乳——贮藏着营养物质。
3、教师:同学们的两个实验做得比较成功,现在让我们看视频,加深印象。
播放视频“种子的结构实验”。
4、教师:根据实验,请同学说说大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大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
有
有(与果皮愈合)
胚
胚芽
有
有
胚轴
有
有
胚根
有
有
子叶
有两片贮存营养物质
有一片不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
无
有(贮存营养物质)
5、观察和解剖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与大豆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相似?
教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实验方法,对培养皿其他几种种子进行解剖和观察,然后请将它们分类,并总结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实验并记录。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1)哪些种子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什么?(2)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有哪些相同观点,哪些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双子叶植物种子
都有胚和种皮
子叶两片,无胚乳
单子叶植物种子
都有胚和种皮
子叶一片,有胚乳
思考与讨论:
经过实验,同学们觉得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说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如果一粒种子的胚损坏了,它还能发育成一株幼苗吗?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探究,同学们获得了什么新知呢?
1、单子叶种子和双子叶种子结构上的区别。
2、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
作业
随堂作业:作业本《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形成》
家庭作业:每位同学选取一种植物的种子,探究种子的萌发。
选种:选取饱满、无蛀虫的种子10颗。
浸泡:将选好的种子浸泡一昼夜。
萌发:在矿泉水瓶底部铺几层纸巾,润湿,洒上种子。每天添适量的水,仔细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课件15张PPT。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植物呢?种子的结构实验:观察和解剖植物的种子(一)观察大豆的种子1、找2、挤种孔种脐3、剥4、分开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种皮种子各部分的功能:种皮——坚韧,保护种子和内部结构。在凹陷 的一侧的种皮上,有种脐和种孔。 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子叶——两片,肥厚,贮藏着营养物质。 (二)观察和解剖玉米种子1、撕2、纵切3、滴4、看果皮和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紧密结合,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贮藏有淀粉等营养物质。一片,通过它将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生有幼叶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连接胚芽和胚根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分布在与胚芽相对应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比较:观察和解剖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与大豆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相似?(大豆、蚕豆、花生)双子叶植物种子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高粱、小麦)都有胚和种皮都有胚和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子叶一片,有胚乳想一想: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2、为什么说胚是新植物的幼体?3、如果一粒种子的胚被损坏了,它还能发育成幼苗吗?胚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会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不能。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考考你1、小麦种子营养物质贮藏在:( )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胚根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 )
A、都具有胚乳 B、都具有种皮和胚乳
C、都具有子叶和胚乳 D、都有种皮和胚BD3、关于种子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是种子结构的主要成分
B、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或胚乳中
C、胚乳不是胚的结构成分
D、种子是一个细胞D4.下面是“观察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二示玉米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的 线剖开的.(2)在图二所示的玉米剖面上滴一滴染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10] .(3)图三示菜豆, 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4)比较菜豆和玉米的,两者相同点是都有 和种皮.
5、小强同学采集了苹果、松、梨、银杏等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与同学们共同学习,请回答:(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这类植物是什么植物?
(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有什么意义?
(3)上述四种植物的种子结构基本是相同的,都含有新植物的幼体 。
(4)将平时食用的大米种在地里,发芽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 。
.课堂小结: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