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08:3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素养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43分)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1)这首诗 zàn yáng( )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cháng zhēng( )精神。
(2)叔叔是 jié chū( )的地质学家,获得过 duō xiàng( )大奖。
(3)新时代的我们必须xiōng huái( )大志,bào xiào( )祖国。
2.给句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6分)
(1)这位将(jiāng jiàng)军是一位出色的将(jiāng jiàng)领。
(2)国家需要(yāo yào)人才,这就要(yāo yào)求我们从小认真学习。
(3)为了社会的安宁(nìng níng),他宁(nìng níng)可离开父母妻儿。
3.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填序号,可重复选)。(9分)
A.视死( )( ) B.( )( )凛然 C.志存( )( )
D.斩钉( )( ) E.( )( )报国 F.铁面( )( )
(1)你会分别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下面的人物 请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4分)
文天祥( ) 岳飞( ) 包拯( ) 梅兰芳( )
(2)我能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2分)
①我们要向少年周恩来学习, 并努力为理想而奋斗。
②读了刘胡兰的故事,我被刘胡兰 的精神感动了。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阅读下面周恩来的诗,可以看出他立志报国的原因是( )(3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A.时间紧迫 B.外敌入侵 C.学以致用 D.国家落后
6.小组讨论“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下面谁的说法不恰当( )(3分)
A.小龙:所有的文章题目都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B.小军: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小莹:把文章中讲的几件事连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D.小灵:通过“分段一概括段意一合并段意”的方法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7.萍萍用修改符号修改了一段周记,改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8.按要求写不同语气的话,判断在当时情境下用哪种语气反驳好。(3分)
情境:小林没有完成假期练习,还说反正老师不一定检查。
①用陈述的语气:
②用反问的语气:
我认为第 种语气好,因为 。
9.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7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蓄须明志,告诉我们祖国的尊严比天大;我们跟随作者追寻 、艰苦奋斗的 精神;从“醉卧沙场君莫笑, ”中,我们读出了将士们的豪迈豁达;从“但使龙城飞将在, ”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王昌龄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的心愿;从“ ,
?”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高适对朋友董大的劝慰和祝福。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13分)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左顾右盼”的意思是 ,在选文中具体是指
。(2分)
2选文中画“__”的句子是一个 句,从中我们能体会到
。(3分)
3.阅读选文,选一选(填序号),填一填。(4分)
A.为虎作伥 B.哭诉无助 C.得意扬扬
周恩来亲眼见到女人的( ),外国人的( ),巡警的( ),围观者的无能为力,这让他真切地感受到“ ”,这也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的原因。
4.在拥有幸福生活的今天,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理由是什么呢 (4分)
(二) (14分)
我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年轻的时候,他到日本留学,在一所学校里读书。他所在的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元旦,就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1904 年元旦那天,学校把世界各国的国旗都挂出来庆贺,可是没挂中国国旗。吴玉章气愤极了,他组织中国留学生找学校进行交涉:“你们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 ”
主任见领头的是吴玉章,立刻傲慢地说:“你虽然穷,但成绩很好,所以我们同情你、照顾你,不催你交学费。现在你竟然为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麻烦,真是忘恩负义!你就不怕被学校开除吗 ”吴玉章义正词严地说:“这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尊严的大事!学校对我的关照,我很感激,但这件事如果学校不道歉不改正,我就要带领大家斗争到底,示威、绝食,哪怕没学上也在所不惜!”在吴玉章和同学们的坚持下,校方只得向中国留学生道歉,并悬挂上了中国国旗。
10年以后,吴玉章已经成为一个革命家了。有一次出国,他坐在日本的轮船上,正好又赶上 1914年元旦。船上挂起万国国旗庆贺,可仍然没挂中国国旗。
吴玉章记起10年前的那件事,痛心地想:祖国贫弱,政府无能,被外国人瞧不起,挂国旗也想不到中国!可我是中国人,能眼看祖国的尊严受到伤害却视而不见吗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提出抗议。船长说:“这么多年了,一直是这样呀!”“不对,绝对不会永远这样的!今天你必须把中国国旗挂起来,中国绝不会永远这样!”船长看到吴玉章激动的神情,只能屈服,挂起了中国国旗!
1.给这篇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5分)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 结果
吴玉章 1904年元旦 校方道歉
日本的轮船上
3.“忘恩负义”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吴玉章是忘恩负义的人吗 写一写理由。(4分)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3分)
(1)画横线的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吴玉章因学校没有悬挂中国国旗而非常愤怒,说明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
(2)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吴玉章对祖国贫弱的无奈。( )
(3)吴玉章是一个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尊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人。( )
三、习作表达。(30分)
以“我成长中的烦恼”为主要内容给某位长辈或某位老师写一封信,请他(她)帮忙解决你所遇到的烦恼。习作时,要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让收信人明确你的烦恼是什么,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说话的语气。不少于350字。
第七单元素养评估
一、1.(1)赞扬 长征 (2)杰出 多项 (3)胸怀 报效
2.正确的:(1)jiāng jiàng (2)yào yāo (3)níng nìng
3.A.如归 B.大义 C.高远 D.截铁 E.精忠 F.无私 (1)示例:AEFB(2)①C ②A
4.A 5.D 6.A 7.C
8.示例:①小林,作为一名学生,完成练习是我们应该做的。 ②就算老师不检查,你作为一名学生,难道不应该完成练习吗 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小林犯了错还理直气壮,需要警醒他
9.梅兰芳 自力更生 延安 古来征战几人回不教胡马度阴山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一)1.向左右两边看 周恩来和同学进入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后四处张望
2.反问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中国人没有地位,大家虽然气愤但是也无可奈何
3.B C A 中华不振
4.示例: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
(二)1.示例:吴玉章奋勇挂国旗
2上行:日本一所学校里吴玉章组织中国留学生,义正词严要求学校悬挂中国国旗下行:1914年元旦 吴玉章带领船上的中国同胞向船长抗议日本轮船没有悬挂中国国旗船长屈服
3.“忘恩负义”在文中指的是日本学校的主任认为吴玉章受到学校照顾却带头闹事,不懂得感恩。吴玉章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吴玉章受到学校照顾,那是学校的小恩惠,他很感激,但吴玉章要求学校悬挂中国国旗是为了维护祖国尊严,为了中华民族大义,所以他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4.(1)√(2)x(3)√
三、[习作指导]这次习作要求写一封信。写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格式。书信要有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2.正文部分要围绕“烦恼”来写,重点写清楚烦恼产生的原因、烦恼时的表现以及想要得到的帮助,详略要得当。3.用语要礼貌,态度要诚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