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有这样一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早晨还是耕种在田的乡野村夫,晚上已经平步青云登堂入室,拜见帝王。
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神力能让人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科举制度: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范进中举
吴敬梓
学习目标
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知范进这一人物形象。(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夸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丑恶现象的深刻揭露。
字词识记
星宿( ) 斋公( ) 醉醺醺( ) 啐( )
报帖( ) 攥( ) 簇拥( ) 侥幸( ) 作揖( ) 带挈( ) 相公( )行事( )
腆着( ) 嗑( ) 亚元( ) 解元( ) 轩敞( ) 锭子( ) 绾( ) 拙病( ) 商酌( ) 桑梓( )
xiù
zhāi
xūn
tiě
cuì
zuàn
cù
jiǎo
yī
qiè
xiànɡ
hánɡ
jiè
tiǎn
hé
yà
xuān
dìnɡ
zǐ
zhuō
zhuó
wǎn
字词识记
(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 )连连答应。
( )形容骂得很凶,像在对方头上喷了狗血一样。
( )形容家里富有,财产很多。
( )形容说话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 )不容人分辩、解释或说明。
(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 )现在不是从前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很大。
果不其然
唯唯连声
狗血喷头
万贯家私
夹七夹八
不由分说
不省人事
今非昔比
作者作品简介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作品《儒林外史》里也反映了这些思想。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主干,但有一个揭露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利禄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贯穿全书的中心,即。
文体学习——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
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如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以嘲讽、批判、揭露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黑暗的现象、事物或思想。
背景链接
小说这部分写的是广东学道周进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当时范进已是五十四岁。这让周进想起了自己曾经屡试不第的类似遭遇,心生怜悯,因此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趁无人交卷时将范进的答卷看了三遍,结果范进在童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课文内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1.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快速浏览课文,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范进中秀才,
胡屠户贺喜训诫
背景
瞒丈人,范进乡试
断炊烟,范进卖鸡
见喜报,范进发疯,胡屠户治病
中进士,
张乡绅造访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1.范进确认自己中举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语言描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写出了范进中举后内心的狂喜,可见他追求功名利禄已经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1.范进确认自己中举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写出了范进因中举狂喜发疯后丑态百出,可悲可叹,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迫害。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2.范进发疯时反复说“噫,好了!我中了!”请同学们深入文本进行探究,范进说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胡屠户 中举前 中举后
贺礼的变化
称呼的变化
态度的变化
一挂大肠一壶酒
四五千钱,七八斤肉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贤婿老爷,才华又高,品貌又好
把范进骂得狗血喷头离开时横批了衣服,湉着肚子出去了
打了范进一下心里怕,手都打颤,离开时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
家庭地位变高了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2.范进发疯时反复说“噫,好了!我中了!”请同学们深入文本进行探究,范进说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邻居 中举前 中举后
在家饿了两天,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也无人问津
邻居主动拿出鸡蛋、酒,背米捉鸡来款待报子;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鞋也有人特意去找来替他穿上;众人救发疯的举人老人时,乡邻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
邻里关系改善了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2.范进发疯时反复说“噫,好了!我中了!”请同学们深入文本进行探究,范进说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张 乡 绅 中举前 中举后
一向没有往来
送来银子和房子,一下从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
社会地位提高了
一个好字,真是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种恶浊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引诱,一种挤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追问:作者写范进中举,为何着力刻画众人对他前后态度的变化?
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他们就是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共同制造了范进式人物的悲剧。这使作品的锋芒直指封建科举制度,深化了主题。
对比手法
胡屠户:粗鲁无礼、庸俗势利、尖酸刻薄、趋炎附势、
乡邻:麻木冷漠、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3. “噫,好了!我中了!”这里的噫在古代汉语里往往表达两种语气,一种是惊讶、惊喜,我们刚才进行了分析,噫还有一种语气,那是表达一种叹息,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范进中举》里我能首先读出了惊喜,但是细细咀嚼,更读出了惊喜背后还有一声长长的叹息。现在我们变化一下这个句式,变成第三人称,体会汉字背后作者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为了科举付出了一声最好的光阴,
头发花白,垂垂老矣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噫—好了,范进中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却被扭曲了心灵,
成为了一个可悲的社会寄生虫
还有多少个范进在科举的道路上痴迷,
空耗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啊
他却迷失了本性,几近痴狂,成为了
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行尸走肉
跳读课文,深悟主旨
范进:好——可悲
科举制度:好——可悲
这一个好字,对范进而言,通过中举改变了他的地位和生活状况,看似一个喜剧,但是他把几十年的光阴浪费在科举考试上则是人生的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了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再读课文,改写小说
假如报录人又说报错了,中举的是邻乡的范近……试着改写众人及范进的反应。
提示:运用本文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及讽刺(夸张、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