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追述扁鹊及其四诊法、《黄帝内经》,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2.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西汉建立
前202年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开通丝绸之路
汉明帝
巩固大一统
两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一、造纸术的发明
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
战国时代
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以上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缺点: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1.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
在纸问世之前,古人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有什么优缺点?
一、造纸术的发明
特点:麻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并不普及。
2.纸的发明:西汉时,人们发明了造纸术
3.纸的改进: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 蔡伦传》
◆蔡侯纸有何优点?
纸本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一、造纸术的发明
4.意义:①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②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③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阅读课本74页相关史事,了解中医的起源
名医扁鹊
年代
春秋战国之际
已经懂得针刺、按摩、汤药等
治疗方法
四诊法
望、闻、问、切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春秋战国
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圣张仲景:
(2)著作:
《伤寒杂病论》
(1)时代:
(3)思想:
东汉末年
治未病
(4)贡献:
①发展中医学理论、治疗方法
②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③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5)地位: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被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2.神医华佗:
(2)贡献:
(1)时代:
东汉末年
①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传统中医仍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应科学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中医药文化。
【思考】: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中医?
五禽戏
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3.中国古代数学一直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九章算术》
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
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
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注重实际应用,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特点:
地位:
内容:
时间:
著作:
秦简九九表
简上抄录了较为完整的乘法口诀,反映了秦朝对乘法口诀的推广和应用。
数学
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fan)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改良土壤
◎适度施肥
◎合理密植
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氾胜之
4.农学
三 、司马迁与《史记》
1.作者:
2.个人品质:
司马迁
家庭熏陶、勤奋好学、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司马迁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和屈辱,继续撰写《史记》。在给朋友的回信中他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令后人敬仰。
学史崇德
结合材料,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精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 、司马迁与《史记》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文笔优美,形象生动
6.价值: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5.特点:
(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体例:
4.内容:
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3000年的史事。
以为人物写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体例
黄帝
汉武帝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3000多年
三 、司马迁与《史记》
7.评价《史记》:
材料一:《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史学价值: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52万多字。
史 学
汉书
《汉书》 作者
地位
体例
内容范围
价值
与《史记》的关系
班固等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
汉高祖至王莽统治时期的历史
1.为东汉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借鉴。
2.对后世官方史书的编撰有很大影响。
继承并发展《史记》的纪传体体裁
断代史:相对于通史而言,断代史是只记叙一个朝代的史实的史书。
相关史事
三 、司马迁与《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一)本土宗教——道教:
1.道教兴起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2.起 源: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3.教 义:尊奉黄帝和老子,神仙方术。
4.创始人: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
6.影 响: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5.传播方式:以治病来传道
张角
张陵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四川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四、道教和佛教
湖北武当山
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尊道贵德
长生成仙
道教圣地
四、道教和佛教
(二)外来宗教——佛教:
河南洛阳白马寺
①地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起源地:
④教义:
③创始人:
⑤传播原因: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a.人生是苦难的,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消灭欲望,忍受苦难就会来世幸福
b.主张众生平等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原因: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苦难,需要寻求精神寄托。
②佛教、道教都宣扬忍耐顺从,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四、道教和佛教
安徽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
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佛教圣地
四、道教和佛教
Q:回顾两汉科技文化的发展,结合单元导言和10-14课,你认为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封建经济繁荣;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4)中外交流频繁;
(5)人们对前代成果的吸收、继承和发扬,司马迁等杰出人物
自身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等。
【问题探究】两汉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因素?
四、道教和佛教
课堂小结
作者 内容 体裁 造纸术 概况 影响 医学 张仲景 华佗
时期 成就
佛教 道教
宗教 产生
传入
《史记》
司马迁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
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者;“医圣”
“麻沸散”;“五禽戏”,
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本土宗教
东汉末年
随堂训练
1.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得,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日常书写。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这段话强调了( )
A.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B.造纸工艺的传承
C.工艺流程的繁琐性 D.洛阳纸贵的缘由
2.在河南南阳有一座“医圣祠”,它的主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医学家的主要贡献是( )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B.著有《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C.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D.著有《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
B
随堂训练
3.有“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公布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坚持参加冰雪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意义。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一位名医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这位名医是( )
A.华佗 B.蔡伦 C.张仲景 D.司马迁
4.《史记》是一部杰出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下列内容在这本书中找不到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文景之治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大禹治水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