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孙权劝学(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5孙权劝学(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1 16:17:3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孙权劝学》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故事内容,认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导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下列重点文言词汇。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通“ ” 词义:
2.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当:但当涉猎 ( ) 当涂掌事 ( )
见:见往事耳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___
往事:古义___________ 今义
但: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 _________
过: 古义__________ 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孤: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选自 ,它是由北宋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
5.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2.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 试概括故事情节。
3.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6.写出这篇文章 给你的启示。
三、合作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四、课堂拓展:
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五、课堂检测: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治经(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 )(6)大惊(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孰视之 ②孰若孤 B.①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C.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 不辞而别 D.①即更刮目相看 ②自力更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4.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
1.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创始者。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吴国有名的谋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人物对话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夸学
3. 劝学 刚开始以军中事务繁忙推脱,在孙权现身说法的规劝下,接受了建议。
4.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5.大惊——结友
6.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三、
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非常精当。
四、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五、
1. (1)执政,掌权 (2)研究儒家经典(3)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4)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5)了解 (6)非常,十分  
2.D 分析:A.①仔细 ②谁 B.①如今 ②应当 C.①借口 ②告辞 D.①②重新
3.(1)我难道想要你成为钻研经书的博士吗
(2)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4.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5《孙权劝学》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
资,提供。治,治理国家。通,全部。鉴,鉴戒。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人物简介: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江南地区,促进 ( 21世纪教育网 )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21教育网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备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其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21cnjy.com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www.21-cn-jy.com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2·1·c·n·j·y
三、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把握朗读节奏。
四、疏通文意:
(一)文言文翻译点拨。
(1)扣住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 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单音 ( 21世纪教育网 )节词换双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2)结合文下注释。
(3)注重直接翻译。
(二)学习下列语段。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理解重点字词。
①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②当涂:当道,当权。
③务:事务。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⑤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⑥邪:通“耶”,语气词。
⑦涉猎:粗略地阅读。
⑧见:了解。
⑨孰若:怎么比得上。
2、学生按照提示自已试译课文。
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想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学习下列语段。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理解重点字词。
①乃:于是,就。
②及:到了……的时候。
③过:到。
④更:重新。
⑤见事:认清事物。
⑥之:无实义
⑦遂:于是,就。
⑧拜:拜见
⑨而:表顺接
2、学生按照提示自已试译课文。
译文: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些了哪三位人物 分别一个字概括吕蒙求学过程。
孙权、吕蒙、鲁肃。劝—就—赞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孙权劝学:(恳切、关心)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就学:(无法推辞)
先:辞-军中多务
后: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惊叹、佩服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相关成语:
吴下阿蒙 ( 21世纪教育网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注意把握人物语气)
2、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关心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深谋远虑。
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三、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1·cn·jy·com
四、课堂拓展: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启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四、板书设计:(见课件)
五、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见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2、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当: 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
可: 不可不学
皆有可观者
以: 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不以为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资治通鉴》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提供。治,治理国家。通,全部。鉴,鉴戒。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
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备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其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初,权/谓吕蒙( )曰:“卿/( )今/当( )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méng
qīng
dāng


shè

gēng
suì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 书名等可照录。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义词,单音节词换双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1)扣住翻译五字法。
(2)结合文下注释。
(3)注重直接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想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①卿:
②当涂:
③务:
⑤博士:
⑥邪: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事务。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涉猎:
④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重点词语
⑧见:
粗略地阅读。
通“耶”,语气词。
了解。
⑨孰若:
怎么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②及:
到。
③过:
④更:
到了……的时候。
重新。
①乃:
于是,就。
⑤见事:
认清事物。
重点词语
⑦遂:
于是,就。
无实义
表顺接
拜见
⑥之:
⑧拜:
⑨而:
孙权 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吕蒙
鲁肃
孙权




1、本文些了哪三位人物 分别一个字概括吕蒙求学过程。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孙权劝学
力陈必要: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现身说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就学
先:
后:
辞-军中多务
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恳切、关心)
(无法推辞)
(惊叹、佩服)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吴下阿蒙:
两个成浯的含义: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刮目相待: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
孙权 : 1、“不可不学!”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不悦、责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孙权)
(鲁肃)
(吕蒙)
2、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关心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深谋远虑。
吕蒙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方仲永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孙权
吕蒙
鲁肃




非吴下阿蒙
军中多务
不可不学
当刮目相待
(现身说法)
(侧面描写)
见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知道,了解。
看到。
仅,只是。
转折连词。
三国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1、古今异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当: 但当涉猎
当窗理云鬓
可: 不可不学
皆有可观者
以: 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币乞之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不以为然
2、一字多义。
接近,靠近,趋向
完成
应当
对,对着
可以,能够
值得



认为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蒙乃始就学 (    )
(2)即更刮目相待 (    )
(3)及鲁肃过寻阳 (    )
(4)非复吴下阿蒙 (    )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二、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 》。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3)自以为大有所益 (4)肃遂拜蒙母
4.下列各句中,相同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①乃始就学 ②指物作诗立就。
5.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是_____________ 。
7.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卿言多务,孰若孤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 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3.(1)研究儒家经典 (2)了解 (3)好处 (4)于是,就
4.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D从事/完成)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6.古代君对臣,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代诸侯对臣下的自称21教育网
7.(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21cnjy.com
8.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21·cn·jy·com
10.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