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叙述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研读史料,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归纳总结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体会先烈们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怀。(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长征背景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面对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国民党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围剿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长征背景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敌 我 第一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 至1934年 50万 8万 分散兵力 冒险进攻 防御保守
博古、李德
失利
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战术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血战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必须去湘西与
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博古
嘿嘿,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重大转折: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张闻天
(代替博古总负责)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军 事 指 挥 小 组
2、长征经过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
重大转折:遵义会议
意义: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回顾长征》
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
——刘伯承《回顾长征》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依赖共产国际,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独立自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
(1935年)
二、过雪山草地
2、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四渡赤水河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2、长征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3、长征的意义
材料一: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际上的影响……三大主力云集陕北,虽然人数不足3万,但这是革命的种子,是党和红军经过千锤百炼的革命精英,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长征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使中共和红军进入抗日的前沿阵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取得了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
——摘编自易新涛《长征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研读: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①在学习中要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②在生活中要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③在学校里要严守纪律,紧密团结
1.简要而言,这是一次军事行动,特指中国南方各路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下,实现向中国西北地区的战略大转移。这次“战略大转移”是指红军( )
A.北伐 B.转战井冈山
C.长征 D.挺进大别山
C
素养提升
2.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明确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素养提升
3.下图是以1935年长征途中腊子口战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 )
A.客观记录了当时战斗的场面
B.带有作者对历史的合理想象
C.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全貌
D.是研究长征史的第一手资料
B
素养提升
4.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体现了红军战士( )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A
素养提升
5.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C
素养提升
6.“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 )
A.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A
素养提升
思维创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经过
结果
意义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胜利标志)
历史意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伟大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感谢大家聆听!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