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10: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卷(一)
知识点1 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1.下图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梁[梁]。
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2.小明在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摘录的笔记如下,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方式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意义
3.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分做三十六郡,置‘守’‘尉’‘监’,守是一郡的长官;尉是帮守管理一郡军事的;监是中央派出去的御史。”这一举措( )
A.开创了历代行政的基本模式 B.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C.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 D.消除了文字书写的各种差异
5.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材料中“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 )
A.世卿世禄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封建等级制度 D.思想统一制度
6.秦简《为吏之道》记载:为官要“宽容忠信”“慈下敬上”;治民应“均徭赏罚”“严刚毋暴”。这反映秦朝( )
A.存礼尚法 B.以法治国 C.为政以德 D.尊崇儒术
7.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确保政令在广大疆域内畅通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 B.修筑万里长城 C.车同轨,书同文 D.统一度量衡
8.如图是秦始皇东巡后留下的琅琊刻石,它所使用的文字应是( )
A.大篆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9.如图为1967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古墓中出土的刻有秦两诏的铜权。一为秦始皇诏文:(皇帝)乃诏丞相状、编,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一为秦二世诏文: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该铜权可以实证秦始皇在全国( )
A.统一度量衡 B.使用统一的货币
C.建立郡县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10.秦始皇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 )
A.国家政令通行 B.巩固统一局面
C.扩大疆域面积 D.形成多元文化
11.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车辆形制与道路宽度,并修建了如表所示的各种类型的道路。这些道路的修建( )
种类 用途
驰道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直道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
新道 通向岭南的道路
五尺道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A.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D.扩展了秦朝的疆域范围
12.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下列属于这个王朝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①确立了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②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③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④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3)写出材料三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知识点2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
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很少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主要是由于秦朝( )
A.赋税繁重 B.刑法残酷 C.徭役沉重 D.市场竞争激烈
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该记载反映秦朝( )
A.徭役繁重 B.严刑苛法 C.赋税沉重 D.兵役繁重
3.《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期( )
A.繁重的徭役、兵役 B.沉重的赋税
C.严苛的法律法规 D.残酷的刑罚
4.《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发,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 )
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 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
5.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张楚政权的建立 B.陈胜、吴广的号召
C.秦朝残暴的统治 D.六国贵族的卷入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7.《史记》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材料提及的起义( )
A.因秦始皇的残暴统治而爆发 B.是西楚霸王领导的
C.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8.多元史观从不同视角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以下从多个视角分析了( )
视角一:展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视角二: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视角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A.君主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B.秦始皇、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C.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主力 D.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
9.“陈胜、吴广起义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这叙述了该起义的( )
A.原因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10.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反映出( )
A.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 B.秦的暴政致人心尽失
C.郡县制的弊端日益明显 D.各路起义军走向联合
11.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至万代。但秦朝二世而亡,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焚书坑儒 B.陈胜、吴广起义 C.赋税沉重 D.秦的暴政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公元前207年,12秦朝灭亡,这一年用公元纪年法来表示为(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后期 D.公元前3世纪前期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材料四: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像盗贼一样残害天下百姓)……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被冤枉判了死刑的人无法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所以)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起义?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线因。从秦朝的灭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B 2.D 3.C 4.A 5.B 6.A 7.C 8.B 9.A 10.B 11.B 12.D
13.(1)三个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2)避免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
(3)创立者:秦始皇。
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知识点2
1.B 2.B 3.B 4.B 5.C 6.C 7.D 8.D 9.D 10.B 11.D 12.B
13.(1)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2)领袖:陈胜、吴广。原因:秦朝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3)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