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09: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汉并天下”瓦当
“与天长久”瓦当
西汉王朝是如何建立?
汉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西汉统一全国及长治久安的寓意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时间
双方
目的
结果
公元前206—前202年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项羽被围垓下,乌江自刎;
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楚汉之争示意图
项羽——刘邦
Q1:这场战争与刘邦和项羽在秦亡前领导的战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楚汉之争
刘邦胜的原因:
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西汉建立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
君王死后在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评价褒贬的文号。
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汉高祖”
“汉武帝”
“建元元年”
庙号
谥号
年号
shi
唐太宗
宋太祖
康熙
乾隆
崇祯
永乐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背景
Q2:阅读材料,概括汉朝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这样?
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石,dàn,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饥荒
人口锐减
物资匮乏
背景: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材料: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认为言之有理。
背景:②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措施
“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
“兵皆罢归家”
“轻田租,复什五税一”(赋税)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释放奴婢为民
③鼓励农业生产
④轻徭薄赋政策
作用: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形势图
内容
⑤和亲匈奴
(高祖)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
结合地图,你认为此时西汉会遇到什么问题?
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结合文献,分析此时西汉是如何解决的?
通过和亲政策
思考:为何不直接通过战争解决问题?
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没有攻打匈奴的实力。
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
汉惠帝
吕后
汉文帝
汉景帝
刘邦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继续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三、“文景之治”
措施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一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农,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无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民;民得卖爵。
——《资治通鉴》
材料四:汉文帝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缺礼。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钢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③积极赈济灾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
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免除田赋
三十税一
三年一次;
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一年数次;
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二年
景帝元年
汉高祖
文帝十三
秦朝
秦朝
文帝景帝
三、“文景之治”
【史料实证】根据以下图片,概括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经济发展的表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帛画
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
(纺织技术水平高超,丝织品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
商业:
富商大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
边境贸易(汉景帝)
三、“文景之治”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原因: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休养生息政策
楚汉之争
西汉
刘邦胜
文景之治
文帝
景帝
汉高祖
治国思想
解决方略
现实困境
课堂小结
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西



1、《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 )
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西



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
西



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西



4、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于政事
B.勤俭治国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西



5、《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随之而来的是文帝和景帝之治,两帝的性格和成就长期以来引起了中国作者的景仰。他们由于井然有序地治国和治民而受到赞誉。”下列让他们受到“赞誉”的做法是( )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延续休养生息政策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采取重文轻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