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训练
1.看拼音,写汉字。(12分)
cán sāng zhòu yè gēng yún
( ) ( ) ( )
bái lù biān sài zhú lì
( ) ( ) ( )
2.比一比,组词。(8分)
吞( ) 尽( ) 动( ) 赛( )
蚕( ) 昼( ) 耕( ) 塞(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耕—( ) 肥—( ) 归—( )
4.多音字组词。(6分)
gōng( ) dāng( ) le( )
供 当 了
gòng( ) dàng( ) liǎo( )
5.给画线的字注音。(4分)
箬笠( ) 蓑衣( )
耘田( ) 昼夜( )
6. 选字填空。(4分)
插 擦
(1)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 )秧。
(2)我们班的玻璃( )得最干净。
须 需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要各种人才。
(4)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必( )刻苦学习。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5分)
(1)西( )山前( )( )飞,桃花流水( )( )肥。
(2)青( )( ),绿( )衣( )风细雨不须( )。
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6分)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的。(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大成。(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9.写反义词。(3分)
昼—( ) 闲—( ) 归—( )
10.照样子,做一做。(8分)
例: sài sāi sè
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
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
le liǎo
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
11.补充完整。(12分)
(1)绿( )山原白( )( ), 子( )声里雨如( )。
(2)乡村四月( )人少, 才了( )( )又插田。
12.写出下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9分)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农 村_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从“桑阴”一词 中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也傍桑阴学种 瓜”一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_______。
(3)《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14.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6分)
(1)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1教育网
(2)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21cnjy.com
(3)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桃。
15.缩句。(4分)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花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7分)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12分)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 ) 频( ) 晌( ) 畦( ) 笋(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等。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的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训练(解析)
1.看拼音,写汉字。
cán sāng zhòu yè gēng yún
( ) ( ) ( )
bái lù biān sài zhú lì
( ) ( ) ( )
【答案】:蚕桑 昼夜 耕耘 白鹭 边塞 竹笠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汉字的情况,学生容易把“蚕桑”的“桑”写成错,应强调桑字的写法上面是三个又底下是一个木字。还有部分学生容易把“耕耘”的“耘”字写成“云”,耕耘:耕耘,亦作“耕芸 ”。指翻土除草。亦泛指耕种;还比喻辛勤劳动。竹笠:竹丝或竹篾编成的笠帽。【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对于学生易出现错误的词语,教师应重点强调,这样能更好的熟记汉字。
2.比一比,组词。
吞( ) 尽( ) 动( ) 赛( )
蚕( ) 昼( ) 耕( ) 塞( )
【答案】:吞(慢吞吞 吞下) 蚕(蚕桑 蚕丝) 尽(尽力 竭尽) 昼(昼夜 白昼 )?
动(动力 动作) 耕(耕耘 耕地) 赛(比赛 赛跑) 塞(塞住 瓶塞)
【解析】:
分析: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点评:辨析形近字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辨析。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它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制约、依赖的整体。在辨析这一类字形时,只要抓住形旁加以分析,运用迁移规律进行识记,那么,无论是字义还是字形,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题几组形近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www.21-cn-jy.com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耕—( ) 肥—( ) 归—( )
【答案】:耘 胖 来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
分析:对于近义词的题型,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耕:. 用犁把土翻松:~种(zhòng )。~作。~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自有收获”)。笔~(喻写文章)。舌~(喻教书)。肥: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归: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21cnjy.com
点评:只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4.多音字组词。
gōng( ) dāng( ) le( )
供 当 了
gòng( ) dàng( ) liǎo( )
【答案】:
gōng(供给) dāng(当然) le(好了)21教育网
供 当 了
gòng(提供) dàng(上当) liǎo(了解)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分析:供:政府每天都供给(gōng)我们足够的粮食。爸爸给我提供(gòng)了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当:当然(dāng),我们是离不开父母的照顾。我们都上当(dàng)了。了:我的伤势终于好了(le)。这个世界上最了(liǎo)解我们的就是我们的父母。
点评: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应该重点掌握,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给画线的字注音。
箬笠( ) 蓑衣( )
耘田( ) 昼夜( )
【答案】:ruò suō gēng zhòu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应注意正确标调。很多学生容易把“箬”和“蓑”弄混,蓑笠:蓑 : 蓑 suō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蓑笠。用草覆盖。箬笠:箬笠(ruò lì ) 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箬笠是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即用竹蔑、箬叶编织的斗笠。
点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易混字方面出现错误,应理解词语的意思。
6. 选字填空。
插 擦
(1)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 )秧。
(2)我们班的玻璃( )得最干净。
须 需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要各种人才。
(4)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必( )刻苦学习。
【答案】:(1)插(2)需(3)需(4)须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理解词语的意思。插:扎进去,把细长或薄的东西放进去:~入。~秧。~花。~座。~头。~翅难飞;加入,参与:~班。~话。~曲。~图。~页。~叙。安~。擦:揩拭:~脸。~洗。~桌子。搽,涂敷:~粉。~油。须: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需:必得用:~求。~要。必~。急~;必得用的财物:军~。民~。2·1·c·n·j·y
点评:我们应该区分这些形近字,这些都是学生特别爱出现错误的。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西( )山前( )( )飞,桃花流水( )( )肥。
(2)青( )( ),绿( )衣( )风细雨不须( )。
【答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默写记忆能力,只要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能得全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久久不愿回家www-2-1-cnjy-com
点评:考查学生古诗的背诵情况,应注意学生爱出现错误的词语重点强调。
8.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的。(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大成。(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答案】:(1)×(2)×(3)√
【解析】:
分析:(1)《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写的,所以错误。(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翁卷所写。是错误的(3)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全面了解,应熟练的掌握课文的概括,这样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9.写反义词。
昼—( ) 闲—( ) 归—( )
【答案】:夜 忙 去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昼:白天:~夜。白~(白天)。闲: . 无事,与“忙”相对:~暇。~逛。~居。~人。居~。空~。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弃。~房。~钱。归: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还给:~还。物~原主。21*cnjy*com
点评:只要词语的意思掌握,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了。
10.照样子,做一做。
例: sài sāi sè
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
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
le liǎo
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
【答案】:lǜ lǜ lù lù
le le le liǎo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绿”和“好”都是多音字,绿林: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领导农民起义,聚集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大洪山一带),后来因以‘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其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没有问题。
点评: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学生应该根据词语的词语选择填写。
11.补充完整
(1)绿( )山原白( )( ), 子( )声里雨如( )。
(2)乡村四月( )人少, 才了( )( )又插田。
【答案】:
(1)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2)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析】:
分析: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生生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是农忙季节 ,没有闲人,踩了蚕桑接着就插秧了。2-1-c-n-j-y
点评:考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默写记忆能力,只要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能得全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写出下列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原: 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诗句的意思是: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来源:21cnj*y.co*m】
(2)供: 从事 傍: 靠近
诗句的意思是: 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3)归: 回家
诗句的意思是: 渔夫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对古诗的句意背诵熟练,很容易找到答案的。(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夫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21·cn·jy·com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辨析解释词义,翻译句子等考点的理解。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农 村_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从“桑阴”一词 中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也傍桑阴学种 瓜”一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_______。
(3)《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__________。
【答案】:(1)翁卷 初夏
(2)范大成 初夏 天真可爱,勤劳好学
(3)词
【解析】:
分析:(1) 《乡村四月》:《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2)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3)《渔歌子》:《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诗人用过此调。
点评: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对古诗的概况了解,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14.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我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桃。
【答案】:(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诗句的理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白天锄地夜晚搓捻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点评: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对古诗的概况了解,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15.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花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歌声打破沉寂。
(2)花园开鲜花。
【解析】: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缩句的掌握,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考查学生对缩句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改缩句的方法。
16.课内阅读。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原:山陵和原野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2)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熟悉度。(1)都是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应该熟记
背诵。(2)学生已熟练的掌握了诗句的意思。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此类题目难度系数不大,只要对古诗的内容熟悉,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7.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 ) 频( ) 晌( ) 畦( ) 笋(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等。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的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ɡāo pín shǎnɡ qí sǔn
(2)春雨 鲜花 绿草 竹笋
(3)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两首诗就像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1*cnjy*com
【解析】:
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学生容易把“晌”和“响”弄混,重在区分偏旁。(2)频频的春雨滋润了泥土,使鲜花开放,碧草萌芽,屋后的荒地又变得碧绿秀美,邻居家的竹鞭也趁着春意从院墙下穿过来了,长出了嫩嫩的竹笋。从诗句的意思中就可以看出,诗中的景物和本课中的古诗的共同点都是:两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点评:要对古诗全面了解必须重点理解词语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