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3 14:06:35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有关数据
(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从科学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科学规律运用于实际现象的解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
(3)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科学实践,并强调在数据采集的时候,实事求是,严谨操作的态度
2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光的反射、折射有所了解,能明确物距、像距等科学概念,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学习心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利用Excel表格辅助处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学生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体验一:用1号凸透镜和一个标有刻度的塑料板,找到一个清晰的苹果的像,并测量出像的高度。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物距有关的猜想。
学生体验二: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并排放置,移动塑料板,分别找到两次像。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
活动2【活动】二、师生合作,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给各大组焦距分别为5cm和10cm的凸透镜。要求把凸透镜固定,电子发光体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移动。
活动3【活动】三、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凸透镜焦距相同小组实验数据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利用排序。
活动4【活动】四、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学生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的情况学生没有分析,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次实验并得出结论。
活动5【练习】五、实践运用,检验规律
对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加以分析,联系实际
活动6【作业】六、作业布置
课件15张PPT。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活动一:1、请利用凸透镜让苹果成像在塑料板上2、请在塑料板上读出苹果像的高度探究活动二: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分别成像并进行比较发光体、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温馨提示发光体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分组实验 f =10cm
2f=20cm f =5cm
2f=10cm2018/11/21u=f 不成像 ④总结规律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投影仪 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寻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D请你选一选! 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A 3、平时喝水时,用手端着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透过玻璃杯,看看手指有什么变化?这时的水和玻璃杯相当于一个什么呢?
手指被放大了,这时的水和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思考:春游结束,夏老师给全班同学照合影,预备—--“咔嚓”……坏了,两侧还有几个同学没有照进来,这时你会建议夏老师该咋办呢?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