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 老人与海 》
究竟绚烂终归寂寞,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Only solitude remains as new as ever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切绚烂,原来究竟都需求用寂寞来归还。
—— 加西亚·马尔克斯
只有孤独恒常如新
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马尔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读完《变形记》:“老天,我从来不知道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如果可以这样写,我也能写。”他说:“我猛然明白了,在文学作品中,除了直到那时我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正常和学究式的描述以外,还另有天地。”
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莫言
《生死疲劳》里的“六道轮回”
43年用43天写出的小说
主人公轮回了七世,从旧中国的地主成了一头驴,一头牛,一头猪,一条狗,一只猴,然后又成为了一个人,这期间他/它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自然灾害,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时代的故事,从人和动物的角度观察着世界,观察着社会,观察着人生,观察着众生。
《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30多年来,没有任何一部外国名著能超过《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余华、苏童、韩少功、贾平凹、扎西达娃、刘恒、马原等作家的小说中都有《百年孤独》的影子。
作者简介
AUTHOR PROFILE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
哥伦比亚小说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马尔克斯中途辍学,不久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和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从事过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82年,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作者简介
AUTHOR PROFILE
马尔克斯从小受到外祖母讲述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其作品荒诞神奇,但无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在创作中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景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主要作品:1955《枯枝败叶》,1958《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2《恶时辰》,1966《百年孤独》,1985《霍乱时期的爱情》,2004《苦妓回忆录》
魔幻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马尔克斯。
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往往写得晦涩难懂。
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象征、隐喻、意识流)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走进作品
ENTERING THE WORKS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
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百年孤独》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作品影响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
作品评价
1982年,瑞典文学院认为,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因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纽约时报》:《百年孤独》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创作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一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象征着他故乡阿拉卡塔卡的小镇马孔多的时代变迁,以虚构的世界隐喻现实,不仅探讨了哥伦比亚的孤独闭塞,同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的民族通病。
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创作背景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创作背景
《百年孤独》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女儿阿玛兰坦终身未嫁,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
《百年孤独》内容简介
第三代 孙子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
第四代 曾孙女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间;曾孙阿尔卡蒂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2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
第五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这位第七代继承人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二代开始有阿尔卡迪奥和奥雷里亚诺两个分支,叫阿尔卡迪奥的往往四肢发达但是缺乏想象力;而叫奥雷里亚诺的则头脑敏锐富有洞察力,甚至还能未卜先知。
家族中人物名字是相同或相近的,预示着这些人物的归宿的共性: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在“孤独”中离世。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被村里人看做魔法的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吉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前情回顾
对课文的情节进行梳理概括。
马孔多小镇变得繁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沉迷于建设小镇,吉卜赛人被拒之镇外。丽贝卡带着父母的骨殖投奔乌尔苏拉,乌尔苏拉想尽办法才让她暂时改掉喜欢吮手指、吃泥土和石灰墙皮的恶习。失眠症和失忆症肆虐小镇,人们从兴奋到痛苦。奥雷里亚诺通过贴标签来抵御失忆。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原本封闭的马孔多与外界沟通后变了样。
第二部分(第3-14段):写丽贝卡的吃土症和失眠症的表现以及给马孔多带来的影响。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梳理人物关系
变
僻静的小村落
繁华的市镇
土地肥美
位置优越
封闭
手工作坊、店铺
永久商道
阿拉伯人来了
吉卜赛人又来了
流动游艺会变成大型赌场
群鸟以歌声欢快报时
雕刻精美的音乐钟
文章第一句话“马孔多变了样”,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马孔多之“变”
前
后
(第1段)
(第2段)
失眠症到来
根据原文,填写丽贝卡基本信息表格,思考其行为的魔幻之处。
姓名
年龄
出生家庭
日常表现
初步治疗
恢复状况
姓名
年龄
出生家庭
日常表现
初步治疗
恢复状况
丽贝卡
11岁
父母双亡、忍饥挨饿
吮手指
只能听懂印第安语
喜欢吃土和墙皮
乌尔苏拉让她空腹喝特效药外加皮带抽打让丽贝卡康复
加入家庭 说一口流利的卡斯蒂利亚语但是患上了失眠症
①从丽贝卡的这些病症中找出“魔幻”之处。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行为怪异,无法和人交流
明明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但是一开始只说母语
吃土恶习
失眠症
②如何理解丽贝卡这些魔幻行为?
丽贝卡一直以来都很缺爱,在这个新家庭中她只会说母语,她恐惧不安,没有人真正理解她,她对所有人的行为也无动于衷,她异常孤僻——孤独。
③你如何看待乌尔苏拉对丽贝卡的治病方式?
乌尔苏拉用严慈并济的方式执着地想要治好丽贝卡,但是她的治疗并没有让丽贝卡完全戒掉吃土恶习。
爱的缺失让丽贝卡的心灵封闭,灵魂极度痛苦,造就了个体的孤独。
④再次阅读全文,找找这个家族每个人身上的“孤独”。
探究: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孤独的原因,每个人有每个人难以言说的孤独。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阿玛兰妲·阿尔卡迪奥
丽贝卡
“孤独”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阿玛兰妲·阿尔卡迪奥
丽贝卡
忙于整治市镇、钻研技术
天才的孤独、思维超越了常人的极限
忙碌、一心扩展家业
苦心支撑、不被支持和理解
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食土、吮手指、惊恐不安
父母早逝,漂泊流浪,爱的缺乏和爱无保障
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只顾着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在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走进了另一个的心。
他们是孤独的,他们看似相互交织着,但是实际上,却是无比孤独的数个个体。
①执着、有魄力、富于进取心,以惊人的智慧和实干精神,推动马孔多从原始乌托邦进入现代社会。“着迷于眼前的现实”,“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他用音乐钟代替以歌声报时的群鸟,用巴旦杏代替金合欢,并且发现了能使树木经久不衰的方法。
②易于接受新事物,他的身上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开拓精神。
③极具责任心。 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④但由于他的思维超越了常人对科学认知的极限,故而陷入无人理解的神秘之境,终生备受孤独的折磨。
【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用心塑造的理想妇女形象。勇敢开拓、勤劳务实,是整个家族的守护者,也是马孔多理性秩序的维护者。
①勇敢开拓:乌尔苏拉也是一位开拓者,是她打破了马孔多的闭塞,使马孔多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
她率先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两次用树枝穿着糖制的小鸡小鱼出门销售”,忙于买卖,用积攒起来的钱不断壮大家业。
②勤劳务实:她勇于承担家族责任,不抱怨,也不幻想,以勤劳务实的态度与落后闭塞的生存状态相抗衡,以坚强刚毅的姿态改变着落后民族久存的痼疾与恶习。
当她发现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时,用严厉的手段加以遏制,想尽办法使丽贝卡显出康复的迹象。家里人染上失眠症之后,她熬制乌头汤让大家服用。
【母亲】乌尔苏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她支持奥雷里亚诺同专横独断的统治者作斗争,在他被枪决之前勇敢地去探监,偷偷带给他一把手枪;
她鞭打训斥残暴、大肆挪用公款的孙子阿尔卡蒂奥;
她发动镇上年长的妇女到军事法庭为马孔多有史以来最好的统治者蒙卡达将军求情。
③虽然她始终坚持用道德律令与一切的混乱进行抗争,但仅凭个人的努力,无力扭转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也无法改变马孔多终将消失的结局。
仔细阅读被传染上失眠症的小镇马孔多,思考失眠症的魔幻之处。
丽贝卡从印第安的古老王国带来失眠症。
失眠症会导致失忆——失去自我——沦为白痴。
丽贝卡的失眠症传播给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最后通过乌尔苏拉制作的糖制小鸡小鱼小马传播给整个马孔多小镇。
魔幻来源
魔幻症状
魔幻传播
面对魔幻的“失眠症”,马孔多的居民是如何应对的?
段9:比西塔西翁最先认出这种疫病,感到恐惧与凄苦,并认定这是宿命。卡塔乌雷逃跑;
段12:布恩迪亚家族一开始不在意而导致失眠症传播全镇,乌尔苏拉想到了隔离防止传染,熬制了乌头汤试图治疗失眠症;
段12:居民们为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
段13: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客人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
段14:人们在物品上贴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
小镇马孔多患上魔幻的“失眠症”这一情节想要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试着讨论这一情节背后的象征意义。
失眠症
一种外来文化的入侵
传染到全镇
本地居民缺少一种反抗外来文化的警觉性导致本民族文化被毁灭,人们在外来文化入侵时逐渐遗忘民族文化。
人们自救
正视外来文化,不忘记历史,才能摆脱孤独走向文明。
马孔多正是被不断入侵的拉丁美洲
有关外来文化冲击的隐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释放从建村伊始就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代之以家家户户各备一台音乐钟。这些雕刻精美的木钟是用金刚鹦鹉从阿拉伯人那里换来的,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统一校准。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
时间
传统时间:无数次的、永恒的、循环的
机械时间:一次性的、不可再生的、不确定的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马克思认为,钟表是之后所有机器的原型。芒福德认为,钟表是一种精神生活的内在标准。随着钟表所代表的机械时间的到来,每个人都像被发条驱动的永不停息的钟表,时间是人的一切,人并不拥有生活,只是拥有时间。人类社会从时间过剩状态迅速进入到时间短缺的过程,现代社会基本完全处于“时间饥饿”状态,时间成为人类最严厉的法律。
拓展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马孔多的象征意义
第一阶段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 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 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现代文明和殖民者的野蛮入侵,使得偏远闭塞又宁静的小村庄马孔多发生巨变,他们把马孔多闹了个天翻地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的巨大冲击中狂欢、逃避、堕落、崩溃,最终消失。
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1)“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2)“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布恩迪亚家族所有人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最后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
马尔克斯在解释人物的孤独性时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揭示人物孤独的精神状态,是为了寻找出路,摆脱孤独。马尔克斯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途径。作者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香蕉公司工人罢工“是我们历史上要求解放,寻求联系,获取沟通的一种努力”。
正如作家莫言所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主题:揭示孤独是为了摆脱孤独
文章主旨: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我们不能连死亡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加西亚·马尔克斯
代表人物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则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①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②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③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 REALISM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神奇和怪诞的情节、叙事手法、象征隐喻......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
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并认出,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神奇和怪诞的现象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预叙性叙事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莫言《红高粱》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
时间的跨越性
连接高考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特征及其效果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 泰戈尔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切绚烂,原来究竟都需求用寂寞来归还。
—— 加西亚·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