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卷(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卷(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1 10: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卷(三)
知识点1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黄巾起义
1.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的主要影响是( )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C.减轻了国家负担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2.《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一年)八月……(汉光武帝)诏曰:‘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民)。’……十月壬午,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以上材料表明东汉初年政府( )
A.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B.合并郡县,裁减多余官员
C.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D.监督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3.建武六年,光武帝下诏:没有条件设置长官的县,可以进行合并……逐条上奏要求合并的县有四百多个。于是朝廷减少官吏职位,每十个县只设立一个长官。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合并州县且取得了成效 B.光武帝重视“以德化民”
C.光武帝发扬了刺史制度 D.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
4.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光武中兴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5.史论结合下面的画像砖描绘了刘秀在位时期市场贸易的景象,它能够用来佐证(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
6.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
A.节省开支 B.整顿吏治 C.威慑外戚 D.遏制诸侯
7.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理解,准确的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农民起义威胁统治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掌权
8.“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 )
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9.下列文物共同见证了(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C.东汉王朝的兴衰 D.动荡不安的时局
10.小史看完某历史书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线索图。据此判断,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
光武中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黄巾起义
A.秦朝灭亡 B.楚汉之争 C.西汉兴衰 D.东汉兴衰
11.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该童谣反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是( )
A.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B.王莽夺权,朝政混乱
C.连年灾荒,经济崩溃 D.州牧割据,独霸一方
12.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风雨飘摇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13.“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关于材料中的农民起义表述准确的是( )
A.发生在西汉末年 B.起义领袖是王莽
C.直接导致东汉灭亡 D.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14.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监察地方的官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汉之雄,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刘秀
材料二:
材料三: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1)材料一中的“中兴”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为实现“中兴”,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一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影响如何?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从东汉的兴衰中得到哪些认识?
知识点2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始于张骞”是何意( )
A.号令从张骞开始颁布 B.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沟通和联系
C.从张骞开始正式管理西域 D.张骞打击西域,导致西域归顺汉朝
2.(济南中考)《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讲道:“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标虽未实现,却为后世开通了一条中外联系的纽带。材料所述是指( )
A.开辟丝绸之路 B.发起漠北战役 C.设置西域都护 D.开通大运河
4.丝绸之路沿途考古发现的纺织品不仅有中国生产的织锦和刺绣,还有大量来自西方的刺绣和毛毡织品。这表明丝绸之路( )
A.促进了商品贸易 B.加速了边疆开发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中央集权
5.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反映了丝绸之路( )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世界影响 B.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C.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推动了东西方融合发展
6.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7.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是(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开辟通往西亚的路线 D.霍去病北击匈奴
8.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④大败匈奴,使其无力与西汉对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3 造纸术的发明 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司马迁与《史记》 道教和佛教
1.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2.下面流程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洗涤原料——浸渍沤制——烧制草木灰——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
A.青铜铸造 B.制瓷工艺 C.造纸技术 D.农业耕作
3.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4.“多喝热水,多穿衣服,加强锻炼”是我们日常预防感冒的做法,这是东汉张仲景“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其源自于(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5.《三国志》中记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列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祖冲之
6.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五禽戏”是中医学的重要成果。下列对“五禽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传统医学独特的“四诊法” B.华佗创编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C.最早记载于医学文献《黄帝内经》 D.其动作姿态源于人们的劳动场景
7.如图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经典例题。据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 )
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
A.实用性 B.创新性 C.总结性 D.艺术性
8.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物》 C.《氾胜之书》 D.《天工开物》
9.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由此可见,《史记》的体例是( )
A.编年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
10.道教和佛教是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两个宗教。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道教是战国时期的老子所创立的宗教 B.道教一开始就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 D.秦朝时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1.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D 2.C 3.A 4.A 5.B 6.C 7.D 8.C 9.C 10.D 11.A 12.C 13.D 14.A
15.(1)时期:东汉。
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等等。
(2)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起义:黄巾起义。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等。
知识点2
1.B 2.A 3.A 4.A 5.C 6.C 7.A 8.B
知识点3
1.A 2.C 3.B 4.D 5.B 6.B 7.A 8.C9.D 10.C 11.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