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951·周令钊《五四运动》绘画
从油画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14年至1918年,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为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
在法华工的劳作场景
中国作为协约国加入了战争,并派遣14万劳工远赴欧洲作战。
一、五四之因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五四之因
五四运动的爆发
当一战胜利的消息传回国内,此时的国人心情是怎样的?
材料1:喜报传达以来官署放假,学校放假,商店工场放假,举国人居然得附于战胜国之末,随班逐队,欢呼万岁,采烈兴高,熙如春酿。 ——梁启超《对德宣战回顾谈》
激动
喜悦
兴奋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中国人真的获得“公平待遇”了吗?
巴黎和会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
一、五四之因
五四运动的爆发
拒绝!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此时的国人,面对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心情又是怎样的?
愤怒
失望
正当要求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导火索:
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无法摆脱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弱国无外交!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一、五四之因——走进五四现场
五四运动的爆发
材料3:北京高等师范学生陈其樵日记:(5月4日)“.....雇车至天安门。见北京大学、法政专门、中国大学及吾校学生均到,数约三人.....后见演说已完,各校学生人手一旗,将为游街之举......同大队前进。自天安门出发南行,出中华东折,将穿东交民。至美使馆门前,不能前进.....乃由美使馆北行,经长安街、崇文门大街,乃至赵家楼曹汝霖门口.....忽见宅内火起。
结合材料3,绘制五四运动游行路线方向
天安门集会
东交民巷请愿
火烧赵家楼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游行示威的青年学生
5月5日北京高校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之火
五四运动的扩大
运动进一步扩大
6月3日
6月5日
随后
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席卷全国;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结合课本及图片,完成五四运动扩大时间轴
斗争中心转移
二、五四之火
五四运动的扩大
材料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5:从6月5日到11日,仅上海一地就有纺织、机器、印刷、铁路、电车、汽车、电话、造船码头、海员、烟草、钢铁等50多个行业的工人参加罢工,整个上海处于瘫痪状态。
——许徳珩《五四运动六十周年》
五四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学生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的力量!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罢市请命 挽救学生
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上海工人
二、五四之火
五四运动的扩大
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北洋政府释放爱国学生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五四之火
五四运动的扩大
(爆发)第一阶段 (扩大)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结果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
示威游行、学生罢课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洋政府镇压
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发展的总过程,填写表格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1: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啊!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反封建
爱 国
广大群众参与
1.性质: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知识分子为先锋
革命性
反 帝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
反封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反封建
反帝
反封建
反帝反封
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不妥协,彻底性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2:五四运动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各界人士,社会名流、公务人员甚至军警官兵都以不同方式参与或支持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画传》
1.性质: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材料3: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1.性质: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广泛性
进步性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4: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的革命思想
材料5: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相结合。
新的革命力量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毛泽东
周恩来
为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三、五四之新
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1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
鸦片战争
1840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中国成立1945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名称 任务 领导阶级 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核心)
口号:
导火索:
时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
课堂小结:知识归纳
性质:
经过:
影响:
课本61页,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爆发
扩大
1919.5.4
北京
学生
游行、罢课
被镇压逮捕
1919.6.5
上海
工人
罢工、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