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有趣的溶解现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前,学生已经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了它们的展开图和表面积。对于体积来说,学生只有模糊的意识,并且容易与表面积混淆。基于这些认识,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问题引导使概念逐渐清晰,并通过比较体积大小,产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并借此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及进率。教材中还通过回顾面积单位的学习,突出感知由面到体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验和丰富的素材,逐步理解体积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比较体积大小的基础上,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知道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3.在感知理解体积概念的过程中形成探究的基本策略,即观察、测量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想象、比较,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发展空间观念,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和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呈现信息窗内容)
谈话:仔细观察,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体积的问题。
谈话:什么是体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从包装盒的信息引入,便于学生联系旧知,产生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快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体积
1.分析实验1,体会“物体占空间”
介绍实验:在空杯子里放石块。
谈话:现在杯子里还可以再放东西吗?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空间”的认识。
谈话:杯子上面的这部分可以加水,下面的这一部分呢?
引导学生说出水和石块占了空间。
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空间?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逐步归纳出:物体都会占空间。(板书)
2.分析实验2,体会“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介绍实验: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分别是一大一小的石块,水面同样高。
谈话:如果把两块石块都拿出,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石块小,占的空间小,所以水面下降的少。石块大,占的空间大,所以水面下降多。
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小结:原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3.从不同角度理解体积的概念
(出示长方体盒子)
提问:什么是这个盒子的体积?
教师示范沿着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比划出盒子的体积。
学生学着比划,教师巡视反馈。
引导学生再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石块、桌子等的体积。
追问:谁的体积大?
小结:生活中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对体积的认识从“空间”、“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空间”、“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三方面入手,教师从实验中引出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丰富的素材中充分感知“体积”的概念。
(二)认识体积单位
1.比较大小,体会必要性
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这两个长方体,谁的体积大?
学生产生分歧,无法直接比较。
小组合作交流:你们能想到什么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预设交流结果:(1)可以分割。
(2)利用水或者沙子。
重点引导学生由回顾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想到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比较体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法直接判断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产生认知冲突,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并借助已有知识的迁移引出体积单位,培养了学生的迁移意识和推理能力。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建立模型
出示1立方厘米的模型。
谈话:请大家试着描述一下1立方厘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的形状和大小。
小结: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追问:身边有没有1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哪些物体的体积适合用1立方厘米来测量。
【设计意图】认识1立方厘米,不仅是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更要帮助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是建立学习模型的重要阶段。这部分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实际量一量、对照实物估一估的方法加深感受,为后面的体积单位学习建立模型。
(2)应用模型,自主学习1立方分米
谈话:能否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测量课桌的体积?
学生感受到不合适,产生认识更大体积单位的需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立方分米,并用手势来表示1立方分米的大小。
估一估包装盒的体积有多大。
(3)利用知识迁移认识1立方米
提问:认识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你觉得1立方米有多大?
引导学生想象1立方米的大小,教师展示1立方米的模型。
追问: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适合用1立方米来测量。
【设计意图】三个体积单位的学习环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扣,形式不一。1立方厘米的学习落脚于研究方法的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模型;1立方分米从体会必要性引入,重在对学习方法的应用;1立方米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搭建好想象与实际大小的空间。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课件呈现练习(1)
提问:如果用1立方分米来测量,刚才那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课件呈现练习(2)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学生口答完成。
小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 比较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面积单位用来测量面积,而体积单位用来测量体积。
3.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体积单位的形状、名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研究进率。
交流:那你们能不能来猜一下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进率为1000,由长度单位进率为10,面积单位进率为100,推出体积单位进率为1000。
预设2:进率为100……
多媒体演示验证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1厘米、1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厘米、1立方厘米的联系,激发学生体会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体会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形成。
四、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从知识、方法、感受三点进行梳理:
1.学会了什么是体积、认识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掌握了迁移、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学习新知识。
3.计量单位的使用要准确符合实际,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全面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