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课时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hào zhào nuó yán dǎn qiè wán bì guī zhào
( ) ( ) ( ) ( )
lì jí zhū wèi fù jīng qǐng zuì lǐ zhí qì zhuàng
( ) ( ) ( ) ( )
答案:号召 诺言 胆怯 完璧归赵 立即 诸位 负荆请罪 理直气壮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有部分学生容易把“完璧归赵”的“璧”字写成“壁”。“璧”:璧:宝玉。完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立即”的“即(jí)”写成“既(jì)”,可以从这两个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加以辨别。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组词。
璧( ) 臣( ) 袍( ) 荆( )
壁( ) 巨( ) 胞( ) 刑( )
答案:璧(和氏璧) 臣(大臣) 袍(战袍) 荆(荆条)
壁(墙壁) 巨(巨大) 胞(同胞) 刑(刑法)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多音字组词。
háo ( ) jīāng ( ) nìn g( )
号 将 宁
hào ( ) jīàng ( ) nín g( )
答案:
háo (号啕大哭) jiāng (将军) nìn g(宁死不屈)
号 将 宁
hào (小号) jiàng (武将) nín g(宁静)
解析: 分析: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将: 将 (jiāng)军手下的武将(jiàng)很威风。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可以把词语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称赞—— ( ) 拒绝——( ) 热情——( )
答案: 批评 接受 冷淡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难度不大。称赞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拒绝指不答应,不同意。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5、给画线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 同甘共( ) 转败为( ) 异口( )声
答案:多 苦 胜 同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如果掌握了成语意思,做起来就容易了。积少成多: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转败为胜:变失败为胜利。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点评: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成语的特殊格式,增加积累。
6、将下列历史人物填到相应的成语旁边。
赵括 诸葛亮 祖逖 蔺相如 廉颇 勾践 曹植 荆轲
初出茅庐——(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闻鸡起舞——( ) 完璧归赵——( ) 草船借箭——( )
负荆请罪——( ) 图穷匕见——( ) 煮豆燃萁——( )
答案:初出茅庐——(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完璧归赵——(蔺相如);草船借箭——(诸葛亮);负荆请罪——(廉颇); 图穷匕见——(荆轲);煮豆燃萁——(曹植)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历史故事及人物的掌握。初出茅庐的人物是诸葛亮;纸上谈兵的人物是赵括;卧薪尝胆的人物是勾践;闻鸡起舞的人物是祖逖);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蔺相如);草船借箭的人物是诸葛亮;负荆请罪的人物是廉颇; 图穷匕见的人物是荆轲;煮豆燃萁的人物是曹植。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故事及人物的掌握,学生平时要增加积累。
7、填空。
腼腆 谦虚
(1)、她太( )了,一见陌生人就脸红。
(2)、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经常向别的同学请教,真是一位( )好学的学生。
爱戴 爱护
(3)、列宁十分( )书。
(4)、周总理是一位深受人民( )的好总理。
答案:腼腆 谦虚 爱护 爱戴
解析:分析:腼腆:一般指人害羞,举止不自然。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
点评: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和句子语境的分析,学生平时要增加积累。
8、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万( )千( ) 连( )不( ) 波( )壮( )
一( )身( ) 心( )手( ) 波( )汹( )
水火( )( ) 膘肥( )( ) 虎视( )( )
答案:万水千山、连续不断、波澜壮阔、一显身手、心灵手巧、波涛汹涌、水火不容、膘肥体壮、虎视眈眈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一般可写出答案,注意个别字的书写。如“波澜壮阔”的“澜”不要写成“阑”;“波涛汹涌”的“汹”不要写成“凶”;“膘肥体壮”的“膘”不要写成“镖”;“虎视眈眈”的“眈”不要写成“耽”。
点评: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注意个别字的书写即可,难度不大。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方——大大方方 客气——客客气气
浩荡——( ) 世代——( ) 日夜——( )
请再写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
答案:浩浩荡荡、世世代代、日日夜夜;
辛苦——辛辛苦苦、迷糊——迷迷糊糊、忙乎——忙忙乎乎、马虎——马马虎虎、匆忙——匆匆忙忙
解析: 分析:浩荡——浩浩荡荡、世代——世世代代、日夜——日日夜夜、辛苦——辛辛苦苦、迷糊——迷迷糊糊、忙乎——忙忙乎乎、马虎——马马虎虎、匆忙——匆匆忙忙。这些都属于AB——AABB式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AB——AABB式词语的积累。
10.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答案:(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缩句的掌握。缩写句子的方法和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三道题按照方法缩句后变成(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
点评:考查学生缩句的掌握,只要抓住方法,难度就不大。
11、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 。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
“胆怯”的意思是 。
答案: (1)王 9 鼓瑟 瑟瑟 萧瑟 (2)Q qie 害怕,畏缩
解析:分析:(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王 部,再查 9 画。组词 鼓瑟 、 瑟瑟 、 萧瑟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Q ,再查音节 qie ,“胆怯”的意思是 害怕,畏缩 。
点评:考查学生对查字典的掌握。
1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 )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A.挺直;使笔直 B. 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答案:ABB
解析: 考查学生对字义的掌握。(1).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全,完整(2).负荆请罪:背上荆条向当事人请罪。负:背。(3).理直气壮:理由公正,气势就盛。直:公正的,正义的。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不难掌握。
13. 照样子写句子,用上划线词语。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秦国去。
答案: (1)我所以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为的是不伤到这个孩子的自尊。
(2)我们班本来计划今天去春游的,结果早上就下大雨了,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理解的掌握情况。“所以……为的是……”所以后面接结果,为的是后面接原因 。“只好”有“不得不”的意思,表示没有别的选择。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这样对于造句我们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
14.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 2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答案:(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2)蔺相如说,秦王离他只有五步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拼了。
解析: 分析:此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直述句与转述句之间的互换。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不难。转述句改直述句的方法: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2、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3、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直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1、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2、将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3、将第一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他”或“她”;4、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
点评:考查句型的转换,不难。
15、看人物,填成语。
东施 愚公 塞翁 夸父 江郞
( )才尽 ( )效颦 ( )逐日
( ) 移山 ( )失马,焉知非福
答案:江郎 东施 夸父 愚公 塞翁
解析: 分析:江郎才尽、东施效颦、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很快就能选出答案。
点评:考查学生对成语及人物的把握,不难。
16、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1)着急zháo( ) zhāo( )
(2)召集zhāo( ) zhào( )
(3)侮辱wǔ( ) wù( )
(4)乘机chénɡ( ) chènɡ( )
(5)削弱xuē( ) xiāo( )
答案:(1)zháo( √ )(2)zhāo( √ )(3)wǔ( √ )(4)chènɡ( √ )(5)xuē( √ )识点: 多音字
解析: 分析:着zháo急、召zhāo集、侮wǔ辱、乘chènɡ机、削xuē弱。这些都是平时容易读错音调的多音字,需牢记正确读音。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把握,不难。
17、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 )召集大臣来商议。
(2)大将军廉颇带领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抵御( )秦兵的准备。
(3)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答案:(1)立刻 (2)抵抗 (3)本事
解析:分析:“立即”与“立刻”都有马上的意思。“抵御”与“抵抗”都有抵挡的意思。“能耐”与“本事”都有本领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学生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书写,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8、给画线的字注音。
将相( ) 宁死不屈 ( )
答案: (jiàng xiàng ) (nìng )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拼音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在这里,“将”读jiàng,易写成jiāng ;“相”读xiàng,不读xiāng。“宁死不屈”的“宁”读第四声。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同音字,不难。
1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说 ( )的典礼 ( )准备 ( )地迎接
答案:理直气壮 隆重 做好 热情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说话、典礼,准备、迎接”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观察到的,搭配合理都即可,也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此道题可自由发挥,不难。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很容易找到答案。
2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1)攻无不( )
(2)同心( )力
(3)负( )请罪
(4)( )口不提
答案:(1)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2)协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3)荆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绝 指闭口不说话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攻无不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绝口不提:指闭口不说话。
点评:应注意正确书写,并理解成语的意思。
2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 )
(2)、理亏,没有道理。 ( )
(3)、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就壮,说话就有气势。 ( )
(4)、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 )
答案:(1)无价之宝(2)理屈词穷(3)理直气壮(4)完璧归赵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1)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2)理屈词穷、理亏,没有道理。(3)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就壮,说话就有气势。(4)完璧归赵、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同时要注意词语的书写,找到答案就容易了。
2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答案:秦王得知赵国有一无价之宝--—和氏璧,于是假意以十五座城池相换。但赵王感到很为难,如果给他和氏璧怕秦王失信,不给他又怕秦王攻打。蔺相如分析情势认为秦王理屈,于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看穿秦王阴谋,拖延时间使得完璧归赵。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符合要求,字数在一百来字左右,运用“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简要写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即可,答案不求唯一。
点评:学生可自由发挥,答案合理即可
23、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廉颇上门负荆请罪时,他和蔺相如之间有什么对话?
廉颇:
蔺相如:
答案: 我不该为了个人的利益忘了国家的利益,对不起!
只要知错能改,就让我们一起为国家效力吧!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答题时要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当时发生的事,揣测人物对话。廉颇此时内心应该是很惭愧的他会说:“我不该为了个人的利益忘了国家的利益,对不起!”蔺相如回答:“只要知错能改,就让我们一起为国家效力吧!”
点评: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合理即可
24、课内阅读。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
答案:(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结果是完璧归赵。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结果是秦王为赵王击缶。第三件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结果是和好如初。三件事总起因是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25.课外阅读。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 。“亡羊”的意思是 。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
(3)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答案:(1)岔路 羊丢了
(2)由找羊联想到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
(3)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解析: 分析:(1)“歧路”指岔路,在文中第二自然段可找到答案。“亡羊”的意思是羊丢了。在文中第一自然段可找到答案。(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由找羊联想到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中可找到答案。(3)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此道题答案也就是文中最后一句话。
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中都有答案,需仔细阅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