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7: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1、按照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jí tì bù chǒu mó pàng xíng
户( ) 抽( ) 恐( ) ( )见 ( )法 ( )子 ( ) 法
hēng jùn cán fěi wō kěn jiù
( )唧 险( ) ( )忍 土( ) 鸡 ( ) ( )肉 ( ) 父
答案:籍 屉 怖 瞅 魔 胖 刑 哼 峻 残 匪 窝 啃 舅
解析:
分析:籍不要与藉写混;屉是一个汉字,基本意思是 几乎只是为盛放抽屉而设计的有箱盒的家具。怖为竖心旁,不要写成布;魔不要写成磨;峻不要错写成俊;匪中间为非;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多音字组词
nán( ) zháo ( ) jiā ( )
难 着 夹 jiá( )
nàn( ) zhuó( ) gā ( )
答案:困难 被难日 着急 着陆 夹板 夹衣 夹肢窝
解析:
分析:难nán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nàn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着zháo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zhuó穿(衣):穿~。穿红~绿。~装。;接触,挨上:~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3、 我是拼音小能手
mó guǐ fěi tú shū jí chōu tì
( ) ( ) ( ) ( )
mián páo jú shì jūn fá jiān ruì
( ) ( ) ( ) ( )
答案:魔鬼 匪徒 书籍 抽屉 棉袍 局势军阀 尖锐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的拼写能力
分析:籍不要与藉写混;屉是一个汉字,基本意思是 几乎只是为盛放抽屉而设计的有箱盒的家具。魔不要写成磨;匪中间为非。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下册 第三组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4、 写出近义词
奇怪—( ) 轻易—( ) 纷乱—( )
恐怖—( ) 会意—( )
答案:奇异 容易 混乱 恐惧 领会
解析:
分析: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纷乱:杂乱,混杂纷乱的事情纷。恐怖:惊慌、害怕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5、 写出反义词
紧张—( ) 沉着—( ) 含糊—( ) 幼稚—( )
答案:放松 轻松 清楚 成熟
解析:
分析:紧张:1,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兴奋不安:第一次登台,难免有点~ 2,激烈或紧迫,使人精神紧张:~动人的情节 3,供应不足,难于应付。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含糊: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6、形近字组词
籍( ) 魔( ) 峻( ) 残( ) 瞅( )
籍( ) 摩( ) 竣( ) 贱( ) 锹( )  
答案:书籍 户籍 魔鬼 摩挲 险峻 竣工 残疾 手贱 瞅着 铁锹
解析:
分析:籍与籍的偏旁不同,都读jí;魔的下半部分为鬼,摩的下半部分为手,不要写错;峻的偏旁为山,竣的偏旁为立,要注意不要写错;瞅和锹的偏旁不相同,所以字音也不同。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7、 慧眼辨真伪,请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
夹衣(jiā jiá) 书籍(jí jī) 娱乐(yù yú)
僻静(pì bì) 幼稚(zhì yǎ) 拴着(shuān suān)
答案:jiá jí yú pì zhì shuān
解析:
分析:夹读jiā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籍与籍的偏旁不同,都读jí,不要弄混;娱:快乐或使人快乐:~乐。稚:表示幼小的意思,孩童、幼苗的意思。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 。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8、划去加横线不正确的读音。
勉强(qiáng qiǎng) 待会儿(dài dāi) 书籍(jí jì)
含糊(hú hu) 涌入(rōng yōng) 夹袄(jiá jiā)
答案:划去:qiáng dài jì hú rōng jiā
解析:
分析:强qiáng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qiǎng硬要,迫使,尽力:~使。待dāi.等,等候:~到。~旦。拭目以~。籍与籍的偏旁不同,都读jí,不要弄混;糊hú粘合,涂附:裱~。~墙。~窗户。hū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了一层泥。
点评:检查学生对多音字及易错字的读音
9、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 ( ) ( ) ( ) ( )
抽屉 瞅了瞅 魔鬼 着急 待一会
( ) ( ) ( ) ( ) ( )
僻静 乱蓬蓬 勉强 夹衣 被难日
答案: tì chǒu mó zháo dāi pì péng qiǎng jiá nàn
解析:
分析:屉读tì是一个汉字,基本意思是几乎只是为盛放抽屉而设计的有箱盒的家具。瞅:指用眼睛看。魔: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喻邪恶的势力,要与磨区分开来记忆;待等,等候:~到。~旦。拭目以~。僻要与避区分开,这两个字容易记混;夹: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10、根据同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成词语。
(1)深:①感情深厚:_______ ②与浅相对_________
(2)疾:①疾病:_______②急速:_______ ③痛恨:_______
(3)白:①说明:_____ ②空白:_______ ③没有效果:_______
答案:(1) ①深情 ②深潭(2)①积劳成疾 ②疾驰 ③嫉恶如仇 (3)①表白 ②白卷③白费力气
解析:
分析:深情:谓感情深沉。深潭:深水池。亦指河流中水极深而有回流处。积劳成疾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疾驰:疾,急速,猛烈。驰,车马飞快的奔跑。意思就是车马急速奔跑。形容跑得飞快。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义的掌握
11、按要求该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原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怎么能轻易地离开北京呢?
(2)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地离开北京的。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2、对号入座。(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1)局势越来越(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
(3)在老师的 ( )要求下,我的学习进步了
答案:(1)严重 (2)严峻 (3)严格
解析:
分析:严重:①重大;紧急:严重的问题|后果严重。 ②严肃认真:为人严重有威。 ③敬重;尊重: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严峻:严厉,严肃的意思严格:紧密,没有空隙:严紧。严密。 不放松,认真。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13、把下列词语和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严峻 ( ) A.严肃而厉害
沉着 ( ) B.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一拥而上 ( ) C.震惊、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怒气冲冲 ( ) D.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答案:严峻:严肃而厉害
沉着: 震惊、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一拥而上: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解析:
分析:严峻:严肃而厉害;沉着: 震惊、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一拥而上: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解释的掌握
14、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在括号里。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残暴---残酷 含糊—模糊 安宁---安定
可惜----惋惜 占据---占领 坚决---坚定
解析:
分析:残暴:残忍凶暴。残酷:指残忍、虐袭、虐待、冷酷。含糊:形容声音、言语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确。 模糊:(形)不分明、不清楚。安宁:(心情)安定;宁静:嘈杂的声音,使人不得~。可惜:令人惋惜:机会很好,~错过了。占据: 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坚决:指意志确定不移;不犹豫。
点评:考察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15、加横线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1)截然不同(阻拦) 随心所欲(将要)
(2)蜂拥而至(急着走) 勤俭持家(料理)
(3)花样繁多(多) 张灯结彩(望)
(4)滔滔不绝(断绝) 臭味相投(放进去)
答案:(2)
解析:
分析: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勤俭持家: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之意。花样繁多:有很多手段或样式的意思。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16、我能选词填空
  关于  尽管  除了  为了  按照
(1)(  )达到共同的目的,我们必须努力奋斗。
(2)(  )开会的内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一番。
(3)(  )他的意见去办,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假期里,(  )休息之外,还要注意学习和锻炼。
(5)今年夏天,(  )天气炎热,同学们仍然坚持学习。
答案:(1)为了  (2)关于  (3)按照  (4)除了  (5)尽管
解析:
分析: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尽管:前面说的那种条件是没有发生的,但是如果发生了,结果依然不会有改变。除了: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为了:引导的是目的性状语。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掌握。
17、我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3)(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8、我能说说带横线的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2)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
解析:
分析: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19、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3)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答案:《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李星华,写于1943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1927年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作者的掌握,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 词语理解。
军阀 轻易 恐怖 一拥而入
答案: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起闯进门来。
解析:
分析: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随随便便。恐怖:惊慌,害怕。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起闯进门来。
点评: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22、课文理解。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答案:慈祥,爱孩子。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3、课外阅读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
  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
(2)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回答。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②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
答案:(1)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不可能完成的。
(2)①老奶奶; ②像老奶奶那样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持之以恒。
解析: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这篇短文噶素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像老奶奶那样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持之以恒。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