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课件(共两课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课件(共两课时,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0 15: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4 古诗三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秋天是美丽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赞美秋天、描绘秋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吧!
第一课时
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任务一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táng
xié
jìng

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ào
qíng

shì
zèng
chéng
jūn
cán
yóu

sòng
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shào
tiǎo
xiāo


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hán
xié
jìng
zèng
shuāng
chéng
jūn
gài
cán

sòng
tiǎo
我会写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hán
xié
jìng
zèng
shuāng
gài
我会写
寒冷
严寒
石径
直径
倾斜
歪斜
秋霜
寒霜
赠送
捐赠
盖子
遮盖






chéng
jūn
cán

sòng
tiǎo
我会写
菊花
秋菊
残缺
残疾
君子
国君
橙子
香橙
送给
送别
挑战
挑事
我会认


jìng


xié


zèng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造句:我向哥哥发起挑(tiǎo)战,要与他进行挑(tiāo)水比赛。
多音字
tiāo (挑水)(挑选)(挑三拣四)
tiǎo (挑战)(挑事)(挑拨是非)
小径
倾斜
寒霜
赠给
寒冷
菊花
君子
橙子
送给
盖子
挑水
识字游戏
学习《山行》,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景
学习任务二
走近作者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803~852年):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
樊川,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杜牧的诗
豪放、旷达、俊逸。由于
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理解诗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山行:在山上行走。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理解诗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大意: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理解诗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比……还红。
后两句大意: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朗读古诗,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
2.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
霜叶、寒山表示是深秋季节。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诗句鉴赏
诗句鉴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 山路的绵长
深秋时节秋景的生机盎然
斜 山势的高而缓
生 白云升腾、绕绕的种种动态
诗句鉴赏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
二月花
对比
经霜不凋
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主题思想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见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
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秋天枫叶变红是因为是因为枫叶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入秋之后,气温下降,白昼变短,枫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树木输送养分的能力减弱,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这时树叶里的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因此枫叶就逐渐变成了红色。
1.背诵并默写《山行》。
2.积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后作业:
4 古诗三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学习《赠刘景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学习任务三
第二课时
走近作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
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
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
有很高造诣。与南宋辛弃疾
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理解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盖:指叶子。
尽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犹:还。
擎雨:托住雨水。
残:惨败,枯萎。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赠:赠送。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理解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诗大意:
荷花已经落尽,连擎雨的荷叶也凋谢枯萎了;秋菊也已开败,却还有那挺拔的枝干在那里傲霜独立。
理解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指刘景文。
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正是夏秋之际,比喻人的青壮年时期。
后两句大意:
你可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那正是橙子金黄、橘子正绿的时候。
诗句鉴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天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擎雨盖



诗句鉴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秋冬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作者借此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主题思想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条景象,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气概,说明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以此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
学习《夜书所见》,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任务四
走近作者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字嗣宗,
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
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理解诗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送寒声:深秋时节的山林。
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理解诗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前两句诗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自己的家乡。
理解诗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理解诗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后两句诗大意: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诗句鉴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晚写下所见到的情景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梧叶、促织、一灯明
寒声
秋季
诗句鉴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 反衬出秋夜的凄凉、孤寂
客 客居他乡的诗人
既有对家乡的思念,
又有不能回家的凄凉。
诗句鉴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勾起了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留恋。
诗人真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料想
不能,这是作者的猜想。
主题思想
《夜书所见》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客游在外时的所见,表达了诗人寂寞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拓展延伸
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一叶知秋 秋色宜人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春种秋收 春花秋月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五谷丰登 金风玉露 橙黄橘绿
1.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2.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