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六) 小说阅读客观题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06 (六) 小说阅读客观题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5: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 小说阅读客观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药工和他的女儿
南 翔
事情的缘起是最近某互联网平台推介一位知名老中医的生发和乌发方子,里面要求的中药材,不仅需要有国家地理标志,尤须炮制讲究,其中三味药:何首乌、熟地和黄精,均要求九蒸九晒。
当下社会,人们睡眠少,压力大,做事急——一个个似李太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亦如白乐天:“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
脱发与白头,是人们共同的敌人。此其时,“本草坊”应运而生,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来该坊购买老药工地道炮制药材的人越来越多。订单都排到了三个月之后。面对滚滚而来的客户,老药工远不像那些工厂主和地产商满面春风,干劲倍增,而是压力山大,愁眉锁眼,原本基本戒掉了的香烟,又吸上了。
此其时,女儿梦芳和老板小金,观念向右看齐一般统一:市场经济,卖方市场永远期望大过买方市场。小金甚至想到了涨价来调节供需矛盾。老药工略一犹豫,便坚决摇头,他希望用加大炮制加工量来缓解矛盾,而不是靠提价来阻击顾客购买的热情。
老药工一头脑的经验和智慧,宛如森林中的一窑薪炭,应是在沉寂了二十多年之后,让顾客的执着,猝然点燃了即将熄灭的荣光。①一位即将融入夕阳的老人,对荣光的呵护,正如同这些不断涌来的顾客对健康和生命的珍爱,金钱远远不是至高的诱惑。
于是梦芳看到,老药工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即便作坊里空调开得很足,老药工一条黑色大裤衩、一领T恤,依然常常汗湿。这里太阳充足,楼顶开阔坦荡,为晒药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老药工似乎不放心别人的手脚,时不时会抽空从地下室上到楼顶,一簸箩一簸箩地依次翻晒。
如果你想到每一块饮片,都因一次蒸与晒,色泽由黄而赭,由赭而灰,由灰而黑,由黑而透亮……那就是时间的沉淀,气力的灌注,天地精华的吸纳。
这天上午,老药工正在电磁炉上蒸药,被刚揭盖的热气一熏,扑通跌倒在地,医生检查诊断,劳累所致……
一周后,一只亮闪闪的“南山釜”运到了“本草坊”。尽管梦芳和小金反复说明这个是多功能的,既能润又能蒸还带烘干,比搬上搬下、九蒸九晒方便多了,但面对这只一人多高、一米直径的大肚子带着各种吐纳配管的多功能中药釜,老药工释放的信任依然大有保留,一双略略眯起的眼睛,茫然中透露出心有不甘。
两天之后,三样经典药材炮制出炉了:黄精、熟地、何首乌。
三样药材平铺在几层夏布托底的桌面上,老药工净了手,用一块白毛巾擦干,走到桌边。他双手垂立片刻,左手拈起一块黄精,用门牙轻叩,再弹起舌头品咂,之后鼓动已经塌下去的腮帮子咀嚼,慢慢地、一点点嚼碎,待得唾液满嘴,分几口徐徐下咽。此时,他的双眼阖上了。
此种品味,自然而经典,充满仪式感。
②漱口,再品味熟地。
漱口,最后品味道的是何首乌。
然后,③他摇摇头,双手扶案,缓缓道,你们去把我炮制过的三样拿过来,照样平铺在桌子的另一端。老药工请他们分别尝一尝,品一品。
二人先是细嚼慢品了传统炮制过的,再尝了尝药釜加工过的。小金先表态,他没有吃出差别。梦芳道,药釜制作的何首乌,隐隐有点涩味,我们炮制的没有。
老药工点头赞许道,其他两味都有差别,只不过你们的舌头品不出来,这个跟吃茶、品酒、闻香是一个道理,日久才能见功夫。比较起来,何首乌的炮制更讲究,我们先前的古法炮制,是一层何首乌,一层黑豆、芝麻,用小火慢蒸,蒸汽一滴一滴落下,透过一层何首乌,一层黑豆、芝麻,将毒性带走的同时,也增益了药性。一蒸一晒,谓之阴阳,阴阳和合,循环往复,这是对“时间就是金钱”的另一种诠释,同时搭配的是耐心、反复、不厌其烦。这不是一个中药釜可以全部替代的。
小金道,中药釜我们可以跟厂家商议,不断改进。对于药品,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检验指标。经过科学检测的指标才是金标准。
④老药工坚定地摇头道,目前的科学检测,不是什么都可以黑白分明的。正如十年的陈皮,跟二十年、三十年的陈皮价格差很远,拿它们去检测,却不能够测得出成分有那么大区别。
梦芳看看小金,又回头看看父亲,红着脸说,父亲,我明白了,中药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传统炮制中,除了蒸锅炉灶,还有日月精华,这些都是没法让现代化工具一股脑取代的。而在此中,时间缓缓流过,才能淘洗掉杂质,存留下精华。
(选自《鄂尔多斯》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由某互联网平台引入,又引用两首古诗阐明理由,古今迥异却又不失风趣幽默,自然引出“本草坊”的现状。
B.文中有大量老药工品药的细节,“净手”“垂立”“轻叩”“品咂”等,既能看出老药工的专业,也体现了他的敬业。
C.文章多次提及“时间”,似乎每次都在诉说中草药古法炮制需要时间的沉淀,传统技艺也是时间的馈赠,不可替代。
D.本小说的语言有着鲜明的知识分子特质,作者以优雅、博学、不急不躁的叙事姿态讲述了老药工和他女儿的亲情故事。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对荣光的呵护”中的“荣光”是老药工一生苦苦追求而未得的个人价值认可。
B.句子②语意上与上下文紧密相连,但又单独成段,且用间隔反复,表达显得更加正式。
C.句子③是老药工疲惫的身体状态,也是对“南山釜”所炮制药材失望至极的心理状态。
D.句子④表达出老药工对科学的质疑,他相信两种不同方法炮制的药品的检测结果不会有区别。
3.老药工为什么“希望用加大炮制加工量来缓解矛盾”,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4.本小说讲述看似平淡,但仔细品味却又冲突不断,请以“《老药工和他的女儿》的冲突探究”为题,写一篇评论提纲。
二、(2024·九省1月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牵 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他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他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7.小说直至最后才交代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8.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D 解析:D项,“讲述了老药工和他女儿的亲情故事”错。文章讲述的是老药工和他女儿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发生冲突的故事。故选D。
2、B 解析:A项,“一生苦苦追求而未得”错,由原文第五段“在沉寂了二十多年之后”可知,老药工原来得到过别人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认可。C项,“失望至极的心理状态”错,由原文第九段“老药工释放的信任依然大有保留”可知,老药工原本就不太相信“南山釜”所炮制的药材,所以也不会对它失望至极。D项,“对科学的质疑”以偏概全,老药工只是对目前中药科学检测有所怀疑。“他相信两种不同方法炮制的药品的检测结果不会有区别”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
3、答案:①老药工认为提价会阻击顾客购买的热情,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②老药工的传统炮制技艺被忽视了二十年,现在有机会发扬光大,老药工很珍惜,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守护传统。
4、答案:①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法的冲突。中药传统炮制技艺精湛,有无可替代的日月精华,非新型药釜工具可比。②两代人观念的冲突。老药工笃信传统技法无可替代,而以小金为代表的一类人却崇尚现代工艺,主张用新型药釜工具大规模地、快速地炮制药材。③中药古法炮制的药效和科学检测之间的冲突。④以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与对健康和生命的珍爱的冲突。⑤市场经济下,“本草坊”的药材供应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冲突。
5、D
6、B
7、答案:①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②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③“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④“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⑤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8、答案:①第一人称叙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③通过“我”的视角展现曾明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