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上科学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内容规划
(一)单元学习导向的核心概念及其实践路径
本单元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要求学生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人的思维以事实为基础。以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推理和验证,是科学思维活动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科学活动的基本依靠。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将具体展开 “走进科学”单元的未尽内容,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其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相当于验证与获得实验结果。在增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诸多科学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二)学习内容
本单元由《事实与猜想》、《从猜想到验证》、《探究秋叶的秘密》、《单元小结》4课构成。前三课,课与课之间是递进关系,分模块化讲解。《事实与猜想》这一课,由“模块一: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从而引导学生辨明事实与猜想;到“模块二:猜想的依据”,活动逐渐深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依据的猜想;最后是“模块三:恐龙灭绝的事实与原因”,阅读科学家针对事实的猜想。《从猜想到验证》这一课,呈现总分分的结构,“模块一:验证的必要性”总起,说明验证是判断猜想是否正确的最好方法;然后分为两段同步进行,分别是“模块二:通过观察和实验的验证”和“模块三:搜集其他证据的验证”。《探究秋叶的秘密》这一课,则是呈现总分+递进关系,由“模块一:秋叶变色的事实”总起,接上“模块二: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最后递进到“模块三:银杏树叶变黄的顺序”。《单元小结》一课,是这次新教材新增的内容,这部分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合本单元主要内容并且衔接了上一单元,提供辨析错误猜想原因的机会。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科学观念:认识常见事物的基本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态度责任: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了课标低年级学段的一些相关内容。比如,在科学探究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一些问题做出简单的猜想。在科学态度方面,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想法不同的时候,能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自己内心顽固的想象。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泛灵论思维模式基本存在,所以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很重要。当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并且同时尝试着多角度、多方位、多种方式来认识事物也是很重要的。
五、单元学习进程设计
序号 课题 课时
1 事实与猜想 1
2 从猜想到验证 1
3 探究秋叶的秘密 1
4 单元小结 1
5 总课时 4
课题 内容模块 活动概述
事实与猜想 模块1: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 读以蚂蚊排队为例说明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的课文,针对事实做出猜想。
模块2:猜想的依据 针对两个事例,有依据地根据已有事实做出猜想。
模块3:恐龙灭绝的事实与原因 读科学家对恐龙灭绝事实原因的猜想资料。
从猜想到验证 模块1:验证的必要性 读验证是判断猜想正确与否方法的课文
模块2:通过观察和实验的验证 验证两根线的长短、是否笔直;在玩碰碰球中进行猜想和验证。
模块3:搜集其他证据的验证 有依据地猜想两只兔子的逃跑路线和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探究秋叶的秘密 模块1:秋叶变色的事实 读秋叶变黄的课文,交流家乡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名称。
模块2: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 借助看、摸、滴水等方法,比较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
模块3:银杏树叶变黄的顺序 探究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
第一课时《 事实与猜想 》
核心问题1:你看(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核心问题2:关于这个事实,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就具体情境,说出所观察到的事实,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科学思维:知道事实与猜想的关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
探究实践:观察具体现象,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猜想。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实与猜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区分事实与猜想。
难点:根据生活经验,有依据地进行猜想。
【教学具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提出猜想记录单(两人一份)、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记录单(两人一份)
【教学流程】
一、猜一猜 区分事实与猜想
有一位小男孩叫亨利,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善于思考和研究。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看看他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1.一出门,亨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请你说一说,你看到蚂蚁搬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吗?(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蚂蚁排队,叫做“事实”,蚂蚁搬家,或者找食物等我们并没有看到,是我们想出来或者猜出来的,就叫做“猜想”(板贴)。
3.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子完整地说,我看到事实是(蚂蚁在排队),我的猜想是(蚂蚁在搬家),谁可以来试一试?
二、说一说,学会有根据地猜想
1.谈话:亨利继续前进,参观了一个农场,在那,他还观察到这个现象(灯泡图),这次你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我看到了( ),我想到了( )。
2.亨利还看到了这个现象(图片:青菜叶子上有洞),用刚才的句子,你能再说一说吗?(生:我看到菜叶子上有洞,想到菜被虫子咬了/被鸟吃了;(鸡)啄了/被小朋友戳了)
3.亨利在农场还看到了这个小鸡仔,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次,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请用刚才的句子再来说一说。
4.亨利对小鸡仔闭着眼睛的事情又请教了兽医,兽医就是专门给小动物看病的医生,兽医提出了更多的猜想……(鸡瘟、肠胃炎、温度不适、通风不畅、饮水不足、饲料质量不行)为什么兽医可以提出这么多的猜想呢?
5.离开农场,亨利又看到了一个现象,你看到了什么?(地面湿了)请根据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多地提出猜想,两个小朋友一组,把你的猜想在右边的格子里画一画。
6.(展示记录单)对照你画的,谁可以来说一说你的猜想?你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猜想呢?
7.这时,亨利听到了一些声音(狗叫),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三、学一学 像科学家一样猜想
1.回到家,亨利看一会书,准备睡觉了,书里有恐龙的资料。在我们的周围,现在还能看见恐龙吗?
2.这说明恐龙灭绝了,这是事实,它为什么会灭绝呢?你能提出什么样的猜想,请你在右边的格子里画一画。
3.对照你的记录,请用这样的句子来说,恐龙已经灭绝了,我的猜想是因为( )。
4.科学家提出了这些猜想。有一些猜想和小朋友们提出的一样,例如火山爆发,地震……猜想是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对于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呢?目前科学家们掌握了一些证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彻底揭开恐龙灭绝之谜。
5.亨利对周围的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坚持研究,长大以后,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昆虫记》,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法布尔。我们坚持研究,也可以成为法布尔那样的人。
【精彩片段及评析】——用关键问题,突破学习重点
一出门,亨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蚂蚁在搬家
师:你能说一说蚂蚁搬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它们还没有搬到。
师:那说明蚂蚁搬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想到的。
师:谁还可以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蚂蚁队伍整齐。
师:你看到蚂蚁排成一个队,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吗?那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1:蚂蚁要去觅食。
生2:蚂蚁要去玩。
师:我们看到的蚂蚁排队,叫做“事实”,蚂蚁搬家,或者找食物等我们并没有看到,是我们想出来或者猜出来的,就叫做“猜想”(板贴),事实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我们都看到了蚂蚁排队,但是我们的猜想却各不相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不清楚事实与猜想,总是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猜想,通过蚂蚁排队的图片,用这样的句式“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区分事实与猜想,用结构图表现由事实引发的猜想,同一个事实可以引发的猜想有很多。
【学习单】
第二课时《从猜想到验证》
核心问题3:这是我们提出的猜想,该怎么验证?核心问题4:所有的猜想都可以通过观察或者实验来验证吗?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举例说明想知道猜想对不对,最好的方法是验证。
科学思维:从观察实验的结果和其他证据出发,就因果关系对猜想进行判断。
探究实践:经历多个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能用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态度与责任:借助判断盒子里小球数量的活动,初步具备证据意识,在意见不一致时,多试试,多交流。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证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难点:判断盒子里小球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师材料:ppt,直尺
学生材料:牛顿摆每组一个,记录单每人一张,暗盒每组一个,山洞图纸每组一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大家认识吗?柯南邀请大家去萌探乐园闯关,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第一关:眼见为真吗?
1.(出示图片)两个黄色的圆形一样大吗?
学生回答:左边小,右边大
2.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板书),该怎么样来验证呢?
学生回答:剪下来比一比/用尺子量一量
3.小结:刚才我们借助工具观察,验证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看来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还要进行验证(奖励贴纸)。
三、第二关:小球碰碰碰
1.出示碰碰球,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2.拉开1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演示)。
学生猜想,出示记录单,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拉起小球,不要太高,使细线紧绷;放下小球使它自由下落。
结论:拉开一个小球松手后会弹开1个球。
3.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
2人1组,像刚才这样先猜想在验证,并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4.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
猜测可能会有怎样的现象(3-5个)?2人一组试一试。
猜想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要想知道猜想对不对,最好的办法就是验证。
5.小结:有些猜想可以通过观察或实验来验证。
四、第三关:神秘的盒子
1.所有的猜想都能用这样的方法来验证码?现在我们来到第三关。
出示盒子:这是一个神秘的盒子,它有什么特点?
2.猜猜盒子里有几个小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学生实验,交流想法。
注意事项:放在耳朵旁边多听几次、慢慢滚动、到角落时仔细听、小声交流。
3.和同学说说你的判断。师生共同统计每种猜想的人数。
4.你们判断的不一样,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试试小组内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小组再讨论、再试试、再交流,猜想暗盒里小球的数量。
5.还有分歧,有什么好办法吗?
6.小结:当我们运用的方法越多时,收集的信息就会越多,就可以有更多的证据来验证猜想。
五、第四关:兔子逃跑了
1.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2.狼追兔子,兔子跑进了哪里?然后从哪里出来的?
(课件出示图片)奇怪了,明明兔子是从一个洞口跑进去的,怎么从两个洞口出来呢?你们能猜猜这个山洞里可能是什么样?
3.如果老师给你们这张兔子逃跑的图片,你们能在上面画出兔子逃跑的路线吗?学生分组交流绘画兔子的逃跑路线。
学生展示交流,说出画路线的理由。
4.小结:如果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没有关系,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5.兔子是怎么逃跑出来的,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不能破坏兔子的家)
6.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像这个小山洞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能靠各种信息猜测里面的情况。除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收集其他证据,进行验证。
六、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像柯南侦探那样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获得了观察、实验、寻找其他证据三枚奖章。
【精彩片段及评析】——聚焦学习兴趣激发
师:拉开3个球,松手后,会弹开几个球?
生:我猜会弹开2个球,因为只剩下2个球。
生:我猜会弹开所有的球。
生:我猜会弹开3个球,因为只拉开了3个球。
师:你们不仅说出自己的猜想,还把理由讲清楚了,有理有据。
评析:
拉起三个球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由于拉开的球比剩下的球多,之前的经验不足以支持所有学生进行猜想,所以给予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
【学习单】
第三课时《探究秋叶的秘密》
核心问题5:常绿植物叶片与落叶植物叶片有什么不同呢?核心问题6: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能说出常绿植物叶子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特征以及一些落叶树的叶子会变黄.
科学思维:通过猜想和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巩固用证据验证假设的学习成果。
态度责任:养成善于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并对家乡的美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
难点:比较常绿植物叶片与落叶植物叶片的不同。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材料、绿色银杏叶、正在变黄的银杏叶、完全变黄的银杏叶。
学生小组准备:托盘、银杏树叶、大叶黄杨叶片、桑树叶片、滴管。
【教学流程】
一、秋叶变色的事实
1.视频导入,描述秋天:同学们,我们通过两组图片一起来欣赏秋天的美景。说一说你记忆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2.叙述变化,指向变色:原来在秋天,有些树叶变色了,有些树叶不变色,我们看到了秋叶变色的事实。为什么有些树叶会变色掉落,而有些却不会呢?看来秋叶藏着一些秘密,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板书:探究秋叶的秘密)
3.联系生活,具体举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树的叶子会变色、掉落呢?大家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枫树;这是桑树,它的叶子是蚕宝宝最喜欢的食物。那哪些树的叶子没有变色呢?这是松树,它的叶子尖尖的、像针一样;这是大叶黄杨,它的叶子就像是一朵朵花。
4.小结概念:科学上,把在秋天叶子会变色并掉落的植物叫做落叶植物;把全年树上都有绿色叶片的植物叫做常绿植物。
二、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
1.承前启后,提出问题: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呢?试着猜一猜。
2.展示树叶,引导方法:常绿叶和会落的叶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树叶,你见过吗?它们分别是属于常绿植物的大叶黄杨(它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叶植物的桑树(它是蚕宝宝重要的食物来源)。你想怎样来观察它们?还记得哪些观察方法吗?
3.交流方法,进行实验:请大家用刚才提到的这些方法,分别观察两种树叶并完成记录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交流和分享。
4.认识滴管,学习进阶:除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这些感官观察的方法,植物学家还有一种专业的观察方法,用到了这种工具——它叫滴管,我们先来学一学它的科学的使用方法。你学会了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试一试,其他同学看看他的操作对不对。接下来,每个小组可以在叶子上滴几滴水,再观察水滴的形状和流动状态。
5.小结:看来大叶黄杨这种常绿植物和桑树这种落叶植物的叶子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是叶子在秋天是否会变色、掉落的重要原因。
三、银杏树叶变黄的顺序
1.深入提问,画图猜想: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树叶,你认识吗?它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呢?能不能用你刚才观察到的这些植物的特征来判断呢?银杏是一种在秋天会变色、掉落的落叶植物。银杏叶在秋天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呢?从哪里先开始变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猜一猜,在记录单上画一画。
2.发散思维,提出方法:到底哪个小组的猜想是对的呢?你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你的猜想呢?(我们可以去观察树上的银杏叶,看看它是怎么变化的。还可以捡起地上的银杏叶观察。但是不能随意采摘树叶,即使是已经掉落的树叶,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捡拾。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
3.卡片排序,验证猜想:老师给大家提供了捡到的银杏树叶标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画一画颜色、排一排顺序、找一找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
4.小结:银杏叶从边缘开始变黄。课后大家也可以走出教室,去到银杏树下看一看。
四、总结拓展
1.延伸拓展:今天,我们观察、比较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叶子,发现它们有很多的不同,还探究、验证了银杏树叶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其实关于秋叶的秘密还有很多,你们还想探究哪些问题?松树的叶子为什么像针一样?掉下来的叶子最后会变成什么呢
2.布置作业: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常绿树会落叶吗?大家先猜一猜,再想办法在课后去身边寻找证据,下节课我们来一起交流。
【精彩片段及评析】——聚焦学习兴趣激发
1.深入提问,画图猜想: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树叶,你认识吗?它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呢?能不能用你刚才观察到的这些植物的特征来判断呢?银杏是一种在秋天会变色、掉落的落叶植物。银杏叶在秋天是怎样慢慢变黄的呢?从哪里先开始变黄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来猜一猜,在记录单上画一画。
2.再次绘画并排序,验证猜想:老师给大家提供了捡到的银杏树叶标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画一画颜色、排一排顺序、找一找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
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猜测并画下来,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可视化,并给出验证方法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证据,并知道作出猜想后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再次绘画并排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银杏叶变黄的动态的过程,加深印象,让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的扎扎实实。
【学习单】
第四课时《单元小结》
核心问题7:你是怎样研究的?在研究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核心问题8: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需要全面细致的观察,用大脑思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整合本单元主要内容,根据箭头思考并汇报。
2.衔接前面内容,以盲人摸象为典型,提供辨析错误、猜想原因的机会。
3.通过盲人摸象故事知道不能从局部特征推理整体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有依据的猜想。
2.难点:会依据证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具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实验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事实与猜测
1.导入:树叶变黄了(秋叶变色的事实)出示图片,展现秋天树木景象,秋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2.在探究秋叶变黄的过程中,你提出了怎样的猜想?你是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猜想的呢?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其他同学是怎样研究的呢?
3.老师带来了盲袋,猜一猜里面有什么?怎样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
4.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请你用学过的办法来观察,说一说袋子里面有什么?
5.猜对的同学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什么有的同学猜错了呢?
6.研究盲袋的过程中,你又是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猜想的呢?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其他同学是怎样研究的呢?
7.通过大家的描述,可以发现,我们的研究过程或者说研究步骤有共同点,你可以来说一说吗?
8.是的,我们对观察到的现象(事实)提出猜想,为了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寻找证据,最终得出结论,那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过程吗?(及时完善研究过程:观察到的事实—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二、迁移应用
1.请你观察下面的图,(出示盲人摸象故事)请你讲一讲其中的故事。
2.小组同学合作,挑选1-2个大象的部位,说一说,大象的部位和盲人提出的物品之间比较像的特征。
3.盲人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就给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如果你是盲人,你会怎么做?
4.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需要全面细致的观察,用大脑思考,不能从局部特征推理整体状况。
【精彩片段及评析】——逐步引导,突破学习重点
导入:树叶变黄了(秋叶变色的事实)出示图片,展现秋天树木景象,秋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生1:有的绿色,有的变黄。
生2:有的叶片厚,有的叶片薄。
生3: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
师:这些都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请你来说一说在探究秋叶变黄的过程中,你提出了怎样的猜想?你是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猜想的呢?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生:我提出的猜想是“叶片是从叶柄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观察树叶之后,我发现,不是的,是从边缘的地方开始的,你看我画的。
师:嗯,及时记录发现的习惯很好,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研究的呢?
生:我提出的猜想是……
师:哦,你提出的猜想和他不一样,那你怎么找到证据的呢?
生:我看了银杏树的照片知道到了证据。
……
师:通过大家的描述,可以发现,我们的研究过程或者说研究步骤有共同点,你可以来说一说吗?
评析:
通过多个小朋友对研究过程的回忆与描述,帮助学生归纳出科学探究的都经过“观察到的事实—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其中的一个偶然的例子得出的,让学生找到他们研究过程中的共同点,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说出来。
六、研究性或实践性作业设计
《猜想与事实》
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蚂蚁搬家的现象,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可以用拍照或者拍视频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猜想。
《从猜想到验证》
1.彩蛋里面是什么?猜一猜,怎么验证。
2.月亮跟着人走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需要经过验证才能称为科学事实。
《探究秋叶的秘密》
常绿植物会落叶吗?你有什么办法进行验证呢?想一想,画一画你的研究步骤,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小区或者公园里去寻找答案。
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为提高思维能力服务,为社会意识形态奠定科学基础尽力。人的思维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所以,以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推理和验证,是科学思维活动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科学活动的基本依靠。
《事实与猜想》这节课以蚂蚁排队现象为例说明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再针对事实做出猜想。针对两个事例,有依据地根据已有事实做出猜想。先用讲小故事的方法表明地面潮湿、狗吠的事实,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原因并说出依据,增进活动的生动性。借助科学家对恐龙灭绝事实原因的猜想进行教学。
《从猜想到验证》这节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猜想时,根据学生的表达水平,还可以一个个地讨论猜想是否正确、怎样才能判断出来,最后将所有的判断方法归纳成验证。指导学生玩碰碰球时,掌握好此处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奏进行,猜想后进行验证;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对学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快一些;学生在进行到第三步时遇到了难题,即被撞的只有两个球,这时要放慢节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展现兔子逃跑的画面,也可直接提供的“狡兔三窟”动画,让学生边看便想小山中通道的情况。
《探究秋叶的秘密》这节课借助看、摸、滴水等方法,比较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叶子的不同。两种流程可供选择:其一,按教材呈现的活动安排,在看和摸叶子、在叶子上滴水后,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同;其二,先看、摸叶子,比不同,然后再做滴水实验,继续比不同,最后概括两种叶子的不同。在组织现场观察以及寻找证据的时候,给学生分组,一组观察树上的叶子,一组收集落叶进行观察,然后两组交换,让所有学生都试一试两种方法。
《单元小结》这节课主要围绕从观察到的事实,到猜想,再到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这一科学观念展开;用盲袋里的橘子形状橡皮和盲人摸象的故事来验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方法,同时知道不能以偏概全,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