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十) 鉴赏语言艺术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十) 鉴赏语言艺术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2 10: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 鉴赏语言艺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逝去的夜(节选)
茹志鹃
咖啡店,饮冰室,国货大贱卖,不认识的洋文招牌,一个一个地在侧面闪过,心跳渐渐恢复了正常,腿跑酸了,也根本没有跑的必要了,也宝①放慢了脚步:“现在到哪里去呢?……”脱逃胜利的那阵兴奋,已经过去了。
“找哥哥去,当然是找哥哥去啦!”一想到哥哥,也宝又振奋起来,把小花棉袄夹夹好,阿福②拿拿牢,阿福脸上剥落了一块,破了相,也宝开始觉得有点心痛,不过阿福已经和自己一起逃出来了,总算还好。也宝记得哥哥送自己来的时候,就是坐这一路电车从那头来的,现在就该乘回那头去的车了。正好,身边还有五分钱。
电车等来了,车票买好了,甚至还有一个座位,一切顺当。现在只要留心看着窗外,一看到那爿晒台上搭个草棚的洋铅皮店,望见一家新开张的酒菜馆,就可以下车,下了车再走一段,拐个弯,就看得见哥哥那个厂的弄堂了……“哥哥看见我会怎么样呢?”
“一定奇怪,一定高兴。”也宝已经想象出来,哥哥如何从那些发出蓝色火花、飞转的铁轮旁边看到自己,又惊又喜地朝自己走过来的情景。哥哥看见自己会高兴,对于这一点,也宝是有把握的。
也宝肚子有点饿了,车窗外面却还不见那条熟悉的马路。电车当当地响着,车上的人不知为什么突然少了起来,冷落落地只剩下了几个乘客。
“法租界到了,喂,请买票。”卖票的朝也宝伸出手来。“我买过了。”也宝赶紧举起那张车票。
“那是公共租界的车票,现在是法租界了,要重买。”“重买?”也宝捏了捏空空的口袋,“那……”“那你就下车吧!”卖票的开了车门。
“下车就下车,走好了。”也宝并没有气馁。她下了车,就跟着电线走。原来,今天是个阴天,下午的时光,倒已显出了黄昏的模样。也宝在人行道上尽力疾走。走,总不要钱,总可以走到哥哥那里了吧!她多想马上见到哥哥啊!
尽管也宝不肯气馁,终究也有点茫然起来了,“走吧,只要走,总会找到中国地界,找到哥哥的。”也宝拖了两条重得要命的腿,慢慢走着。又是公共租界、法租界……她夹着小花棉袄,抱了阿福,重新开始了租界上的旅行。她迷了路,她没有失掉勇气,她不过是累了,饿了,更迫切地想见到哥哥。一路上,哥哥在她心目中已成倍成倍地长大了,她相信只要一见哥哥,便万事都有办法可想了。
昏昏的天空,竟滴滴地洒起雨点来了,不一会儿,橱窗里的灯亮了,路灯亮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亮了。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大幅霓虹灯广告,令人目眩地闪动着。也宝停住步,抖开小花棉袄,将阿福严严密密地包裹起来,只露一个头在外面。现在,她除了觉得饿、累以外,还有一点冷。到底是入秋的天气了,梧桐叶子偶尔也有几张飘落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天黑,下雨,这使也宝心里发慌,她紧紧抱住阿福,努力走着,努力走得快。十一年来,饿,冷,累,她都习惯了,但是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在夜里走路,她还没有学会,还不习惯。雨下大了,汽车碾过处,“嘶嘶”地飞起了水珠。走路的,匆匆顾自赶路;要等车的,车来了;要下车的,急急下了车。也宝越发张皇了。
突然,突然旁边响起了警哨,接着,她看见有两个人往自己面前一闪而过,窜进一条暗幽幽的横弄堂里去了。紧跟着,两个便衣警吹着哨子,追了进去。立即,弄堂口,马路上,塞满了看热闹的人。
也宝被挤在人群外面呆住了,好像,她好像看见了哥哥,逃在前面的那一个,剪平顶头的,不是哥哥吗?……“他为什么在这里,他为什么要逃?……”
“不,这个人不是哥哥,不过是有一点像罢了。”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突然,也宝迷糊了。
“没什么好看,是两个学徒。”挤在里面的人说。
“哥哥,”也宝喊不出声音来,“哥哥!”她喊出来了,但是“这声音多古怪啊!”也宝想。穿灰夹袄的人转过头来了,十六七岁的年纪,蜡黄的脸上流着雨水,什么表情也没有。不是哥哥,也宝看清楚了,的确不是。但是,也宝却一点也不觉得轻松。相反地,她越发紧张,也越发地担忧了,哥哥不也是一个学徒?哥哥也会给开除的,也会给警察追赶……
便衣警押着人上车走了,人群也很快散了。雨下得更大了。雨水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流,雨滴在也宝头上,滴在阿福脸上,阿福脸上的红晕没有了,小红嘴唇也不见了,墨画的头发,变成一条一条的黑水挂在土色的脸上。也宝紧紧地抱着她,抱着圣信③的小花棉袄,站在人家的屋檐下。她明白了,怪不得自己逃出来,逃得这么容易,原来并没有逃得出来,世界上还有这么许多罗网。
橱窗里的灯灭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灭了,只有暗淡的路灯在雨中摇晃。一个警察踱过来,对也宝看了一眼,又怀疑地朝她手上的棉袄看了一眼,也宝赶紧离开了屋檐,她累了,但她还得继续逃。
空荡荡的马路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走,走得很慢,她疲惫了?她在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她?或许,她已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稳稳地在夜里走路。
“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她走着想着。
(有删改)
【注】①十一岁的也宝成为孤儿,被无力抚养她的哥哥送进了教会的孤儿院。后来也宝因为不愿签订终身入教的合同,从孤儿院逃走。本文节选自也宝出逃后的情节。②阿福:哥哥送给也宝的泥娃娃。③圣信:也宝在孤儿院的朋友。圣信将自己的小花棉袄送给了也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宝从孤儿院逃出来,只带了小花棉袄和阿福,说明也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
B.“只要走,总会……找到哥哥的”体现了也宝期待见到哥哥,这是她前进的动力。
C.电车到了法租界需要重新买票,也宝已经身无分文,被赶下了车,这令她非常沮丧。
D.天黑了,又下起了雨,小说营造了凄清寒冷的氛围,表现了也宝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2.关于文中两个学徒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宝遇到两个便衣警吹着哨子,追赶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很像哥哥,这样的设置使情节陡生波澜,引人入胜。
B.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也宝一时之间难以相信那被追赶的人是哥哥,好在最后虚惊一场,也宝庆幸不已,并因此而开心。
C.两个学徒的被捕,让也宝为同样身为学徒的哥哥担忧,这也让她意识到并不是只要见到哥哥,便万事都能解决。
D.也宝一路前行,遇到了很多困境,这让她更加坚强。尤其是在目睹了两个学徒被捕的经过后,也宝的思想更加成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是一篇小说,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 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圈圈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他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因而不便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嗽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网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已经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俏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二哥是“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是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面对变法,正翁和云翁都害怕朝廷不发钱粮,乱了阵脚,正翁甚至学起小贩的吆喝,打算以此糊口。
D.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深刻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6.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故事的社会背景都是戊戌变法,并且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茶馆》讲述人生百态,旗人只是其一;本文则是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旗人的生存状况。
D.本文侧重描写和议论,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茶馆》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展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
7.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C 解析:C项,“这令她非常沮丧”错误,由原文“‘下车就下车,走好了。’也宝并没有气馁。她下了车,就跟着电线走……走,总不要钱,总可以走到哥哥那里了吧!她多想马上见到哥哥啊!”可知,此时的她并没有沮丧和气馁,她坚信走着也能找到哥哥。故选C。
2、B 解析:B项,“也宝庆幸不已,并因此而开心”错误。由原文“不,这个人不是哥哥,不过是有一点像罢了。”和“哥哥不也是一个学徒?哥哥也会给开除的,也会给警察追赶……”可知,也宝没有庆幸不已,也没有因此而开心,而是担心了起来。故选B。
3、答案:①也宝以为,只要逃出令人窒息的孤儿院,找到哥哥,就能获得幸福和自由,她对逃出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②两个少年被捕的经过、自己和哥哥无依无靠的境况都让也宝意识到,现实如同一张罗网,处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谁,无论身处何处,都逃不过残酷的现实和艰辛的生活。
4、答案:①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也宝内心的情感,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抒情性”。②文中有多处饱含哲理性和人生感悟的句子,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回味,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如“路是长的,但不能没有一个尽头!”③多用短句,节奏鲜明,情感丰富,有诗歌的韵味,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如“橱窗里的灯亮了,路灯亮了,住家窗户里的灯也一盏一盏地亮了”。
5、C 解析:C项,“正翁甚至学起小贩的吆喝,打算以此糊口”理解有误,正翁学小贩的吆喝,其实是表达若朝廷不发钱粮,自己将难以为生的心酸之情。故选C。
6、D 解析:D项,“本文侧重描写和议论”错误,本文没有侧重议论,主要是描写。故选D。
7、答案:①有助于塑造人物。“急行”“扶膝”“挺腰敛胸”“双臂垂直”等动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二哥动作的娴熟和待人接物的热情,印证了二哥“懂得规矩”,“是熟透了的旗人”。②与下文形成反差,标准的请安动作与他学做油漆匠形成反差。③丰富文章文化内涵。请安的场景展现了旗人烦琐的礼仪,展示出老北京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旗人烦琐、独具风格的请安场景别开生面,让读者眼前一亮。
8、答案:①比喻。如大舅“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以形象的比喻写出大舅在得知变法后的慌乱,诙谐风趣。②反话正说。如“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虽担心变法,但也要先保护好鸟,大事和小事的错位,使语言既讽刺又幽默。③对比。如大姐夫信心满满要做鸽贩子,结果却是买了两对鸽铃,揭露出大姐夫的一无所长,令人忍俊不禁。④反问。如“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一连串的反问展现出大姐公公的生活状态,语言诙谐。⑤庄谐相生。如大姐夫“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却又“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大姐公公“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书面语和口语结合,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