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浮力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浮力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12:26:57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通过课堂小实验的体验,树立应用小实验寻找科学规律的意识 (二)科学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当中的浮体; 2.掌握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 3.知道在液体表面和液体中以及气体中都存在浮力; 4.会解释浮力的成因。 (三)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和动手参与,养成留心生活,关注科学的细管,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学习船舶的原理和发展史,认识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较系统地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弹簧秤的使用)、力的三要素、重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压力和压强、大气压强等力学的基础知识,所用的这些知识,不同程度地都将在本节课内得到应用。 (二)能力基础 浮力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这部分知识往往成为学生的分化点之一。 (三)方法基础 学生已初步学习了“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节课也将运用上述科学方法进行学习、研究。 (四)生活体验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浮力的本质比较陌生,但是对于生活当中的浮力现象应该不陌生。这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认识基础。学生喜欢看学生自己来展示,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比较淡漠,因此,将学生展示加入课堂探究中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浸在水中(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二)教学难点:拓展知识——浮力的成因分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教师】将“石块、泡沫塑料、曲别针、乒乓球”一起投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活动2【导入】(二)利用导入,深入挖掘,认识浮体
~【教师】热身小游戏: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请同学说,看谁一次性能说出尽可能多的物体类别。 【学生】(给学生半分钟时间思考)请学生试一试。(教师提示:有植物、动物和其他物体等。)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漂浮在水面上或者漂浮在其他液体上的物体——浮体。 【STSE拓展认识】江河湖海中的船舶就是浮体。引导学生阅读《船舶的历史》,思考船舶具有怎样的发展特点? 【教师总结】像船舶,就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的体现,科技发展,有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STSE意识)
活动3【导入】(三)感受浮体受到的浮力
~【教师】像船舶、小木块、乒乓球、塑料瓶在水面上漂浮,是浮体。浮体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液面上呢? 【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体验并分享感受:用手将塑料瓶慢慢往下按,注意感受空瓶对手的作用力(引导学生感受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变化)——(预设:塑料瓶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作用力在没有浸没前,越往下按,越大) 【教师】松手后,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个力的方向有何特点?(初步:垂直于水平面跳跃而出——竖直向上) 【教师】将水槽倾斜,再重复上述操作。进一步说明得出的结论。(学生初步得出还是竖直向上的) 【教师】乒乓球都是竖直向上跳出来的吗? 【学生】预设:是或不是 【教师】我不信(出乎学生意料的提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除非你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服我。 请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预设学生的回答 把零散的小结论记录下,再进行整合。 【教师】整合结论:漂浮在液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交代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方向——竖直向上 由实验结论,还可以总结:由实验过程,越往下按,这个托力(也就是浮力)越大。问:往下按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塑料瓶取代原有水所在的空间,水被排开去了。越往下按,排开水的体积越多,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浮力就越大。 进一步推广,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的浮力越大。
活动4【导入】(四)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教师】现在来看小石块,沉在水中,很自然,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此时,小石块受不受到浮力?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说明证据——有。 【教师】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判断,能不能利用石块、细线、弹簧秤(做一些铺垫:弹簧秤在挂一重物,会有示数,如果用手向上托物块,我们会发现示数减小了)、烧杯、以及清水设计实验让大家都感受到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确实受到了浮力? 【学生】分组讨论。再请某小组上讲台分享操作方案,并完成演示实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评价,分别询问组内和组间的成员还有没有其他方案,(预设:如果没有:课外研究,我们下节课来交流。)总结:说明了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教师】有同学要问了,可不可能只有水里才有,其他液体中不一定。(短暂留白)演示在酒精中的情况,弹簧秤示数有变化,分析有浮力。 【教师】大量的实验证实,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活动5【导入】(五)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
~【教师】都是流体,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 【教师】氢气球(带有细线的那种,细线足够长,细线下系一小钩码),一松手,就往上飘去。什么原因? 【学生】受到浮力。 【教师】气球浸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教师】自由释放下端挂有钩码的氢气球,同学们看,空气中浮力的方向应该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钩码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氢气球保持平衡,肯定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 【教师】(总结)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活动6【导入】(六)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浮力,大家在课堂上时头一次听说。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揭开其神秘面纱,同学们会发现并不神秘,而是大家的老朋友啊。 (每一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浮力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等大。 【教师】上下表面压力不等大,就会出现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和浮力什么关系?(提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启发学生,设计下图所示的装置。 【教师】总结:这个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浮力。 【思考题】 (1)如果上表面压力逐渐变小,直至到零,会产生浮力吗?为什么?(漂浮的物体) (2)如果下表面压力为零,会产生浮力吗?(演示实验:乒乓球上升,见右图) (3)是不是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有没有上下压力差)——桥墩为例。 (七)【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课件13张PPT。浮 力浮体:漂浮在水面或其他液面上保持平衡的物体称作浮体。中国航母船舶简史活动一: 取一只乒乓球,用手将塑料瓶慢慢往下按,你的手会有什么的感觉? 松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现象? 将水槽倾斜一定的角度,再重复上述操作,还是垂直于水平面跳跃而出吗?浮力:漂浮在液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它受到的浮力越大。活动二:浸在水中的小石块是否受到浮力?建立假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可能受到浮力。
实验器材:石块、细线、弹簧秤、烧杯、清水等
实验设计
结论:一切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活动三: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竖直向上浮力的作用。活动四: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浮力。讨论1:如果上表面压力逐渐变小,直至到零,会产生浮力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讨论2:如果下表面压力为零,会产生浮力吗?为什么?想一想:是不是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