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第9课《童年的水墨画》课时练习
1、看汉字写拼音。
xuān nào hú lú jìng zi
( ) ( ) ( )
答案:喧闹 葫芦 镜子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喧闹,比喻吵闹,大声~ 。最早出自杜甫 《雨过苏端》。葫芦,读hú lú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象两个球连在一起,表面光滑,可做器皿,也供玩赏。 “镜子”读jìng zi,需重点掌握。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 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下面三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选项是( )。
A. 脚丫(yā) 汲取(jí) 戏耍 (shuǎ) 柳絮 (xù)
B.膝盖(qī) 万缕(lǚ) 花苞(bāo) 篷帐(péng)
C.喧闹(xuān) 旋风(xuàn) 拨动(bō) 漾着(yàng)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多音汉字、相近词语的区分。脚丫,读“yā”,汲取,植物吸取养分,戏耍,读“shuǎ”,柳絮,柳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膝盖,读“xī”,花苞,植物花朵的蓓蕾期的称呼,喧闹,读xuān ,拨动,读“bō”,漾,读“yang”,荡漾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字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词语搭配。
喧闹的 ( ) 嬉闹的( ) ( )的溪水
答案: 街道、小孩、平静的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喧闹的,指吵闹的,一般是街市等地方。嬉闹的,玩闹的,一般是儿童等人群,溪水,一般是平静的。
点评:对于一些固定的搭配,或者较常见的词语,学生应注意积累。
4、辨字组词。
喧( ) 旋( )
渲( ) 漩( )
答案:喧(喧闹),渲(渲染); 旋(旋风),漩()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形近字的情况。喧闹,指吵闹,噪杂的地方。渲,渲染,比喻夸大的形容。旋,旋风。漩,漩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点评:学生应重点学会辨析形近字,并加强反复识记。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 戏耍-------------( )
答案:嘈杂、玩耍
解析: 分析:对于近义词的题型,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喧闹,指嘈杂的环境,比如街道、集市,戏耍,玩耍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学生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书写,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6、给画线的字注音。
喧闹( ) 膝盖( ) 戏耍( )
答案: xuān xī shuǎ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喧闹”读xuān。“膝盖”读xī,戏耍,读shuǎ,玩闹。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应理解词语的意思。
7、选字填空。
喧闹 戏耍
(1)听不见马路上车辆( )。
(2)一群小孩在溪边( )
答案:喧闹、戏耍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生词的理解。喧闹,指吵闹、嘈杂的环境、戏耍,街道一般是喧闹的。戏耍,指小孩玩闹。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词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8、选出读音与“水墨画”的“磨”相同的一项( )。
A.磨坊 B.磨到 C.磨墨 D.磨砺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生词的读音的掌握程度。水墨画,读“mò”,我国的国画,而“磨到、磨墨、磨砺”,都读“mó”,磨砺,指在磨刀石上磨擦。也指人的改造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需重点掌握。
9、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1.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A引用书中人物的名字。
B反语,表示否定意思。
C着重指出的内容。
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A.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意思。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答案:A C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 运用。第一句的双引号,是为了引用书中人物的名字。而第二句的双引号是为了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生字的区分,学生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
10、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2)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3)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4)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
A.拟人、拟人、设问、比喻
B.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C.比喻、比喻、疑问、比喻
D.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里的“回味“拟人化。将马上的男女老少比喻成一条彩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由问号明显看出是设问句。“下马威”拟人化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的理解,学生应熟练掌握。
1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街头》中提到的“黑旋风”和“浪里白条”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
答案:×
解析:
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街头》中提到的“黑旋风”和“浪里白条”并不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应注意强调重点。
试
12、依次选择“活”的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
(1)工作 (2)真正 (3)生存,有生命 (4)不死板
1、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
2、雷锋叔叔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
3、活到老,学到老。( )
4、他干起活来很卖力。( )
A 4、3、2、1 B 4、3、3、1 C 3、3、1、1 D 3、2、4、1
答案: B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活泼,表示好动,反义词是死板,所以“活“即不死板。活在心里、活到老,中的“活”为生存的意思,动词。干活,活为工作的意思,名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3、依次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选项是( )。
保护 保证 保障 保卫 保持
1.全国的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 )。
2.青少年儿童要注意( )视力。
3.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积极行动起来,( )和平。
A.保障 保持 保卫
B.保证 保护 保卫
C.保证 保持 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保护,指使不受伤害。保证,保证完成,动词性质,保障,名词,得到保障。保卫,一般指保卫国家、领土等。保持,在一定水平不浮动。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14、加偏旁,变新字
宣——( )( ) 胡——( )( )
答案:宣—喧、渲 胡----葫、湖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并掌握汉字的偏旁。例如:“宣”可以变成喧,喧闹,意为吵闹,一般指街市;还可以变成渲,指夸张的形容。 “胡”可以变成葫:葫芦,一种水生植物,还可以变成“湖”,湖水。
点评: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需要重点去识记。
15、、填空。
溪边
垂柳把__________当做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鱼儿和笑声。
答案:溪水、梳妆的镜子、绿玉带一样平静、溪水染绿了、一只红蜻蜓、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蹦跳着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此处运用 比喻、拟人手法,把“垂柳”比作“梳妆的镜子”,把小溪比作”绿玉带“,将“溪水”拟人化,把人影染绿了,钓竿上立着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洋溢着一副生机勃勃的图画。
点评:学生应熟悉课文内容,将诗中一些重点的词语熟记,就能较快的完成这类题目
16、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自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 )( )( )( )。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 )——( ) ( )——( ) ( )——( )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 。
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① ② ③
答案:1.云、小溪、树、叶、泥土、山路
2.暖—冷 浓—淡 深—浅 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山村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3.①云 ②树 ③泥土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诗中共出现:云、小溪、树、叶、泥土、山路等。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三对意思相反的词,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山村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观察课文细节的能力,学生需要细心理解课文内容。
17、修改病句
1、劳动中,大家的热情很活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鲜艳的迎春花和悦耳的鸟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联欢会上表演节目的有男同学、女同学、中队长王明和李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劳动中,大家都很活跃。2、在“和”后面加上“听见”3、去掉“中队长王明”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热情,本身就有活跃的 意思,应该“劳动中,大家都很活跃”。悦耳的鸟鸣,只能“听见”,不能“看见”,搭配不当。中队长王明也属于男同学,属于成分累赘,应去掉。
点评: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教师应重点强调。
18、补充成语。
( )怒骂 车水( )
答案:嬉笑、马龙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嬉笑怒骂。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掌握,需要平时注意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19、填一填。
(1)瞎子点灯--------( )
(2)偷鸡不成--------( )
答案:(1)白费蜡
(2)蚀把米
解析:
分析:本题是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学生平时应注意积累。瞎子点灯-白费蜡,形容做一些没有意义或白费力的事。偷鸡不成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 ( http: / / baike. / doc / 5330965.html" \t "_blank )反而吃了亏 ( http: / / baike. / doc / 3329971.html" \t "_blank )。
点评:学生应注意歇后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20、写谚语。
1、机不可失,( )。 2 、世上无难事,( )
答案:时不再来 ,只怕有心人。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掌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的积累,理解谚语的本意,很容易找到答案。
2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①只有……才……②要是……就……
③除了……还有……④当……时候……
1.世界上的事物( )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 )不少复杂的联系。
2.( )四周很安静的( ),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 )虚度时光的人,( )会一次又一次脸红。
4.( )明天不下雨,我们( )去参加义务劳动。
答案:除了……还有…、当……时候……、只有……才……、要是……就……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除了……还有… 表承接,表示两者都有,当……时候…,表示时间节点,当四周安静的时候;只有……才……,表示条件,只有虚度时光的人才会脸红;要是……就……,同“如果”,如果不下雨,就去参加义务劳动。
点评: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教师重点强调。
22、查字典。
(1)“漾”字共( )画,第六笔画的名称是( )。
(2)“葫”字的偏旁是( ),组词为( )。
答案:(1)14画 横 (2)草字头、葫芦
解析:
分析:考查了学生用笔画和偏旁查字典。(1)“漾”,共十四画,荡漾,湖水起伏不定的样子(2)“葫”:偏旁为草字头,可组词为“葫芦”等,一种水生植物。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在词典中能找到他们。
2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小明说:“这期《少年导报》上有两篇文章太好了,我特别爱看!”
小明说这期《少年导报》上有篇文章太好了,他特别爱看。
他说:“我很想去看望我外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说他很想去看望他外婆。
她怎么能忽视这个问题呢?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将引述句转换成陈述句、将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将引号里面的内容转换出来,“他说”,说的话转成陈述句,即为:他说他很想去看望他外婆。“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转成反问句,即为:她怎么能忽视这个问题呢?表示否定的口气。
点评:将引述句转换成陈述句:一、标点符号 ( http: / / www. / s q=%E6%A0%87%E7%82%B9%E7%AC%A6%E5%8F%B7&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 http: / / www. / s q=%E8%BD%AC%E8%BF%B0%E5%8F%A5&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冒号 ( http: / / www. / s q=%E5%86%92%E5%8F%B7&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和引号 ( http: / / www. / s q=%E5%BC%95%E5%8F%B7&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 http: / / www. / s q=%E7%AC%AC%E4%BA%8C%E4%BA%BA%E7%A7%B0&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
24、课文理解
1、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前一句描写了孩子读书的_________;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名著《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1)神态;水浒传;施耐庵。(2)诗中的人看书看得太入迷了,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学生需要掌握整首诗的内容。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是描写孩子读书的神态。后一句“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指明他读的是《水浒传》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需要重点掌握。
25、课外阅读。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 诗歌的第三节是什么意思?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2. 你向往怎样的生活?仿照第二节的样子写几句。
答案:1、一天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的新一个生活中的自己。、
2、去参加象棋,去下棋,去过平淡的生活。 (符合即可)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诗歌的第三节表明了只要我们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的新一个生活中的自己。第二题为主观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