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计量时间》专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计量时间》专项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1-19 21:55:07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计量时间》专项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观测到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时),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圭表
【答案】圭表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两个部件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
2.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向下刻度值越来越小。
下图为“受水型”水钟的原理图。
【答案】受水型水钟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水钟是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向下刻度值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受水型水钟
3.水钟的制作过程:剪瓶子→打孔→组装→标刻度。倒水计时,在   (填“最上面”“中间”或“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答案】最下面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制作水钟的流程: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水钟的制作过程:剪瓶子→打孔→组装→标刻度。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故答案为:最下面。
4.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   ,这就是摆的   。
【答案】相同;等时性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5.如图所示,在做摆的实验时,果果在 3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 20克的螺帽,豆豆在2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15克的螺帽,在实验过程中,   的摆摆动得快(填“果果”或“豆豆”)。
【答案】豆豆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豆豆的摆摆长短,因此摆摆动得快。
6.用摆计时的钟我们称为“机械摆钟”,机械摆钟由钟面、   和   等组成。钟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   次,钟摆1分钟摆动   次。
【答案】摆绳;摆锤;1;60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钟由摆摆和钟面两部分组成,其中摆由摆绳、摆锤两部分组成,摆锤做一次往返运动算摆动依次,钟摆1分钟摆动60次。
7.古人计时的方法。
日晷计1   (填“日”“月”或“年”)内的时间变化;圭表确定节气的日期和季节的变化。
【答案】日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也有规律。古人利用日影规律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等。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计1日内的时间变化;圭表确定节气的日期和季节的变化。
二、能力提升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没有导航仪的情况下,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让船成功地从一个地方航行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指北法】手表平放,用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时所在方位为北方。如果是下午,就使用24小时计时法。例如:上午10时,除以2,得5,把5对准太阳,12时的方向就是北方。原理:地方时0时为正北,太阳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指南法】手表平放,用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原理:地方时12时为正南,凡不足12时或超过12时的时刻,时针距离12时的角度是实际太阳距离正午角度的2倍。
下图中的表盘都平放在地面上,分别表示不同的地方,请在表盘上标出北方。
【答案】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指北法可知,题干中第一个钟表是下午4时,因此就使用24小时计时法,即16时,那么16的一半就是8,把8对准太阳,12时的方向就是北方。根据题干指南法可知,题干第二个钟表是凌晨4时,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即2指的就是南方,2对面的8指的就是北方。
9.制作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
方案一
方案二
(1)制作钟摆时,我们通过调节   来改变钟摆的快慢。
(2)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 15 秒钟是否摆了   次,不需测60秒。
(3)每个小组各自制作了1分钟摆动 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短是   的,都约是25厘米。
(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   。
【答案】(1)摆绳长度
(2)15
(3)基本相同
(4)慢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1)制作钟摆时,我们通过调节摆绳长度来改变钟摆的快慢。
(2)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 15 秒钟是否摆了15次,不需测60秒。
(3)每个小组各自制作了1分钟摆动 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短是基本相同的,都约是25厘米。
(4)结合实验分析,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故答案为:(1)摆绳长度。
(2)15 。
(3)基本相同。
(4)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由下垂物构成的重力摆(单摆系统)是用来控制齿轮转速(并不是提供动力本身)的,也就是说表锤摆一下,齿轮组转动一齿,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摆长(表锤重心到摆杆顶端的距离)来调整摆钟的快慢:摆越长,表走得越慢,而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发条装置(或电力)来提供的。
(1)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   来转动齿轮的。
(2)垂体时钟是利用   控制齿轮和指针转动的,摆摆动一下,齿轮组转动   齿。
(3)垂体时钟可以通过调节   来调整摆钟走时的快慢。
(4)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   来提供的。
【答案】(1)重力
(2)摆;一
(3)摆长
(4)发条装置(或电力)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在垂体时钟中,下垂物的重力作用使齿轮转动,从而驱动时钟的运行。这种设计利用了地球引力的作用,使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
(2)垂体时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下垂体利用其重力构成的重力摆是用来控制齿轮转速的,即摆锤摆一下,齿轮组转动一齿,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摆长来调整摆钟走时的快慢,而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来控制转动的规律。
(3)垂体时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下垂体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具体来说,下垂体(摆锤)通过重力摆(单摆系统)来控制齿轮的转速。摆锤的摆动控制齿轮的转动,摆锤每摆动一次,齿轮转动一个齿,从而带动指针转动。通过调整摆锤的位置,即调整摆长(表锤中心到摆杆顶端的距离),可以改变摆钟的计时精确度。摆越长,表走得越慢;摆越短,表走得越快 。
(4)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发条装置来提供的。
11.(2024·五华)如下图所示是制作单摆的摆锤,摆绳和铁架台,“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同题。
(1)“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右图处于科学探究的(  )阶段。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测 C.搜集证据
(2)小明想要用2个铁架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 ”时,需要选择的摆绳和摆锤分别是:第一组   第二组   (填上图中序号,写出1种答案即可)
(3) 如图,摆锤从a位置开始摆动,以下能记作一次摆动的是(  )。
A.a→b B.a→b→c C.a→b→c→b→a
(4)根据下表实验数据,想让小明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怎么调整 这样调整的理由是什么
调整方法:   
理由是:   
【答案】(1)B
(2)①③⑤⑥;①②⑤⑦
(3)C
(4)调整摆长;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读图可知,同学们正在探讨“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该阶段处于科学探究的作出猜测阶段。
(2)根据对比试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因此,小明想要用图中2个铁架台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绳摆绳长度不同,而摆锤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①和摆绳长度15厘米的③,摆锤20克的⑤和⑥。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锤质量不同,而摆绳长度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①和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②,摆锤20克的⑤和摆锤10克的⑦。
(3)单摆摆动一次是指从始点开始,摆动一个来回,重新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如图所示,摆锤从a位置开始,经过a→b→c→b→a的运动记作一次摆动。
(4)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因此,想让摆绳2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增长摆绳;若想让摆绳3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缩短摆绳。
12.某科学小组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水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将水钟的结构与所指的字母用线连起来。
补水管 A
溢水管 B
锥形浮子 C
出水口 D
指针和刻度 E
(2)图中水钟通过   (填字母)等结构互相配合来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
【答案】(1)
(2)C、D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图中A是指针和刻度,B是锥形浮子,C是补水管,D是溢水管,E是出水口。
(2)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图中C、D等结构互相配合,使水使用处于相同的水位下进行滴水,这样水位不变,压力不变,能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
(1)在下面的三个水钟下方的括号里填水钟的类型。
(2)图中的水钟都是根据   原理进行计时的。
【答案】(1)受水型;泄水型;受水型
(2)滴水的等时性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制作了水钟和滴漏。
(1)分析题干,图一是受水型;图二是泄水型;图三是受水型。
(2)图中的水钟都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进行计时的。
故答案为:(1)受水型|泄水型|受水型。
(2)滴水的等时性。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水钟的一种)计时,由专人(巡夜人)看着,从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告诉民众,此称为“打更”。晚上七点至九点为一更,打一下;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为二更,打两下,以此类推,直至五更天亮结束。
(1)古人晚上使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简述其原理。
(2)五更对应现在的时间是   。
【答案】(1)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凌晨3~5点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代水钟是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结合所学可知,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五更对应现在的时间是凌晨3~5点。
故答案为:(1)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凌晨3~5点。
1 /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计量时间》专项训练
一、基础知识
1.   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观测到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时),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圭表
2.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向下刻度值越来越小。
下图为“受水型”水钟的原理图。
3.水钟的制作过程:剪瓶子→打孔→组装→标刻度。倒水计时,在   (填“最上面”“中间”或“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4.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   ,这就是摆的   。
5.如图所示,在做摆的实验时,果果在 3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 20克的螺帽,豆豆在20厘米长的细绳下端系一个15克的螺帽,在实验过程中,   的摆摆动得快(填“果果”或“豆豆”)。
6.用摆计时的钟我们称为“机械摆钟”,机械摆钟由钟面、   和   等组成。钟摆往返一次记为摆动   次,钟摆1分钟摆动   次。
7.古人计时的方法。
日晷计1   (填“日”“月”或“年”)内的时间变化;圭表确定节气的日期和季节的变化。
二、能力提升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没有导航仪的情况下,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让船成功地从一个地方航行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指北法】手表平放,用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时所在方位为北方。如果是下午,就使用24小时计时法。例如:上午10时,除以2,得5,把5对准太阳,12时的方向就是北方。原理:地方时0时为正北,太阳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指南法】手表平放,用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原理:地方时12时为正南,凡不足12时或超过12时的时刻,时针距离12时的角度是实际太阳距离正午角度的2倍。
下图中的表盘都平放在地面上,分别表示不同的地方,请在表盘上标出北方。
9.制作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
方案一
方案二
(1)制作钟摆时,我们通过调节   来改变钟摆的快慢。
(2)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 15 秒钟是否摆了   次,不需测60秒。
(3)每个小组各自制作了1分钟摆动 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短是   的,都约是25厘米。
(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由下垂物构成的重力摆(单摆系统)是用来控制齿轮转速(并不是提供动力本身)的,也就是说表锤摆一下,齿轮组转动一齿,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摆长(表锤重心到摆杆顶端的距离)来调整摆钟的快慢:摆越长,表走得越慢,而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发条装置(或电力)来提供的。
(1)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   来转动齿轮的。
(2)垂体时钟是利用   控制齿轮和指针转动的,摆摆动一下,齿轮组转动   齿。
(3)垂体时钟可以通过调节   来调整摆钟走时的快慢。
(4)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   来提供的。
11.(2024·五华)如下图所示是制作单摆的摆锤,摆绳和铁架台,“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同题。
(1)“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右图处于科学探究的(  )阶段。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测 C.搜集证据
(2)小明想要用2个铁架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 ”时,需要选择的摆绳和摆锤分别是:第一组   第二组   (填上图中序号,写出1种答案即可)
(3) 如图,摆锤从a位置开始摆动,以下能记作一次摆动的是(  )。
A.a→b B.a→b→c C.a→b→c→b→a
(4)根据下表实验数据,想让小明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怎么调整 这样调整的理由是什么
调整方法:   
理由是:   
12.某科学小组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水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将水钟的结构与所指的字母用线连起来。
补水管 A
溢水管 B
锥形浮子 C
出水口 D
指针和刻度 E
(2)图中水钟通过   (填字母)等结构互相配合来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
(1)在下面的三个水钟下方的括号里填水钟的类型。
(2)图中的水钟都是根据   原理进行计时的。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水钟的一种)计时,由专人(巡夜人)看着,从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告诉民众,此称为“打更”。晚上七点至九点为一更,打一下;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为二更,打两下,以此类推,直至五更天亮结束。
(1)古人晚上使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简述其原理。
(2)五更对应现在的时间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圭表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两个部件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
2.【答案】受水型水钟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古代水钟是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向下刻度值越来越小。
故答案为:受水型水钟
3.【答案】最下面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制作水钟的流程: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水钟的制作过程:剪瓶子→打孔→组装→标刻度。倒水计时,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标上刻度。
故答案为:最下面。
4.【答案】相同;等时性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5.【答案】豆豆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豆豆的摆摆长短,因此摆摆动得快。
6.【答案】摆绳;摆锤;1;60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钟由摆摆和钟面两部分组成,其中摆由摆绳、摆锤两部分组成,摆锤做一次往返运动算摆动依次,钟摆1分钟摆动60次。
7.【答案】日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长短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正午时分物体影子的长度变化也有规律。古人利用日影规律制造的测量仪器有圭表、日晷等。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计1日内的时间变化;圭表确定节气的日期和季节的变化。
8.【答案】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指北法可知,题干中第一个钟表是下午4时,因此就使用24小时计时法,即16时,那么16的一半就是8,把8对准太阳,12时的方向就是北方。根据题干指南法可知,题干第二个钟表是凌晨4时,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即2指的就是南方,2对面的8指的就是北方。
9.【答案】(1)摆绳长度
(2)15
(3)基本相同
(4)慢
【知识点】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1)制作钟摆时,我们通过调节摆绳长度来改变钟摆的快慢。
(2)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摆 15 秒钟是否摆了15次,不需测60秒。
(3)每个小组各自制作了1分钟摆动 60次的“钟摆”,它们的摆绳长短是基本相同的,都约是25厘米。
(4)结合实验分析,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故答案为:(1)摆绳长度。
(2)15 。
(3)基本相同。
(4)慢。
10.【答案】(1)重力
(2)摆;一
(3)摆长
(4)发条装置(或电力)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在垂体时钟中,下垂物的重力作用使齿轮转动,从而驱动时钟的运行。这种设计利用了地球引力的作用,使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
(2)垂体时钟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下垂体利用其重力构成的重力摆是用来控制齿轮转速的,即摆锤摆一下,齿轮组转动一齿,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摆长来调整摆钟走时的快慢,而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来控制转动的规律。
(3)垂体时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下垂体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具体来说,下垂体(摆锤)通过重力摆(单摆系统)来控制齿轮的转速。摆锤的摆动控制齿轮的转动,摆锤每摆动一次,齿轮转动一个齿,从而带动指针转动。通过调整摆锤的位置,即调整摆长(表锤中心到摆杆顶端的距离),可以改变摆钟的计时精确度。摆越长,表走得越慢;摆越短,表走得越快 。
(4)齿轮转动所需的能量是依靠摆钟内部的发条装置来提供的。
11.【答案】(1)B
(2)①③⑤⑥;①②⑤⑦
(3)C
(4)调整摆长;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读图可知,同学们正在探讨“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该阶段处于科学探究的作出猜测阶段。
(2)根据对比试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能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因此,小明想要用图中2个铁架台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绳摆绳长度不同,而摆锤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①和摆绳长度15厘米的③,摆锤20克的⑤和⑥。研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有什么关系?”时,需要选择的摆锤质量不同,而摆绳长度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①和摆绳长度30厘米的②,摆锤20克的⑤和摆锤10克的⑦。
(3)单摆摆动一次是指从始点开始,摆动一个来回,重新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如图所示,摆锤从a位置开始,经过a→b→c→b→a的运动记作一次摆动。
(4)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因此,想让摆绳2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增长摆绳;若想让摆绳30厘米的摆30秒摆动30次,需要缩短摆绳。
12.【答案】(1)
(2)C、D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1)“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即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图中A是指针和刻度,B是锥形浮子,C是补水管,D是溢水管,E是出水口。
(2)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图中C、D等结构互相配合,使水使用处于相同的水位下进行滴水,这样水位不变,压力不变,能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
13.【答案】(1)受水型;泄水型;受水型
(2)滴水的等时性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制作了水钟和滴漏。
(1)分析题干,图一是受水型;图二是泄水型;图三是受水型。
(2)图中的水钟都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进行计时的。
故答案为:(1)受水型|泄水型|受水型。
(2)滴水的等时性。
14.【答案】(1)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凌晨3~5点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古代水钟是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结合所学可知,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五更对应现在的时间是凌晨3~5点。
故答案为:(1)古人晚上使用“铜壶滴漏”计时。它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2)凌晨3~5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