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动和力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运动和力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08:07:46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学会画力的示意图;
3、掌握速度和重力的计算;
4、知道生活中的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1、在“神十”升空阶段,复习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重力;
2、在“神十”绕地球飞行阶段,复习的内容有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在“神十”返回阶段,复习的内容有二力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知识与中国航空航天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世界的真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高新科技的精神,
2教材分析
《运动和力》是华师大版八上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的力学部分是初中所有力学学习的基础,因此上好《运动和力》的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内容主要分三大块:运动、力、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参照物、速度、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图示、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等等。知识点很多。
3设计意图
为了能有效的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在这节复习课中,笔者创设了“神州十号飞船”这样的情景,并在这个情景中穿插了几个知识点。这样一来,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复习。本节复习课围绕“神十”升空、绕地球飞行和返回三个阶段展开复习。在“神十”升空阶段,复习的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和重力;在“神十”绕地球飞行阶段,复习的内容有速度、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在“神十”返回阶段,复习的内容有二力平衡。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2、牛顿第一定律;3、速度、重力计算。
教学难点:
聚焦中考新题型,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师活动
【引入】:月食现象,介绍中国的探月及航空航天发展史。提问:神舟十号搭载了哪三位宇航员呢?环节一:神十升空
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视频一】:神十发射升空一分钟视频。
提问:1、神十升空时的受力情况,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
2、完成关于施力物体的练习1和2。
3、重力产生的原因及重力的三要素?学会画重力的图示(练习3)。环节二:神十绕地球飞行
1、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2、 翟志刚太空漫步关于速度的计算。(练习5)
3、 每天看到16次日出4、 【视频二】:王亚平太空实验的片段。
环节三:神十返回
【视频三】:神十返回舱返回地球。
讲述神十返回舱返回地球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速;第二阶段,匀速;第三阶段,减速。
【聚焦中考】:完成三道解答题,包括中考新题型。
1、计算、画图、说理题
2、证明题
3、实验推理法
活动2【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完成任务单第一题——受力分析。并叫一位学生上来板演。学生回答。学生完成导学稿第二题,关于重力大小的计算和重力的图示。
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物。
学生完成导学稿第三题关于路程速度时间大小的计算。举例生活中关于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完成2个练习题。分析神十返回舱返回时可能的运动状态。画出在匀速阶段神十返回舱的受力情况。
完成关于二力平衡的2个练习题
15分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课件26张PPT。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奇观4月4日19时54分到20时06分隆重登场,这是我国2018年前最后一次可见的月全食。全球多地上空出现一轮红月亮。 嫦娥三号已在2013年12月发射成功,其中携带的月球车落入到月球表面,并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和考察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视窗:视窗2003年,发射神五——杨利伟。
2005年,发射神六——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发射神七——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012年,发射神九——景海鹏,刘洋,刘旺
2013年,发射神十——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第19课:运动和力复习【任务一】画出火箭在竖直起飞时可能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
我是力学小博士练一练1.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的比赛中,当运动员向后划桨时,划艇就向前进,此时划艇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使划艇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运动状态水2.2015年1月10日中国队小组首战面对沙特,第80分钟获得一个禁区前任意球的机会。于海主罚用左脚划出一道弧线,在沙特球员身上折射后坠入球门远角,正是凭借这个进球,国足1:0战胜沙特,打破了对对手18年不胜的纪录。足球离开脚面后再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使足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A .于海和地球 B.足球和空气
C.沙特球员和地球 D. 地球和空气
D【任务一】画出火箭在竖直起飞时可能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
【任务二】说出重力的产生原因,及重力的三要素
我是力学小博士3.神州十号飞船的质量约8吨,在它发射升空之前,神十飞船的重力为多大?4.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此时速度较小的是______(选填“神舟十号飞船”或“天宫一号”),最后实现连接.成功对接后,“神舟十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_。天宫一号神舟十号5.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7.8km/s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 19分35秒,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按此计算,他迈出了多少距离?神舟十号宇航员告诉我们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每天24h都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飞船每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你还能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事例?6.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宇宙飞船升空或下降时,由于惯性使航天员的血液集中在双脚或头部,会出现脑贫血或脑充血症状。“神州十号”飞船升空时,宇航员们采取______(填“坐姿”或“卧姿”)为好。卧姿7.( 2014·无锡) “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她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B第一阶段:返回舱加速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第二阶段:降落伞打开,返回舱先减速,然后匀速下降第三阶段:当返回舱接近地面时,返回舱朝地面方向喷射燃气,返回舱进一步减速。8.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浮力变大
B.匀速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
C.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D.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9.(变式题)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定受到了水平向右的力
B.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合力与重力平衡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1 N的力可能比800 N的力产生的效果好D考点训练1. 物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公式和图象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象,叫路程-时间图象,简称s-t图。某同学记录自己乘座的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s-t图。 (2)观察图象,确定小汽车运动7s时,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3)判断该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画的s-t图,尝试画出v-t图。 70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小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训练2. (2015·新题型)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成正比,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现有两滴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两滴雨滴落地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试证明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考点训练考点训练3.(2014·泰安)如图所示,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 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 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 请按实验程序先后次序排列依次是 ,并指出前面四步程序中属于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的是 。
???②③①④?③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推理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这个实验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形成结论,所以合理的实验顺序为②③①④。
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实验步骤②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由于现实生活中,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不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实验步骤③①④都是对实验现象的合理推理。 考点训练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 谢谢大家!
下次再见! 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的三要素:

1、方向:

2、作用点:

3、大小:
由于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重心和质量有关 G=mg ( g= 9.8牛/千克)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叫平衡力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