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好的故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好的故事》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08: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好的
故事
统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导入
大家都做过梦吧?有些梦可能是快乐的,有些是恐怖的。那你们有没有做过那种特别美好,醒来后还念念不忘的梦呢?鲁迅先生做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梦,在这个梦里有美丽的风景、生动的人物,这个梦就像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你们想知道鲁迅先生梦中的 “好的故事” 是什么样的吗?








学习目标
课文介绍
认识字词
走进课文
深入探究
课文小结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理解“好的故事” 的象征意义,分析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课文介绍
课文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 年首次以 “鲁迅” 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课文介绍
本文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帝国主义的迫害,全国人民正在开展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比较艰苦,而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精神鼓舞着他,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下。
课文介绍
阅读提示: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完全不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意思。
认识字词
认识字词
伽蓝(qié lán) 错综(zōng)
皱蹙(zhòu cù) 惆怅(chóu chàng)
瘦削(shòu xuē) 乌桕(jiù)
泼剌奔迸(pō là bēn bèng)荡漾(dàng yàng)
参差(cēn cī)
认识字词
膝髁:膝盖。
伽蓝:寺庙。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拟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幽雅:幽静雅致。
澄碧:清澈而碧绿。
凝视:不眨眼地看。
走进课文
走进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 在昏沉的夜,于蒙胧中看见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故事里有错综交织如云锦的美的人和事,像水中倒映的乌桕、新禾、野花等,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然而,当 “我” 正要凝视时,故事变得皱蹙、凌乱而消失。
走进课文
2.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和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3.找出描写梦境的段落,读一读。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深入探究
3.找出描写梦境的段落,读一读。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
深入探究
3.找出描写梦境的段落,读一读。
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深入探究
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梦境?梦境中有哪些美好的人和事?
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深入探究
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梦境?梦境中有哪些美好的人和事?
美好的人和事: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等自然景物,还有鸡、狗、农夫、村妇、村女等乡村生活中的人物,以及茅屋、塔、伽蓝等建筑,它们与水中的萍藻游鱼一同在澄碧的小河中荡漾,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如缕缕胭脂水等等。这些美好事物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深入探究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和色彩的?
运用比喻
将美的人和事比作 “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形象地展现出其繁多、绚烂且富有动感的特点。把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的样子形容为 “如缕缕的胭脂水”“泼剌奔迸的红锦带”,生动地刻画了红花的色彩与动态之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深入探究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和色彩的?
使用拟人
文中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一句,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景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灵性,它们的变化好似在与人互动,增添了梦境的奇幻色彩。
深入探究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和色彩的?
动静结合
一方面描写了乌桕、新禾、野花等静态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展现出画面的宁静与优美;另一方面又通过写随着打桨,日光、萍藻游鱼等的动态变化,以及大红花等的碎散、拉长、退缩等动态过程,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动静相衬,让梦境更显鲜活。
深入探究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和色彩的?
色彩描绘
作者对色彩的描写细致入微,如 “澄碧的小河”“水银色焰”“胭脂水”“虹霓色的碎影” 等,通过这些鲜明而丰富的色彩词汇,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使梦境更加逼真、诱人。
深入探究
6.你怎么理解“昏沉的夜”?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昏沉的夜” 既指作者写作时实际所处的昏暗、沉闷的夜晚环境,也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麻木、压抑。
深入探究
6.你怎么理解“昏沉的夜”?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作者借此表达对当时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与愤懑。同时,与文中美好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理想境界的强烈向往,尽管美好如泡影般易碎,但那种向往依然执着,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深入探究
7.开头和结尾都是“昏沉的夜”,有什么不同?
开头的 “昏沉的夜” 是故事开始时的现实环境,描绘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下文美好梦境的出现做铺垫,形成鲜明的反差。
深入探究
7.开头和结尾都是“昏沉的夜”,有什么不同?
结尾再次提到 “昏沉的夜”,则强调了梦境消失后,作者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凸显出美好与丑恶、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惋惜,更深化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
深入探究
8.作者为什么会在昏沉的夜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和现实有什么关系?
梦境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因为现实的黑暗压抑使其内心渴望美好。当时社会的腐朽、沉闷让作者深感痛苦,于是在梦中构建出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小结
课文小结
本文描绘了作者梦中 “好的故事” 的美好画面。那是美丽、幽雅、有趣的,有众多美的人和事交织如云锦。然而,梦会惊醒,故事在现实冲击下破碎。这篇散文诗以梦与现实的交织,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通过优美又奇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