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运动和力》是华师大版八上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的力学部分是初中所有力学学习的基础,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日后压强、浮力的学习。因此上好《运动和力》的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内容主要分三大块:运动、力、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参照物、速度、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图示、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等等。知识点很多。
设计意图:
为了能有效的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在这节复习课中,笔者创设了“神州十号飞船”这样的情景,并在这个情景中穿插了几个知识点。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复习。本节复习课围绕“神十”升空、绕地球飞行和返回三个阶段展开复习。在“神十”升空阶段,复习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和图示、重力;在“神十”绕地球飞行阶段,复习的内容有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在“神十”返回阶段,复习的内容有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学会画力的示意图和图示;
3、掌握速度和重力的计算;
4、知道生活中的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1、在“神十”升空阶段,复习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和图示、重力;
2、在“神十”绕地球飞行阶段,复习的内容有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在“神十”返回阶段,复习的内容有二力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知识与中国航空航天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世界的真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高新科技的精神,
教学重点:
受力分析;2、画力的示意图和图示;3、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
教具准备:
PPT课件,导学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介绍中国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提问:神舟十号搭载了哪三位宇航员呢?环节一:神十升空【视频一】:神十发射升空一分钟视频。提问:1、神十升空时的受力情况,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2、完成关于施力物体的练习1和2。3、重力产生的原因及重力的三要素?学会画重力的图示。环节二:神十绕地球飞行神十绕地球飞行时的速度大小的计算。【视频二】:王亚平太空实验的片段。环节三:神十返回【视频三】:神十返回舱返回地球。讲述神十返回舱返回地球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速;第二阶段,匀速;第三阶段,减速。【视窗】:1、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宇航员。2、嫦娥三号。 极少数学生回答:“聂海胜、王亚平和张晓光。”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完成导学稿第一题——受力分析。并叫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学生回答。学生完成导学稿第二题,关于重力大小的计算和重力的图示。学生完成导学稿第三题关于速度大小的计算。举例生活中关于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画出在匀速阶段神十返回舱的受力情况。完成关于二力平衡的4个练习题 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多了解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同时也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观看神十发射视频,来刺激学生的神经细胞。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复习重力的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单位换算能力。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复习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条件,并通过四个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情况。
作业 作业本A第一章复习题
教学反思: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讲的话过多,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比如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阶段,因为是已学过的,这部分应该由学生进行讲述。就算是学生讲错的部分也应该由学生来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