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滴血山河
学习目标
知道七七事变的过程、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道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
通过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1937年夏,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北平
第一幕 宛平城下梦惊醒
沈阳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急!!
卢沟桥事变
中华民族危急!!
平津危急!!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之后继续前进,企图占领整个华北。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地点:
北平卢沟桥
时间:
1937年7月7日
(一)概况:
根据材料和书本93页,梳理七七事变相关内容
经过: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重军占据
日本控制区
平汉铁路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二十九军驻防
结果:
屯驻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我军驻地,中国守军奋起反抗
志村菊次郎
一木清直
北平保卫战:佟麟阁、赵登禹
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第29军向日军反击——北平保卫战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副军长:佟麟阁
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影响: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
——金冲及《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海外华侨筹款支援
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
乞丐也捐一顿饭钱
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任务二:根据材料,概况七七事变的影响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 1937年7月7日
影响
相似点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第二幕 笑泯恩仇再合作
国民党 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年7月17日)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共产党:根据协议,将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原部队 新番号 将领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 军长: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朱德
彭德怀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叶挺
八路军袖标
新四军袖标
形成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此宣言。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影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回顾历史,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平津失陷以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
上海
第三幕 八百壮士战淞沪
三、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
北平失陷
(1937.7.29)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天津失陷
(1937.7.30)
上海
南京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淞沪会战
日军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企图速战速决,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地点:
借口:
上海
日本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
重要战役:
爆发时间:
1937年8月13日
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
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阵地、
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
结果: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30多艘
舰艇
(其中4艘航母)
70多万
兵力
30多万
兵力
250多架飞机
500多架
飞机
40多艘
舰艇
300多架
坦克
三、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
我要让中国在三个月死啦死啦滴
痴心妄想!!
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姚子青
宝山保卫战
谢晋元
四行仓库保卫战
三、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上海淞沪会战(1937.8.13)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图
上海失陷后,日军向中国军队进行追击,直奔国民政府所在地
南京
第四幕 血浸南京 梦魇金陵
四、梦魇金陵——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梦魇金陵——南京大屠杀
东京
南京
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烧。
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沦为人间地狱!
“试斩”——日军将中国人砍头称为“试斩”。南京城外,恶意置于铁丝网上的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的头颅随处可见。
图为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留影。照片系从被俘的日军身上缴获的。→
“刺杀训练”
——日军经常用中国军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训练。图为南京兵站医院卫生伍长板本多喜二拍摄的照片。
“活埋”“扫射”
——幸存者邓明霞回忆“三挺机关枪对准所有难民,把中、青年男子都抓起来,一个连着一个用绳子捆绑着,押到大方巷塘边,用机枪扫射。一次就打死了好几百人,塘水都给染红了。”
图为美国记者拍摄,1943年披露于世。
“战利品”
——幸存者杨品贤回忆“一根电线杆吊着一长串人的耳朵,从电线杆的顶端一直挂到离地有一人高处”。
“杀人比赛”
——日军第十六军团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从中山门一路杀人到紫金山。他们的杀人比赛被日本媒体当作功绩报道。
日本战败后,远东国际法庭告知中国,他们只负责审判重要官员,不审判这两人。
“赌性别”
——两个日军捉住一孕妇后赌钱,以猜腹中胎儿的性别为输赢条件,他们扒光孕妇衣服后便举刀逐步剖开大肚子,扒出胎儿,孕妇惨死,日军却乐不能支。
“烹杀婴儿”
——图为锅中婴儿,
报道中记载,这些婴儿大
多被日本军官吃掉。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场面
“集体屠杀”——幸存者濮业良回忆“十几辆卡车,每辆车上有40到50人,都被日军拉到长江边集体屠杀了。”
四、梦魇金陵——南京大屠杀
6周的南京大屠杀中
集体屠杀人数19万余人
零散屠杀15万余人
共计30多万
平均每12秒一个生命逝去
强奸案件20000多宗
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藏书量
启示(教训):
(1)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3)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从中获取什么教训?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2014年12月13日)
四、梦魇金陵——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时间 地点: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淞沪会战
时间:1937年8月—11月
意义: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这样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描述的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是中国敌后战场最大规模的进攻
D.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面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 )
A. 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 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 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 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A
B
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背诵本节课知识点
2、完成练习册第19课的内容
3、预习第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