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三节
影响种群数量
变化的因素
授课人: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
分析和讨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资料,说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社会责任
研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认同种群研究的重要社会意义,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命思维
基于对生物学过程中存在因果循环关系的认识,探讨人类活动对种群及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
思考1
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问题探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
思考2
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
春夏时节,草木繁盛,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秋冬时节则相反。植食性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问题探讨
像“离离原上草”一样,自然界种群总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非生物因素
1
阳光、温度、水
生物因素
2
种内
种间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1】非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郁
闭
度
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郁闭度
林冠垂直投影面积
林地总面积
=
郁闭度大
郁闭度小
林冠层
林下植物
【1】非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分析人工林调查数据
(几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讨论1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阳光
一年蓬
刺儿菜
加拿大一枝黄花
【1】非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在同样非生物因素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讨论2
【1】非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除光照外,还受温度、水、风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讨论3
【1】非生物因素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
[1] 阳光
阳生植株种群密度高
阴生植株种群密度低
阳生植株种群密度低
阴生植株种群密度高
林冠层郁闭度高林下光照强度低
林冠层郁闭度低
林下光照强度高
【1】非生物因素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2] 温度
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株,主要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
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
[3] 水
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影响渗透压。
干旱缺水,致使多数动植物种群死亡率升高
气候干旱,可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
【1】非生物因素
[4]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阳光、温度、水
1
2
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
3
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就涉及生物因素了。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之间)
种内竞争源于种群内部个体对有限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率越小。
竞争猎物
两只非洲野狗正在竞争猎物(跳羚)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4.0
竞争阳光和养分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资料1】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2】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讨论1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
【2】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2]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生物之间)
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
竞争猎物
雄性狮子正在吃角马
CC-BY-SA-3.0
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养分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资料2】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图。
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讨论2
【2】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怎样解释
讨论2
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猞猁和雪兔之间是捕食关系。作为猎物的雪兔种群数量上升时,猞猁因为食物充足,其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数量会随之上升;反之,数量会随之下降。
【2】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讨论3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负反馈调节
猞猁增多
雪兔减少
雪兔增多
猞猁减少
大量吃雪兔
少量吃雪兔
食物 充足
食物 缺乏
【2】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循
环
因
果
关
系
【2】生物因素
思考讨论 |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外部生物因素)
请依据下图曲线变化,在右图括号中填写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两者变化的关系。(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2】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思考】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非生物因素……
除顶级捕食者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2】生物因素
[2]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生物之间)
捕食
1
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其种群数量与食物的丰欠密切相关。
条件 繁殖力 产仔量
食物丰富的年份 正常繁殖 3窝/只
4~6仔/窝
食物不足的年份 20%~30%成熟雌性个体不繁殖 下降
【2】生物因素
[2]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生物之间)
2
作为宿主的动物被 寄生, 或 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 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出生率和死亡率
菟丝子寄生在大豆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
螨虫
【3】制约因素的类型
密度
制约因素
非密度
制约因素
1
2
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
概念
举例
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概念
举例
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4】种群研究的应用
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4】种群研究的应用
[1]濒危动物的保护
1
调查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以及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
了解种群生存状态
3
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4
采取保护措施以降低环境阻力,提高K值(或环境容纳量)
褐马鸡
褐马鸡被誉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通过人工建立保护区、人工繁育等方式,在陕西黄龙山的数量10余年间由最初的100余只增至近2000只。
CC-BY-2.0
【4】种群研究的应用
[2]生物资源的利用
指导渔业捕捞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控制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思考
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这是为什么?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
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4】种群研究的应用
[3]有害生物的防治
1
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2
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农林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例如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在白蛾蛹内),将人工繁育的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到林间,对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课堂小结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密度
制约因素
非密度
制约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种群研究的应用
濒危动物保护
渔业捕捞强度确定
有害生物防治
阳光、温度、水
内部生物因素
外部生物因素
种群竞争
捕食
种间竞争
宿主动物被寄生虫寄生
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当堂检测
【1】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列哪一项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原因( )。
A
鱼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B
鱼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C
鱼容易被天敌捕食
D
鱼会吸收大量光能而死亡
D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C
森林中不同植物之间争夺阳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D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都体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C
当堂检测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
捕食关系
B
竞争关系
D
C
种内斗争
D
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当堂检测
【4】我国北方地区夏天苍蝇、蚊子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几乎全部销声匿迹,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苍蝇、蚊子到了冬季几乎全都销声匿迹主要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
决定某地区苍蝇、蚊子种群数量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
喷洒杀虫剂可降低苍蝇、蚊子的环境容纳量
D
可通过调查苍蝇、蚊子羽化前幼虫的密度来预测成虫密度
C
当堂检测
【5】下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
B
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
CD选项见下一页
当堂检测
【5】下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
D
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
AB选项见上一页
D
版权声明
COPYRIGHT STATEMENT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
文件夹里即可。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某草原中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当地田鼠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0只
C.5~10年间田鼠种群的数量增加最快
D.大量诱捕田鼠雄性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2.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B.阳光、温度、水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C.捕食关系、竞争关系都体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D.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
3.直接影响草原上某种羊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有( )
①草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狼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为掌握蛾类种群构成及其消长规律,研究人员对某地一年中各月主要蛾类平均密度进行统计并绘制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月份,苹果蠹蛾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苹果蠹蛾是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消灭蛾类属于生物防治
D.苹果蠹蛾和小菜蛾的环境容纳量呈现季节性变化
5.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
B.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C.寒流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传染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若蝗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会增强
6.下列关于探究果蝇种群增长规律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入实验材料后,须用两层密封薄膜扎紧瓶口
B.若果蝇不易直接计数,可对其麻醉后倒出计数,计数后无须放回培养瓶
C.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其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
D.分析果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这是一种数学模型
7.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8.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如图表示白脸猴的种群大小与种群持续时间的关系。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竞争越小,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持续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
D.栖息地的破碎会导致白脸猴种群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9.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负反馈调节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二、非选择题
10.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甲组研究人员选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的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 。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 来影响种群密度。
(2)甲组研究人员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个体,乙组研究人员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 。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时,采取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 。
(3)图示中b时间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 (填“大”或“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C B C D C B D
1.C
【解析】“S”型增长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的种群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详解】A、由题图可知,天数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A正确;
B、田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最终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K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由题图可知,当地田鼠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0只,B正确;
C、根据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在K/2处增长率最大,对应图中年份大致在2~3年间,C错误;
D、大量诱捕田鼠雄性个体,会导致种群性别比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D正确;
故选C。
2.A
【分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才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B、阳光、温度、水等因素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属于非生物因素,B正确;
C、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属于种间关系,能够引起种群数量变化,属于生物因素,C正确;
D、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种群密度过大,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有降低种群数量的趋势,D正确。
故选A。
3.C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解】①草是羊的捕食对象,其数量变化直接影响草原上某种羊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因素,①正确;
②阳光属于非生物因素,②错误;
③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③错误;
④狼能捕食羊,其数量变化直接影响草原上某种羊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因素,④正确。
故选C。
4.B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1)密度的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生物因素。(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
【详解】A、据图可知,1~5月份,苹果蠹蛾的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趋于稳定,故1~5月份,苹果蠹蛾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正确;
B、苹果蠹蛾对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故苹果蠹蛾是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消灭动物属于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
D、据图可知,苹果蠹蛾和小菜蛾种群密度变化随着不同月份呈现不同的增减趋势,即呈现季节性变化,故苹果蠹蛾和小菜蛾的环境容纳量呈现季节性变化,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详解】A、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A正确;
B、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如通过捕食关系的调节,B正确;
C、寒流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传染性疾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种群密度越高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做大,若蝗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会增强,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
“S”形曲线形成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
【详解】A、果蝇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在培养时不能用两层密封薄膜(应该用两层纱布)扎紧瓶口,A错误;
B、若果蝇数量不易直接计数时,可先在麻醉瓶内放入乙醚棉花团,麻醉后倒出计数,计数后须放回培养瓶,B错误;
C、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错误;
D、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包括数学公式、坐标曲线图等。分析果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这是一种数学模型,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K/2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详解】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
②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②错误;
③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
④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④错误。
故选C。
8.B
【分析】据图分析,该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种群越大,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死亡率不一定低;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
【详解】A、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竞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A正确;
BC、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持续时间越长,有可能是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增多,遇到不良环境容易生存下来,不一定是出生率高的缘故,B错误、C正确;
D、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B。
9.D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1的死亡率增大,2的死亡率不变,说明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1随种群密度增大而死亡率升高,则图中的1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如食物和天敌、传染病等,这些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自然灾害和气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自然灾害和气温等,这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食物和天敌、传染病都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C错误;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密度制约因素来调节,例如,当由于某种自然灾害使种群数量下降时,食物等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回升,种群数量还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D正确。
故选D。
10.(1)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稳定型 出生率
(2) 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不能达到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目的 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值)
(3) b时间点以后大豆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且田鼠的食物增加 大
【分析】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这种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详解】(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农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根据题意可知,体重≤40 g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 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幼龄鼠的数量为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的数量为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田鼠的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若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田鼠,中龄鼠和幼龄鼠的种内竞争减弱,会导致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使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易恢复。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加环境阻力,淘汰更多的田鼠,其目的是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
(3)由图示可知,b时间点以后大豆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设桩更多,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且图中显示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田鼠种群密度更低,说明有更多的猛禽捕食,因此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