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中考考点清单解读
● 中考考点清单解读
● 链接河北 8 年中考·突破重难题型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八上第二章 P26~45;
八上第三章 P35~54
人教
对接版本
教科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必考)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 产生的。
发声体的
判断
人说话时声音是由②______ 的振动产生的,如图 1 所示;
打击乐器是由③______ 振动发声的,如图 2 所示的发声体是④______;
弦乐器是由⑤______ 振动发声的,如图 3 所示的发声体是⑥______;
管乐器是由⑦______ 振动发声的,如图 4 所示的发声体是⑧______
振动
声带
打击面
鼓面
弦
琴弦
空气柱
空气柱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发声体的
判断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
止,但传声并未停止且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满分备考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声音的
传播
形式:声音以⑨_______ 的形式传播,既可以传递⑩_______,又可以传递 _______。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 _____ 和 _____ 中传播,但真空 _____ 传声。
声速的
影响因素
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来说,v 固 ______ v 液 ______ v 气。
温度: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_______ m/s
波
信息
能量
介质
液体
气体
不能
>
>
340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 _______ s)传回到耳边。
利用:回声测距离 s= _______,其中 v 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t 表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人耳能听见声音的条件:
0.1
vt
1
2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必考)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 _______ 声音的 _______ 声音的品质
影响 因素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 有关, ________ 越高,音调越 ________ 响度跟发声体的 ______ 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_______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 ______ 由发声体的 _______、结构决定
高低
强弱
频率
频率
高
振幅
振幅
大
材料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续表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波形图 _______ 图频率更高, _______更高 _____ 图振幅更大, ______更大
波的 _____ 不同,即 _____不同
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
甲
音调
甲
响度
形状
音色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续表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改变方法 (1)弦乐器:a. 按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改变弦的长度);b. 按不同的弦(改变弦的粗细);c. 改变弦的松紧。 (2)管乐器:改变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弦乐器:拨动弦的力度不同;(2)管乐器:吹奏的力度不同;(3)打击乐器:打击的力度不同(以上均为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续表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常考事例 (1)生活中:养蜂人通过听到蜜蜂飞行的“嗡嗡”声,判断蜜蜂是否采了蜜;男低音的“低”、女高音的“高”等。 (2)成语:脆如银铃、瓮声瓮气、曲高和寡等 (1)生活中: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控制乐器和家电等的音量大小。 (2)成语:震耳欲聋、引吭高歌、轻声细语等 (1)生活中:辨别不同人(或动
物、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等。
(2)成语:声若黄鹂等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续表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区别 (1)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 (2)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3)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改变,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三 声的利用(8 年 6 考)
类型 超声波 次声波 可听声
概念 频率高于 ______ Hz 的声 频率低于 ______Hz的声 频率在 20~20 000 Hz之间的声音
共同点 都是由物体的 ______ 产生的;传播都需要介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 ______ 不同点 超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可听声人耳听得见 20 000
20
振动
相同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续表
利 用 传递 信息 B 超、声呐、超声探伤、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 地震探测仪 通过声音判断物品是否破损、通过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传递 能量 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洁牙、粉碎人体内结石、超声波除尘 次声波武器 声波使烛焰晃动、声音震碎红酒杯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四 噪声及控制(8 年 4 考)
噪声的等级:噪声等级的单位是 ___________,0 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 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引发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噪声的划分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 _________________ 时产生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无规则振动
分贝(dB)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 _________ 控制,如图 5 所示,摩托车的消声器。
(2)阻断噪声传播:在 _______________ 减弱,如图 6 所示,“隔音蛟龙”。
(3)阻止噪声传入人耳:在 _________ 减弱,如图 7 所示,防噪声耳罩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五 电磁波及其应用(必考)
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 ______ 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的
传播
条件:电磁波的传播 ______ 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流
速度: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约为 ______ m/s;
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种类: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应用
传递信息:手机、定位导航、验钞机、遥控器、卫星通信、无线电广播等。
传递能量:微波炉加热食物、紫外线杀菌等。
不需要
3×108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考点六 声与电磁波的辨析(8 年 6 考)
声 电磁波(光) 相同点 (1)都属于波;(2)都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3)都可以在 ________ 中传播;(4)都能发生反射 不 同 点 产生 物体振动产生 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
传播条件 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_______ 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速度 在 15 ℃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m/s 在真空中的波速 c 约为 _______ m/s
空气
不需要
3×108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易错归类评价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或举出反例。
1.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物体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就不能听到声音。
×
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
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4. 从环境保护角度讲,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美的音乐如果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就属于噪声。
√
×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但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题型一 声现象综合(8 年仅 2019 年、2021 年考查)
素养指导
此类题目往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且 v 固>v 液>v 气。
2. 熟练掌握声音三个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及作用。
3. 声的利用:看有没有引起其他物质的变化来判断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4. 噪声及控制: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1 [物理理念][2021·河北 16 题]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 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A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2 [2019·河北 16 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 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仿真再练一 [2023·邢台信都区开学]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B. 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所以不是噪声
D. 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B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仿真再练二 [2023·保定莲池区二模]市场上在售一种无线骨传导耳机,它配备有降噪耳塞,将这种耳机与手机连接后,耳机发出的声波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至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喧闹环境下佩戴降噪耳塞可使耳机里传出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机向耳机发出超声波
B. 骨传导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 佩戴降噪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 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题型二 声和电磁波综合(8 年 6 考)
素养指导
声学常和电磁波知识放在一起出题,要求熟记声与电磁波的基础知识点,另外还要知道声与电磁波的异同点:
1. 相同点:都是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2. 不同点: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②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 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1 [2023·河北 17 题]2023 年 4 月 15 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
C. 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 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
D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2 [2022·河北 23 题]2022 年 2 月 4 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 44 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如图所示。 他们用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 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 ____ 产生的。 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________ 不同。 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 ____________ 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
振动
音色
电磁波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3 [2020·河北 16 题]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只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C. 人们通过乐器发声时的响度和音调,来区别不同乐器的发声
D. 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4 [2018·河北 16 题]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C. 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D. 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5 [2017·河北 17 题]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以声音的速度传播
B.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有隔音窗,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养蜂人通过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判断蜜蜂是否采了蜜
D. 固定电话既有发射电磁波的功能,又有接收电磁波的功能
C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6 [2016·河北 16 题]下列有关声音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机和微波炉都会发出电磁波
B. 钢琴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C. 利用次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D. 女高音的“高”和引吭高歌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A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1.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 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 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2.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 先将钢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 响度变大 B. 响度变小
C. 音调变高 D. 音调变低
3. 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频率不同 D. 音色不同
4. 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5. 下列关于声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乐会上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B. 弹吉他时手在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D. 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 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______ 传入我们的耳中。
7.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也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如图为某商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它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为了不打扰到其他客户,需要改变声音的 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减小音量,人和机器人交流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智能服务机器人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其与互联网之间是通过 ______ 来传递信息的。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音调要放低些
C. 医生借助“B 超”诊断疾病,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 如图是大型乐队的演奏现场,关于乐器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B. 击鼓的力度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C. 有些交响乐能催人泪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音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
10. 关于声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来发现昆虫
B. 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的媒介是超声波
D. 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我们经常会通过微信和朋友交流,这些信息是通过 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传递的;戴上口
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降低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不戴口罩相比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 如图所示,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 3 号”是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声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 20 m 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 ________ 控制噪声的;“鱼群感觉不到”说明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小;船上的雷达系统是利用__________ 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13. 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
图),在 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声体是 _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______。
(2)若用嘴依次向瓶口吹气,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声体是 ________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越 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
(3)由此联想到,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声与电磁波
1. C 提示: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响度,故 C 项错误。
2. D 提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将钢尺的一半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
相同,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基本不变,钢尺振动会变慢,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变低。
3. D 提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
4. A 提示: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来减小走路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
5. C 提示:音乐会上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 A 项错误;弹吉他时手在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弦,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声音音调的高低,故 B 项错误;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项错误。
6. 振动 空气
7. 响度 信息 电磁波
8. A 提示:“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音要小些,即响度要小一些,故 B 项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借助“B 超”诊断疾病,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 C 项错误;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项错误。
9. C 提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乐器不振动不会发声,故 A 项错误;击鼓的力度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响度就越大,故 B 项错误;音乐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或休息时就是噪声,故 D 项错误。
10. B 提示: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来发现昆虫,故 A 项错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的媒介是电磁波,故 C 项错误;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项错误。
11. 电磁波 响度 不变
提示: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我们经常会通过微信和朋友交流,这些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他人听到你的声音的响度降低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不戴口罩相比不变。
12. 声源处 响度 电磁波
13.(1)瓶壁和水 低 (2)空气柱 大 高 (3)保温瓶内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