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19)四上信息科技 第1课网络信息辨真伪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2019)四上信息科技 第1课网络信息辨真伪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11-20 16: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单元“网络安全”中的重要一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素养,学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分辨信息的真伪,避免被误导或上当受骗。教材通过信息分类、辨别信息来源和寻找信息佐证等多个环节,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网络信息的警觉性和判断力。同时,教材还强调判断信息逻辑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辅助进行信息真伪的判断。整体而言,本教材设计科学合理,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鉴别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目标
1、信息意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动辨识信息的真伪,对来源不明的信息保持警惕,形成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认知和评价。
2、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网络信息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辅助判断信息真伪,提升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信息搜索、筛选和整理,掌握使用网络工具获取和验证信息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
4、信息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真实信息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学会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和抵制,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净化,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鉴别能力,通过多角度审视、技术工具应用来验证信息真实性。
2、重点:在于准确判断复杂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如何高效获取、整理网络信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适应和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与辨别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AI 绘画创作导入
1、趣味创作挑战: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特别的 AI 绘画创作挑战!” 主题 ——“未来的网络世界”。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想想怎样用语言来,描绘我们心中未来网络世界的样子。
2、作品展示与思考引导:老师挑选几位同学,用豆包AI 绘画把他们想象的未来网络世界创作出来。教师展示几幅风格迥异但都围绕该主题的 AI 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画中显示 “未来网络可直接将知识植入大脑,无需学习” 的奇特信息。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中的信息,你们觉得这在未来真的可能实现吗?在网络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新奇的、令人惊叹的信息,就像我们在创作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时产生的无限想象一样,但哪些是有可能变为现实的真实信息,哪些又是虚构的呢?”
3、课程主题引入:在学生们进行简短讨论后,教师总结道:“在网络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想象的空间里,信息的真实性就像隐藏在重重迷雾中的宝藏,需要我们去仔细探寻和甄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拨开网络信息的迷雾,辨别其真伪,开启我们的网络信息探索之旅。” 由此引出《网络信息辨真伪》这一课程主题,正式展开教学内容。
(二)辨别秘籍大公开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消息,说一说你是如何辨别信息真伪的?
1、分清信息类型
这条信息到底可不可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分清信息类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信息?(学校是否开学,通知类)
板书:1.分清信息类型—类别
2、辨别信息来源
其次,我们再看此条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如果是官方媒体发布的话就比较可靠。齐齐在哪收到的消息?(微信)是官方媒体发布吗?(不是)你们觉得可靠吗?(不可靠)
板书:辨别信息来源----是否正规渠道发布
3、寻找信息佐证
任何一则消息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信息相联系的。如果其他信息能够佐证这条信息,那可信度就比较高。这条信息学校又没发布,老师又没通知,都没有任何消息和它关联,你们觉得可信度高吗?(不高)
板书:寻找信息佐证----有无任何关联
4、判断信息逻辑
最后,信息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的,马上就到3月2日了,却没有收到学校通知的开学信息,不合常理,前后矛盾的信息就是假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则信息是真\假?(假)
板:判断信息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5、利用工具判断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中的“诈骗查询”来查询信息的真伪。
(三)网络安全我知道
利用数字人进行网络安全发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随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生活中的案例。
趣味课堂活动
游戏准备:利用希沃白板 5 制作一个真假信息大闯关的游戏页面。游戏分为三个关卡,每个关卡有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题目。
1、第一关:初级辨别
在白板上展示八条简单的网络信息,比如 “太阳从西边升起”(明显假)、“小狗会汪汪叫”(真)等。
让学生走到白板前,用手指点击认为是假信息的选项,点击正确得一分,错误扣一分。限时两分钟。
2、第二关:进阶挑战
展示五条稍微复杂些的网络信息,如 “某新型保健品能治愈所有癌症,多位癌症患者服用后已完全康复,治愈率高达 100%,且无任何副作用。”(假)、““某热门投资项目,承诺每月回报率高达 50%,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三个月后即可连本带利获得巨额收益。”(可能假,需进一步查证)。
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希沃白板 5 的书写功能写下判断结果和理由,限时三分钟,回答正确的小组得两分。
老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3.第三关:终极考验
准备工作:从豆包大模型中挑选几条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教师用手机投屏展示每个案例的信息内容、展示出来,学生判断这些信息的真伪,并说明理由。
(五)总结与拓展
1、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呢?
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警察叔叔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将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2、回顾本节课
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网络信息有真有假,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对比多渠道信息、分析信息内容和借助工具验证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上网过程中,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做一个聪明的网络小公民。
3.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找一条网络信息,用今天学的方法判断真假,并把过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