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浮力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13: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本单元涉及与浮力相关的科学概念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把各个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分类和总结,形成思维导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学会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自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科学教材。这个单元对学生来说是难度最大的章节,在教学中也是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章节。本章节涉及了“密度”“浮力”两个基本物理概念,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受力分析”,灵活运用有关浮力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发现无论教师花费多少精力在课堂上进行反复讲练,学生仍遇到”浮力”两字,就有恐惧心理,没有开始做题就打退堂鼓。我所教的平行班级人数38人,每次遇到浮力计算题就有20多位是空白的。这个教学难题引起我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运用单元复习课把这一难点突破。因此我在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挖掘的生成性资源为教学基础,设计了一堂“基础+计算”两手抓的复习课。在实践教学中,这堂浮力复习课由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不断激发涌现,学生的出彩表现,教师的适当点拨,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单元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变形运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
(1)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以“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原则,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详见附件2。从“理论回顾”“知识运用”“拓展提高”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基础到运用到拓展提高。
(2)批阅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教师认真阅读每位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和提出的情景问题,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问题,扫描到电脑处理形成清晰的图片,为课堂上的教学展示作好准备。详见附件2。
(3)编制课堂教学资源
从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获得生成性资源,初步掌握大部分同学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留白”,如密度计的结构、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述中“浸在”的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等知识需要老师的再次点拨。这些课堂教学前的生成性资源,促使教师的教学备课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组装单元知识点,把学生的困惑知识点摆在优先地位,优化教学策略
活动2【活动】小组共同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老师展示一个同学的思维导图如图1,要求六人一小组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评价黑板上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同时用红笔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2)小组间交流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在思维导图中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的理由
第一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这个思维导图把本章节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部分都罗列出来了,但是
建议可以更加详细,把本章重要的知识补充完整。
如方向补充“竖直向上,”定义补充“浸在”,理解
浸在所包含的两层含义: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即浸没。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是“浮力的计算”,因此我们建议在思维导图上一定要体现“浮力的计算方法”:(1)F浮=F上-F下 (2)F浮=G-F (3)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都认为在习题在有关密度计的题型一直易错。因此我们建议在思维导图“密度”这一概念中增加“密度计”,并且标明密度计的刻度特点“上小下大”。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建议在密度单位中补充单位换算:103kg/m3=1g/cm3
图2
第五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本单元有关“物体的浮沉”题型特别需要仔细分析,因此建议在“上浮”上补充“F浮﹥G”,“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漂浮:F浮=G”;下沉:“F浮<G”,悬浮:“F浮=G”。
第六小组组长:以上五个小组都评价补充的特别好,思维导图也越来越完善。但是,我们把如何改变浮体的浮沉给遗漏了。可以再增加“改变浮力”“改变重力”等知识。
师:在
老师展示一个同学的思维导图如图1,要求六人一小组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评价黑板上思维导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同时用红笔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2)小组间交流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每个组选一个代表,在思维导图中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的理由
第一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这个思维导图把本章节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部分都罗列出来了,但是
建议可以更加详细,把本章重要的知识补充完整。
如方向补充“竖直向上,”定义补充“浸在”,理解
浸在所包含的两层含义: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即浸没。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是“浮力的计算”,因此我们建议在思维导图上一定要体现“浮力的计算方法”:(1)F浮=F上-F下 (2)F浮=G-F (3)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都认为在习题在有关密度计的题型一直易错。因此我们建议在思维导图“密度”这一概念中增加“密度计”,并且标明密度计的刻度特点“上小下大”。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建议在密度单位中补充单位换算:103kg/m3=1g/cm3
图2
第五小组组长:我们组认为本单元有关“物体的浮沉”题型特别需要仔细分析,因此建议在“上浮”上补充“F浮﹥G”,“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漂浮:F浮=G”;下沉:“F浮<G”,悬浮:“F浮=G”。
第六小组组长:以上五个小组都评价补充的特别好,思维导图也越来越完善。但是,我们把如何改变浮体的浮沉给遗漏了。可以再增加“改变浮力”“改变重力”等知识。
师:在全班的共同合作下,原先的思维导图越加丰盛,越加发散,把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都包含其中(如图2)。知识点在我们的头脑中像花开一样,那么美。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用知识去融会贯通,去学以致用。
全班的共同合作下,原先的思维导图越加丰盛,越加发散,把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都包含其中(如图2)。知识点在我们的头脑中像花开一样,那么美。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用知识去融会贯通,去学以致用。
活动3【活动】知识运用
师: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第二个任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环节中,大家都能提出求苹果密度是多少、苹果的重力等问题并且正确算出来。但是老师感到更加惊喜的是有些同学能提出很多与众不同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问题,并一起来解决。
教师请学生上台在投影仪展示科学问题,并仔细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合思维导图说出运用到的知识点。
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建议。
唐婕洁同学:在问题1中,我们都求出苹果的密度是0.8 g/cm3,因此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苹果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苹果漂浮在水面上。因此F浮=G。
最后一个问题,全部压入水中时压力至少多少?这个问题要对苹果进行受力分析,受到了三个力,一个是苹果的竖直向下的重力2N,,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用 进行计算2.5N,因此两个的差值就是第三个力:竖直向下的压力。
师:有哪位同学能评价下唐婕洁的讲解吗?
生:我听懂了,明白了我之前的方法为什么错了,求苹果的浮力,不能马上就用公式 去算,要分析这个物体是全部浸入还是部分浸入,是漂浮还是下沉。
师:两个同学都表现的很好,吴梦瑶同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因此学习重点是个悟字,听懂了别人的方法,更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还有其他同学需要补充的吗?
生: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个苹果是漂浮在水中,那苹果浸入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师:谢谢这个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考查大家 这个公式的变形运用。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这个问题。
生:我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苹果浸入水面的体积与露出水面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这个时候,全班同学积极参加计算,最先做出的同学抢先到黑板上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
师:感谢大家的共同进行的思维激发,由一个“苹果”引发的一系列的思维冲突,大家已经不知不觉就归纳了“浮力计算”涉及到的类型:由浮沉条件求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求浮力;已知浮力,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家把这三种类型的浮力计算题熟练了,对浮力其它综合性题目能豁然开朗,水到渠成。
活动4【练习】提升拓展
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第三个任务,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不是很好,全班有20多人是空白的。现在通过今天复习课两个环节,请大家对照思维导图,看看是否能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接下来请大家自主补充自主学习任务单。
(原先不会做的同学都马上投入计算,一个个问题渐渐化解开,已经会的同学积极主动帮助小组还存在困惑的学生,小组内的六位学生自觉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探讨。)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全班同学就在这交流合作的气氛中继续互相学习,把课堂教学又推向了课外。
老师在组间引导观察,观察到学生的进步和收获,心中产生一种教师的幸福,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