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1
学习目标
1
2
3
知道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日本侵华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且有反慢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国破家亡泣山河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1.背景: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1931年前后的日本陷入了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把生活上的困窘和社会不安引向战争这条出路,强调有必要以物力来确保控制“满洲”的这种宣传,对于经济危机下的日本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
早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就由关东军提出了以武力占领“满蒙”的计划……1930年5月,归纳为《关于“满蒙”占领地区统治的研究》。这样,由关东军占领“满洲”的趋势日益增强,1931年5月,石原在以《“满蒙”问题私见》为题的手记中主张:为了占领“满蒙”,要用武力行动破事国家跟着走,而这种机会要用策略来创造。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
国民党军队以赣南闽西区为主的(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从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共进行三次……第一次“围剿”,蒋介石拼凑杂牌军8个师约10万人……第二次“围剿”,蒋介石调集了18个师又3个旅共20万人……第三次“围剿”于1931年7月初开始,调集30万军队。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日本“大陆政策”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国民党反动集团
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2.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为什么日本要制造柳条湖事件?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3.蒋介石的态度: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剿共,不抵抗!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8.22蒋介石南昌讲话
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交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 ——蒋介石日记(1931.9.21)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8.16)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采取妥协和不抵抗政策。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4.结果:
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日军对我平民大屠杀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奴化教育
掠夺资源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东三省沦亡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5.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根据两条时间线索,概括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931.9.1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31.9
亚洲战场
1941.12
1945.9
太平洋
战场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39.9
欧洲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影响②: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6.建立伪满洲国:
新京(长春)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
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7.东北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面对日本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是什么反应?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
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
抗日游击队
东北各抗日部队于1936年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马占山
东北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赵一曼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壹·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
铮铮铁骨铸民魂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贰·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华北危机:
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区
长春
1933年
侵占区
1935年
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告急!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军侵占山海关
1933年1月
1935年下
“华北自治运动”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的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的运动,五省为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贰·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华北危机:
阅读教材88页相关史事,找出中国产党在1935年的政策?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贰·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学生在西直门外召开抗日宣传大会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举行抗日请愿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图为北平学生的游行队伍。
“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在电车上演讲。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民族大义现兵谏
——西安事变
叁·西安事变
1.背景:
材料一 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国剿”红军的国民觉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接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诚挚地表示:“东北沦陷我有责任,先父坟墓还在东北,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东北青年、东北军、东北人民应团结起来,准备打回老家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
根据材料,概括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叁·西安事变
2.概况:
张学良
杨虎城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我不!你们不听我话是吧?那行,我去西安亲自盯着你们打!
P8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扣留了来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目的:逼蒋抗日
时间
人物
目的
实质:一场爱国性质的“兵谏”
叁·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轰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势力开始暗流涌动……
叁·西安事变
处置失当,即酿成空前战祸,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争取放蒋。
亲英美派宋美龄
日 本
如果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对日本是太好了。
英 美
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亲日派何应钦
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
叁·西安事变
3.结果:——和平解决
01
宋美龄到西安劝说蒋介石。
老蒋,你听话。
03
02
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蒋介石接受停战,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04
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叁·西安事变
4.意义: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之前 西安事变 之后
国共关系 剿共、内战 和平 解决
民众抗日 分散、自发的局部抗战
联合抗日
有组织有纪律的联合抗战
扭转时局的关键
叁·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并随蒋介石回到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其软禁起来。从此开始了张学良半个世纪的软禁生涯,先后被软禁在贵州、重庆等地。解放战争期间,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软禁,先后曾居住于高雄、新竹、台北,直至1990年才全面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蒋介石在张学良护送下安全抵达南京
张学良被软禁期间
老年张学良
知识拓展
叁·西安事变
杨虎城于1937年6月被迫出国“考察”,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但遭到拒绝。11月底秘密回国,但随后被囚禁。1949年9月6日,国民党弃守重庆前夕,毛人凤受蒋介石指示,杨虎城及其子女、秘书宋绮云及其夫人、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新中国成立后遗体安葬于西安“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杨虎城遇害处纪念雕像
西安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
事变
一二·九
运动
西安事变
时间:
意义:
背景:
时间:
口号:
意义:
时间:
人物:
意义: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9.18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华北危机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12.12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学良、杨虎城
1935.12.9
随堂训练
1. 某同学整理了口述资料,做了如下笔记:“我的爷爷叫高录,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吉林省大台村。爷爷读小学时,要学习日语,依旧记得几个日语数字的读音……”与上述教育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中“这件事”结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B.蒋介石主动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A
C
随堂训练
3. 1932年以前,中国的制片公司所拍多是武侠片、侦探片、爱情片,但之后,这类题材的影片遭到广大观众的厌恶,很多制片公司开始大量吸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去编剧和导演彩片。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
C.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中国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4.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实现从“诛蒋”到“放蒋”的主张转变,并于12月19日举行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的这一转变( )
A.宣告全国名义上统一 B.消除国共两党的分歧
C.加速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