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共10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课件(共10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0 17:0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8张PPT)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
学习任务二 群文整合与探究
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
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
【任务目标】
1.理解新闻人物的时代意义、社会价值和独特风貌。
2.认识人物通讯在选取材料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
3.感受写人记事中抓住人物特征和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有作用。
4.体会通讯语言的准确、形象、明快、富于感情等特点。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走近通讯人物】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享誉海内
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
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
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学习任务一
【追溯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以上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文是在袁隆平获奖后,发表在《科技日报》上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
学习任务一
【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新闻性。通讯和消息一样,必须具有新闻性,不仅要真实,而且要新鲜,可以记录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②文学性。通讯不同于客观记述事实的消息,带有较多的文学色彩,比如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典型,注重细节,记叙、描写是其主要表达方式。③评论性。新闻有鲜明的主题,歌颂什么、赞扬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所以,抒情与议论也常常是其使用的表达方式。
学习任务一
  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通讯。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稻菽(  )    山麓(  )    一蔸(  )
稻穗(  )    淤泥(  )    花蕊(  )
籼稻(  )    米糠(   )   辩驳(  )
汕优(   )
掖  屏
suì

dōu
shū

·
·
·
·
·
学习任务一
ruǐ
·
xiān
·
kāng
·

·
shàn
·

·

·
bǐng
·
píng
·
2.认清字形
(1) (2) (3)
(4) (5) (6)




学习任务一



槿







3. 根据词义,补充词语
(1) :不止,不只;如同。
(2) :对农民的俗称,旧时对农民的轻蔑称呼。也指专在街上撞骗的无赖汉。
(3) :指百姓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形容粮食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办事胆小怕事,不敢超越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5) :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6)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不啻
泥腿子
民以食为天
学习任务一
不敢越雷池一步
刻骨铭心
鹤立鸡群
(7)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或离开战场或大道,向荒野逃去。
(8)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9)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10) :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11) :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落荒而逃
义无反顾
亦步亦趋
学习任务一
挺身而出
无可辩驳
相同 都有寻找的意思。
不同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对象通常是一个领域,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摸索”,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指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通过亲身经历试图达到一定目标。
辨析 小练 ①霍金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给全世界留下了一笔财富,进一步激发人们加快    大自然奥秘的脚步。
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    出一套学习英语的方法。
4.词语辨析
探索·摸索
探索
摸索
学习任务一
部分 概括主要事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①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②
微任务一 关注选材,感受人物形象
1. 根据文章的层次划分,找出课文具体记叙了哪几件事并概括,填写下表。
学习任务一
1964年,袁隆平寻找并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2001年,领奖前几天的袁隆平在稻田里工作;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续表)
学习任务一
部分 概括主要事迹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③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④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回应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部分 展现角度 精神品质 人物形象 作者立场
一 工作态度
二 学术品格
2. 根据文章的四个展现角度,总结人物精神品质、人物形象及作者的立场,填写下表。
学习任务一
热爱农业科研事业;使命感强(心怀百姓);敏于发现;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
创新坚韧的研究者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续表)
学习任务一
部分 展现角度 精神品质 人物形象 作者立场
三 道德操守
四 理想志向
实事求是,勇捍真理,平和大度,尊重科学
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具有战略眼光,不断进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心怀天下的寻梦者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3. 第三部分中,“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
庞杂。
学习任务一
【图解课文】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二 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4. 写作人物通讯时,为使所报道的人物形象更鲜活,作者往往采取细节描写的方法,体现人物通讯作为新闻体裁的“真实性”特点。结合文本说说下列三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1)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学习任务一
[答案] 作者用“眯起”“打量”“蹲下”“翻看”几个动词,写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这样描写体现了袁隆平对稻田劳作的熟悉,突出其“泥腿子专家”的形象;同时与他世界级的农学科学家的身份形成对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学习任务一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答案] 作者用“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词语,准确无误地表现了主人公袁隆平在发现特异稻时的心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就更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学习任务一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答案] 画线第一处运用动作、环境的细节描写,第二处运用动作事件的细节描写,两处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
欣喜。
学习任务一
5. 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既表明作者观点,也体现通讯作为新闻文本的导向性。请结合文本赏析下面的语句。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答案] ①这句话体现了记者的立场,前半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其他产生过很大影响的科学家相提并论,这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②他所做出的贡献与其他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
胜利。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三 研读与探究
6. 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诗中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 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②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③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④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⑤“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走近通讯人物】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他是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商业系统中最著名的全国劳动
模范,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和算账“一口清”的本领,总
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始终坚持“一团火”
的服务精神,没怠慢过任何一位顾客,被誉为“燕京第九景”。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
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追溯背景】
  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位于王府井大街,1955年9月开业。1968年7月改为王府井百货大楼。1970年,扩建附属业务楼和仓库楼。1989年,增建玩具娱乐品商场,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本文发表于1977年。当时我们的国家国民经济仍在恢复中,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然存在比较多的矛盾。张秉贵在该百货大楼工作,身上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非常符合时代的要求。林为民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事迹加以整理,写成了一篇新闻作品,刊载在1977年12月24日的《北京日报》上,目的就是号召全国人民向张秉贵学习。
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衣兜(  )     结实(  )    抖擞(  )
桃酥(  ) 腻人(  ) 兵痞(  )
柠檬糖(   ) 渗满(   ) 秤盘(   )
阜新(  )
咽   拧


sǒu
dōu
jiē
·
·
·
·
·
学习任务一

·
méng
·
shèn
·
chèng
·

·
yān
·

·
yàn
·
nǐng
·
níng
·
nìng
·
2.认清字形
(1) (2)
(3)




学习任务一




3. 根据词义,补充词语
(1)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3)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4)      :指精神振奋、饱满。
(5)      :把全部力量或精力都投入进去。
(6)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7)      :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熙熙攘攘
不约而同
全神贯注
学习任务一
精神抖擞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感人肺腑
相同 两者都有压制的意思。
不同 克制:克服、制服。侧重克服不理智的表现,多用于把愤怒或不愉快、不好的情绪控制住,压下去。抑制:约束、压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侧重减轻过分的情绪,多用于把激动、愉快的感情或欲望控制住,压下去。
辨析 小练 ①他用最大的毅力    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柜台。
②她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无法    内心的激动。
4.词语辨析
(1)克制·抑制
克制
抑制
学习任务一
相同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两者都有和善可亲的意思。三者都有露出高兴脸色的意思。
不同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强调神色、面色;“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强调态度温和;“喜形于色”指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强调表现出喜色。
辨析 小练 ①他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么     。
②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     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③看到考试成绩单的时候,有的学生     ,有的心神不定,有的唉声叹气。
(2)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喜形于色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学习任务一
喜形于色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微任务一 关注选材,感受人物形象
1.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任务一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
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
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可亲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续表)
学习任务一
张秉贵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
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张秉贵只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感慨不已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续表)
学习任务一
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
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
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人物形象
(续表)
学习任务一
张秉贵是一位业务水平高、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爱岗敬业、受人爱戴和尊敬的优秀老售货员
2.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一团火”的含义,并分析表现张秉贵同志“一团火”精神的选材角度。
[答案]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②文章先通过张秉贵对抱孩子的女顾客的服务、对赶火车的外地顾客的服务两件事体现出他热心为民的服务态度;然后写了他耐心地为生气的女顾客做思想工作,女儿生重病,他竭力克制自己的焦虑,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顾客两件事,体现了他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都能保持这种热情的态度;最后写他受
学习任务一
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如给他送家乡枣和梨的女顾客和主动给他搬凳子坐的饭馆大师傅。文章选材角度多样,但都是紧紧围绕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来选材的。 文章通过描述张秉贵用热心服务顾客,顾客对张秉贵的温暖回馈,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继而激励他更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并借助群众对张秉贵精神的赞美和传扬表现出“一团火”精神在延续。
学习任务一
【图解课文】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二 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3.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张秉贵的品质,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答案] 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和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对工作认真负责。
学习任务一
(2)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答案] 将张秉贵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他工作时“热情似火”的服务精神。
学习任务一
(3)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答案] 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学习任务一
(4)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答案] “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三 研读与探究
4. 有人认为张秉贵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值得人们如此颂扬。对此你如何看待
[答案] (观点一)张秉贵确实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他的这种表现是不平凡的,是值得学习和颂扬的。
(观点二)张秉贵从事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是作为售货员能够练就“一抓准”“一口清”的娴熟技能,这种钻研业务的精神是值得颂扬的。
学习任务一
(观点三)张秉贵对顾客火一样的工作精神,不但点燃了同事们的热情,而且温暖了无数顾客的心。“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张秉贵把这十个字付诸行动,无论多么挑剔的顾客,张秉贵都能使他(她)满意。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走近通讯人物】
  钟扬(1964—2017),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
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
种子;他艰苦援藏十六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
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
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
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做报告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
“探界者”钟扬
53岁。2018年3月29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学习任务一
【追溯背景】
  钟扬教授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记者叶雨婷搜集了有关资料,采访了钟扬的同事与亲友,写下了这篇报道。
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拟南芥(  )    毛坯房(  )     屋脊(  )
调侃(  )      跌宕起伏(   )   撰写(   )
奇葩(  )      恶劣(  )
kǎn
dàng

jiè

·
·
·
·
·
学习任务一
zhuàn
·

·
liè
·
着 戛
尽 量
jiá

zhāo
zhuó
zháo
·
·
·
·
·
学习任务一
jǐn
·
jìn
·
liáng
·
liàng
·
2.认清字形
(1) (2)
(3) (4)




学习任务一








3. 根据词义,补充词语
(1)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      :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3)      :像雷那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4)      :指通达事理、乐观豁达、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在某方面(学术、艺术、技术等)非常精通的人;高手。
戛然而止
开门见山
雷厉风行
学习任务一
达人
(5)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或故事情节曲折。
(6)      :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7)      :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跌宕起伏
烫手山芋
学习任务一
包罗万象
相同 两者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
不同 “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是把散开的东西聚合到一起,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侧重于“搜”,即搜寻,就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对象是需到处寻找的事物。
辨析 小练 ①会议之后,你把大家的意见    一下,整理后交给我。
②我开始研究民间文艺,    了一些民歌和剪纸。
4. 词语辨析
(1)收集·搜集
收集
搜集
学习任务一
相同 “有目共睹·众目睽睽”两者都有看的意思。“有目共睹·众所周知”都有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不同 “有目共睹”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侧重现实。“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眼睛都注视着,侧重于注视。“众所周知”指大家全都知道。
辨析 小练 ①自2023年上海进博会以来,我国在进口方面的巨大变化是
     的。
②     ,在现在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是徒劳无益的。
③我会在没有人的暗夜深深检讨自己的缺憾。但我不愿在
     之下,把自己像次品一般展览。
(2)有目共睹·众目睽睽·众所周知
有目共睹
众所周知
学习任务一
众目睽睽
微任务一 理解内容,分析结构
1. 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补写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学习任务一
不讲究生活品质,住毛坯房毫无怨言
赌气考取中科大少年班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一
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
学习任务一
兜底多招学生
2.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答案] 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团队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学习任务一
3. 这篇新闻通讯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①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也有生活细节方面的。②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散而不乱,多而集中。
学习任务一
【图解课文】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二 关注选材,感受人物形象
4. 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进行了报道 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据此概括钟扬的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一
典型事件 品质




考上中科大无线电专业
倔强、坚定
转向研究植物学问题
热爱植物学研究
“胁迫”妻子结婚
热情、做事果断
无怨住“毛坯房”
生活上不讲究
典型事件 品质




(续表)
学习任务一
挑战极限采集种子,建设西藏“种子方舟”
工作拼命、不懈奉献
接受上海“自博馆”邀请,努力进行科普工作
勇担重任、不计报酬、爽快
为“差质”研究生接盘,为“流落”学生兜底
有责任、敢担当、关爱学生
不顾身体“警告”,探寻生命边界
工作拼命、勇攀高峰
人物形象:
[答案] 人物形象:①少年时,不拘常规,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②作为援藏干部,他献身科学事业,成果丰硕;③他热心科普工作,多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义务开展科普活动;④有责任与担当,“接盘”研究生,关心学生的成长;⑤作为“先锋者”探索生命的边界,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三 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5.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 有何作用 试举两例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①“钟扬在车站接她时突然开门见山地说,自己把证明开好了”这一细节体现了钟扬生活上雷厉风行的特点。
②“他双肩背包里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这一细节体现了钟扬在生病后依然抓紧时间忘我工作的一面。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把钟扬这个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真实立体。
学习任务一
6. 作者在报道钟扬的事迹,展示钟扬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哪些报道角度 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文章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1)正面报道:①通过对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描述人物的行为、事迹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2)侧面报道: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收集种子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钟大胆”的评价等。
学习任务一
微任务四 赏析新闻语言
7. 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答案] “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
学习任务一
···
(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答案] “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
学习任务一
···
···
(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答案] “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学习任务一
··
··
微任务五 研读与探究
8.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钟扬的颁奖词为: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请结合颁奖词,分析钟扬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 (示例一)坚持梦想,不忘初心。钟扬正是怀着追梦的赤子心,正是怀着为国家和人民留下丰富“基因”宝库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十几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上艰苦跋涉,收集上千种植物的千万颗种子。
学习任务一
(示例二)心有大爱,以身许国。我们要学习他坚定不移的报国情怀。他是一位伟大的人民科学家,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情怀,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祖国的强大也必定是每个人的福泽。
(示例三)拓展生命,死而后已。标题“探界者”,表面上有钟扬探索青藏高原、采集种子等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探索的意思,深层意思是指钟扬在自己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边界不断探索。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二 群文整合与探究
【任务目标】
1.通过优秀劳动者的事迹,体会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劳动精神”。
2.了解三篇人物通讯的报道视角及新闻价值,比较选材异同点。
3.拓展阅读其他人物通讯,加深对人物通讯文体特征的理解。
学习任务二
微任务一 探究劳模精神的意义
1.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都体现出了劳动者的最美精神。请分析他们身上体现了劳动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①热爱并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学习任务二
微任务二 比较新闻价值和选材异同点
2. 好的新闻通讯必须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了解三篇人物通讯选择的报道角度并比较其新闻价值,完成表格。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课文 报道角度 新闻价值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泥腿子专家(院士)”坚持不懈、引领创新,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世界的过程 ①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温暖几代顾客的心 “探界者”钟扬 学霸成为专家、导师、先锋者,在不同领域获得杰出成就,引领我们探寻未知世界、生命的边界 三位主人公都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文 报道角度 新闻价值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泥腿子专家(院士)”坚持不懈、引领创新,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世界的过程 ②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温暖几代顾客的心 ③
(续表)
学习任务二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勇于建立创新的理论体系,寻找实践的途径,体现了对革命性科学创新的引领
张秉贵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劳动模范的高度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等方面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价值观
课文 报道角度 新闻价值

“探界者”钟扬 学霸成为专家、导师、先锋者,在不同领域获得杰出成就,引领我们探寻未知世界、生命的边界 ④
(续表)
学习任务二
钟扬有多重身份,在他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竭尽所能,致力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践行
3. 阅读通讯报道要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材料,三篇通讯在选材上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三篇通讯都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典型材料,都能够突出人物的精神境界。
不同点:《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较为单一 ,一位是献身水稻种植事业的农业科学家,一位是售货员,作品的选材也突出他们的身份特征;《“探界者”钟扬》则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
学习任务二
人物,既介绍了钟扬年少时的经历,又展现了他工作后的付出;既有他的亲人,也有他的同事、朋友、学生等;事件虽多,但都围绕一个主题(爱岗敬业、牺牲奉献)来安排,散而不乱,多而集中。
学习任务二
微任务三 分析鉴赏文体特征
4. 根据这三篇通讯的内容及你对通讯文体常识的了解,把握通讯的文体特征,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找出相关文本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二
通讯的 评价角度 通讯的评价标准 文本举例
材料选择 人物事件和细节是核心。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的中心对象的通讯,故优秀的人物通讯极为注重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来表现人物 ①
学习任务二
典型事件:《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选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1992年写的信,电视台采访中讲述的一个梦等事件。细节描写:袁隆平在试验田里,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
通讯的 评价角度 通讯的评价标准 文本举例
文本价值 精神品质和时代精神是灵魂。优秀的人物通讯通过事件和细节形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发挥人物的教育作用,照亮人心。同时人物通讯要起到引导推动舆论的作用,这就要挖掘人物通讯中人物的时代精神 ②
(续表)
学习任务二
袁隆平的乐于实践、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心念苍生,张秉贵的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些是他们的精神品质。而他们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通讯的 评价角度 通讯的评价标准 文本举例
文本价值 精神品质和时代精神是灵魂。优秀的人物通讯通过事件和细节形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发挥人物的教育作用,照亮人心。同时人物通讯要起到引导推动舆论的作用,这就要挖掘人物通讯中人物的时代精神
(续表)
学习任务二
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热爱祖国,以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他们的时代精神
通讯的 评价角度 通讯的评价标准 文本举例
根本原则 真实是遵循的根本原则。人物通讯作为新闻文体,必须用事实说话 ③
(续表)
学习任务二
通过采访,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直接采访所要报道的人物袁隆平,通过“我”的感受,袁隆平对“我”说的话体现真实性;《“探界者”钟扬》通过引用钟扬的妻子、同事、学生等采访者的话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和文献资料展示作品的真实性,如杂交水稻的数据、袁隆平的信等
通讯的 评价角度 通讯的评价标准 文本举例
观点表达 情理相生是成功的关键。人物通讯虽以记叙为主,但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事件的意义,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 ④
(续表)
学习任务二
《 “探界者”钟扬》中“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既是文章的主旨句,也是一个评议句,直接揭示了钟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
5. 下文是一篇优秀人物通讯,你打算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请你阐述推荐
理由。
钱七虎:铸就共和国“地下钢铁长城”
  炮弹、炸弹、导弹、核弹……当和平破灭,哪一种会成为对手先发制人的邪恶之矛
  坑道、防空洞、地下工程……当战争来临,哪里才能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之盾
  曾赴海外刻苦求学,曾赴核爆中心现场试验,曾赴千米地下深入研究……他用毕生精力成就一项事业,解决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和新型钻地
学习任务二
弹侵彻爆炸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创立了防护工程学科,引领着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
  他,就是战略科学家钱七虎——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矢志报效国家,他让钻地弹遭遇钻地难
  今年82岁的钱七虎历经磨难。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他的家乡江苏昆山饱受战乱困扰,人民流离失所。那一年,母亲在逃难途中生下他。
学习任务二
  钱七虎在苦难中艰难成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政府的助学金,顺利完成中学学业。他成绩优异,成绩单被当作慰问品送给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让钱七虎报效国家的感情日益强烈。
  1954年,钱七虎成为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后选拔保送的第三期学生。毕业时,他成为全年级唯一一个全优毕业生。1965年,钱七虎在获得副博士学位后,从苏联留学归国。此后,防护工程成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国家间的军事竞争就像两个武士格斗,一人拿矛、一人持盾,拼的是矛利盾坚。我的使命就是为国铸造最强盾牌。”钱七虎这样描述他挚爱的防护工程事业,“防护工程是地下钢铁长城,也是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学习任务二
  “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敌人先打了我们,我们要保存力量进行反击,靠什么 靠防护工程。”钱七虎归国后有一段时期,我国面临严峻的核武器威胁。他在核空爆防护工程理论与设计方法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核爆炸压力模拟装置,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相关成果被编入国家规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新型钻地弹、钻地核弹,动辄数十米的钻地深度和巨大威力让人不寒而栗。为此,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深地下超高抗力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选址、安全埋深、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抗爆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现了防护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学习任务二
  有人曾在某地下防护工程内当面表达对钻地弹的担忧,钱七虎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们的防护工程不仅能防当代的,也能防未来可能的敌战略武器打击,什么钻地弹来了都不怕。”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豪气,更是一个国家的底气。
  急国家之所需,他在炮台山创造世界爆破史上新纪录
  钱七虎一生获奖无数,其中一项格外特别:201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
  非常之奖,缘于非常之功。
  21世纪初,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隧道。后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
学习任务二
上马。这个工程是当时已建隧道中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和施工风险最大的,人称“万里长江第一隧”。
  而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担,众望所归地落在钱七虎肩上。
  设计单位提出采用“沉管法”的建设方案。但钱七虎调查发现,南京所在长江段泥沙含量减少,江底冲刷大于淤积,“沉管法”存在较大隐患。由他提议并经反复论证,盾构机开掘成为最终建设方案。
  后来,钱七虎又攻克盾构机突发故障停工等一系列重大难题。2010年5月,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运营。当年,这项工程获鲁班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10多个奖项。
学习任务二
  科技强军,为国铸盾。钱七虎始终放眼国际前沿,急国家之所需,制定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提出并实现全国各地地铁建设兼顾人防要求;组织编制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提出能源地下储备、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盾构机国产化等战略建议,多次赴现场解决关键性难题。
  早在1992年,珠海机场扩建迫在眉睫,却被炮台山拦住去路。炸掉它,是最佳方案。
  消息一出,咨询者一波接一波地涌入珠海,却又一波接一波都走了。这次爆破的难度实在太大:爆破总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要求一次性爆破成功;
学习任务二
一半的土石方要被定向爆破抛入大海,另一半要松动破碎;必须确保1000米内两处村庄的安全……
  一筹莫展之际,钱七虎带领团队7赴珠海,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科学可靠的爆破方案。那一年的12月28日,1.2万吨炸药在38秒内分33批精确起爆。
  直到今天,被称为“亚洲第一爆”的炮台山爆破,仍保持世界最大爆炸当量的爆破纪录。
  引领学科发展,他把中国智慧变成世界潮流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有一种学科叫作岩石力学。那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岩石在不同物理环境的力场中产生的各种力学效应。
学习任务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外就已经开展深部岩石力学研究,中国的研究晚了近10年。中国这项研究的引领者正是钱七虎。
  作为后来者,钱七虎带领团队奋起直追。他一次次深入地下1000多米,在气温近40摄氏度的湿热环境中实地考察,获取大量一手数据。
  钱七虎成功研制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首台深部岩体加卸荷实验装置,提出16项关键技术方案,解决困扰世界岩体力学界多年的数十项技术难题。他还出版和发表了《岩土中的冲击爆炸效应》等多部专著和论文,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深部岩石非线性力学理论体系。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奥帕林称赞这些成果“具有创造性”。美国工程院院士费尔赫斯特表示:“这是中国同行在发展岩石力学所起重大作用中一个
学习任务二
令人钦佩的范例。”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授予钱七虎“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这一学会最高荣誉。
  在钱七虎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学者在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动向和成果,越来越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2009年,钱七虎主动放弃被提名竞选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的机会,大力推荐中国年轻学者冯夏庭,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担任学会主席的中国专家。
  对于钱七虎及其他中国同行对岩石力学的贡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前主席汉德森评价说,无论是理论岩石力学,还是地面、地下岩石工程方面,中国都正在引领全世界。
学习任务二
  走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钱七虎又踏上新征程。“川藏铁路即将全面开建,大量高难度的工程、岩石力学难题需要攻克,我有责任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学习任务二
[答案] 推荐理由:①本通讯记述了“铸就共和国‘地下钢铁长城’”的钱七虎的事迹,紧扣中国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局势的演变,展现了钱七虎在“让钻地弹遭遇钻地难”“在炮台山创造世界爆破史上新纪录”“让中国在岩石力学领域的研究动向和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等方面的主要事迹,表现钱七虎矢志报效国家,不辱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其材料选择十分典型。②通讯还展现了主人公钱七虎崇高的精神品质,并对他进行评论,高度赞扬他“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创立了防护工程学科,引领着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其文本价值高,且观点表达清晰。
学习任务二
③通讯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和史料展示作品的真实性,从八十年代的国家防护工程,到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再到珠海机场扩建炮台山爆破工程,最后到推动中国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是真实的事件,用事实说话。
学习任务二
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
【素材提炼】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追求卓越、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践行劳动,尊重劳动,方可自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方可自为。无论是不惧权威、勇于挑战、坚持真理的袁隆平,还是热情、敬业、体贴的张秉贵,抑或是忘我、具有崇高理想的钟扬,他们都在劳动中享受着劳动之美。(注:提炼文本精华)劳动虽然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虽然工作有分工、行业有不同,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科技工作者和快递小哥同样重要。
学习任务三
  应用角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享受劳动之美、劳动无贵贱之分。
  应用示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敬业乐业的人总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论点)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用16年的时间,带领团队攀登青藏高原,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终成“种子达人”感动中国;(论据1)“天眼之父”南仁东,“一生只做一件事”,为天文事业倾尽一生的心血,终建成世界第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论据2)张秉贵,为了做好一个平凡的售货员,22年如一日地细心服务群众,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了万千顾客;(论据3)最普通的,却又是最耀眼的,当数袁隆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泥腿子”,喜欢上
学习任务三
了农田,爱上了水稻,乐享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终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大问题,其耀眼的光可与太阳之光相比。(论据4)敬业奉献,不要苛责岗位,无端攀比职业,无论你是一柄标尺一把锉,还是一台电脑一支笔,都能写就属于你自己的精彩,都能焕发出生命的精彩。(结论)
学习任务三
【写作技法】
细节描写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具体可感,如文中“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很好地表现了袁隆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时异常喜悦、兴奋的心情。《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里用“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
学习任务三
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手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简墨白描画细节。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细节,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使其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
  (2)个性动作显细节。富有个性的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的主要方法。
  (3)特色语言现细节。细节描写还可以重点描述人物具有特色的语言,以其特色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学习任务三
【技法迁移】
  古希腊诗人荷马说:“劳动是人类的命运。”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创造的幸福就越多。”
  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描写劳动场面的片段,300字左右。
学习任务三
[答案] (示例)天空飘来一片阴云,大雨将至。我和奶奶一起收院子里的黄豆。一开始,奶奶先用木锨把黄豆攒成一堆一堆的,我在她身后用笤帚扫,一粒都不能落下。黄豆堆成一座座小山后,我忙拿来麻袋,把麻袋口张开,奶奶拿着撮子,弯腰撮满黄豆,再提起撮子倒入袋子。黄豆一粒粒非常饱满,随着撮子的抖动,哗哗地进入袋子。看着这些丰收的果实,奶奶的嘴角一直上扬着,奶奶的喜悦心情,也感动了我,我不自觉地唱起了《丰收歌》:“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啰喂,堆满仓……”
学习任务三
  装了十来麻袋后,我见奶奶的腰弯上弯下的,特别吃力,于是我提议让奶奶攥着口袋口,我拿撮子往里装。于是我接过奶奶手中的撮子,俯下身撮起黄豆,然后用力端起撮子,高扬起胳膊,哗啦啦——豆子就倒进了口袋。还别说,满满的一撮子黄豆还真挺沉的,不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了。时间长了,腰酸背痛,头上的汗一滴滴地滚到地上,但我依然咬牙坚持着。
学习任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