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固态物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固态物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13:0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新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教师提出自学方案要求,并提供学习资源。在课堂中采用过程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课堂交流中的主观能动性评价,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个性评价,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及时修正补充、深化和拓展。通过图片,加强化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只是体系和概念,并学以致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物体的形态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2、知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和特征
3、理解急停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过程与方法: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给物体分类。
2、初步掌握晶体的鉴别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2、体验实验探究能力,感受科学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还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找出固体的特点,由此了解了晶体的性质,我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事实证明,学生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一点我认识到,在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可以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2、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尽可能体现教师由如何讲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实现教师由讲述者向促进者的转变。尽可能体现对学生课堂生命力的尊重,对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促进,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整堂教学都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师生互动,问题启发与学生思考、回答;有生生互动,有学生间的讨论与协作等。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兴致很高,效果较好。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利用材料探究固体的性质。
3、面向全体,注重差异,渗透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由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提出问题,切入主题,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连串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中,在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维以及表达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发展的时间或空间。
4重点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晶体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通过辨析物体形态来认识晶体。
5教学过程
5.1  神秘的固态物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神秘的固态物质
一、创设情境--------引课
1、“与众不同”
A、 海水 碘酒 冰水混合物 纯净的空气
B、 H2 O2 N2 SO2
2、”标新立异”
A、 Mg Cu Fe Hg
B、 O2 H2 Br2 N2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进而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物质的状态
1、教师提问:物质的状态由什么决定的
活动1、区分物质的状态
矿泉水、可乐、墨水等液体,石块、玻璃球、橡皮、蜡烛、冰果棍,牙膏;奈、铁片、铜片、冰、空气等
2、“智慧碰撞”
3、演示实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课堂是一个紧凑的空间,每个设计都要不露痕迹,每个活动都要给学生带来思考和触动。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研究物体,除了直观观察外,还可以借助其他物质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此处的验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晶体和非晶体
1、 自主学学习
“慧眼甄别”
2、合作交流
3、学以致用
(1)、判断晶体和非晶体
松香 石英 铜 玻璃 塑料 蜡烛 金刚石 冰 食盐 巧克力 沥青
(2)、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这里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给固体分类,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石墨和金刚石
(1)、图片感知
(2)、自主学习
(3)、教师提问:
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又C元素组成?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至于选择哪些固体怎样研究,这些问题都由各小组成员自己界定,教师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五、课堂练习
1、“谁是谁非?”
2、“深度思考”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打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物理性质相似
C、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是黑色固体
E、化学性质相似
F、是同一种物质
3、“挑战自己”
如下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活性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__外界大气压。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