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
4.弹簧测力计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学习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力的单位是牛顿。
2.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物体。
学生准备:橡皮筋、曲别针、硬纸板、铅笔、尺子、学生活动手册。
复习导入
哪些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
反冲力
弹力
问题导入
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
你知道哪种工具能测量出力的大小吗?
弹簧测力计
看一看,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提环
指针
刻度板
弹簧
挂钩
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提环
指针
刻度板
弹簧
挂钩
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
标明力的刻度值。
指示出力的大小。
挂被测量的物体。
用力慢慢地拉挂钩,看弹簧会怎么变化
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
指针又会怎么移动?
指针跟着弹簧上下移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
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楚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每一小格:0.1N
每一大格:0.5N
最大测量值:5.0N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
用符号N表示
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
条形盒测力计
平板测力计
圆筒测力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重力的物体。
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吗?
测量步骤总结
第一步:指针调零。
第二步:估测物体重力。
第三步:用挂钩勾住物体。
第四步:慢慢提起测力计。
第五步:待稳定后,平视着读出示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怎样估测物体重力呢?
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怎样用测力计测量特别轻或超过量程的物体呢?
一袋石头
一个垫圈
测量记录
物体名称 估测力的大小 实测力的大小
表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的大小记录表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撑杆是借助杆子弯曲后产生的弹力,而海绵垫在受到压力变形后也会产生向上的弹力。
撑杆跳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健身球的弹力是由橡胶及球内空气受压后产生的。
健身球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跳板是利用长板受压弯曲后产生的弹力,将人弹起。
跳板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蹦床是由网面及四周的弹簧受力变形后产生弹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弹起的。
蹦床
请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怎样标刻度呢?
课堂总结
弹簧测力计
构造
使用注意
原理
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调零、平视、量程
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小试牛刀
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
牛顿
牛
N
小试牛刀
运动员撑杆跳的过程中利用了弹力。 ( )
√
小试牛刀
右图弹簧测力计所指示的读数是( )。
A.3.3N
B.4.4N
C.3.6N
C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课题名 弹簧测力计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2.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
教学难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物体。 学生准备:橡皮筋、曲别针、硬纸板、铅笔、尺子、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哪些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结合图片小结:拉力、反冲力和弹力。 教师谈话: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你知道哪种 工具能测量出力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出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先引导用户复习回答有哪些力可以使小车动起来,再顺势引 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话题,从而带出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探索新知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教师布置任务:看一看,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并尝试说出它的构成。 教师小结: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这几个部分构成。 2.教师提问: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小结: ①提环可以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②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 ③指针指向刻度。 ④刻度板指示力的范围。 ⑤挂钩挂被测物体。 3.教师提问:用力慢慢地拉挂钩,看弹簧会怎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小结: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 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 教师追问:在这过程中,指针又会怎么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指针跟着弹簧上下移动。 4.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5.教师继续布置观察任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楚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教师结合图示讲解:力的单位是牛顿,每一小格代表0.1N,每一大格代表0.5N,最大测量值5N。 6.教师科普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是初步认识弹簧测力计,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弹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当挂钩受力时指针的变化情况、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情况等,初步感知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 1.教师布置任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介绍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的物体。 教师提问: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吗? 2.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3.教师小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步骤: 第一步:指针调零。 第二步:估测物体重力。 第三步:用挂钩勾住物体。 第四步:慢慢提起测力计。 第五步:待稳定后,平视着读出示数。 3.教师追问:你会怎样估测物体重力呢?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点拨: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4.教师提问:怎样用测力计测量特别轻或超过量程的物体呢? 举例:比如说想要测量一个垫圈的重力和一个石头的重力。 学生思考并发言。 5.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方法,教师重点点拨两种思维方式。 6.学生分组完成物体的测量任务,并完成记录表。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各组的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 第二个活动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在测量的体验中认识使用的注意事项,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单位量感,发展估测能力,同时也是对测量和读数能力的培养。 (三)拓展 1.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学知识说说。 教师补充四种体现弹力的地方:撑杆跳、健身球、跳板、蹦床,及其原理。 2.教师布置任务:请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点出特别的问题:怎样标出刻度呢? 学生观看视频——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 课后可以继续制作。 【设计意图】 此环节偏向应用,一是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弹力”的概念,把对橡皮筋和弹簧被拉伸产生的弹力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二是通过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巩固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小结: 我们从构造、原理、使用步骤等角度认识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填空题: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_,用符号表示。 答案:牛顿、牛、N 2.判断题:运动员撑杆跳的过程中利用了弹力。( ) 答案:√ 3.右图弹簧测力计所指示的读数是( )。 A.3.3N B.4.4N C.3.6N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次四年级科学课《弹簧测力计》的教学,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优点方面,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讲解,学生成功理解了力有大小和方向,并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生能够独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对力的单位牛顿也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学生对研究力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形成了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对于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 针对这些不足,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手操作弹簧测力计。同时,我也会引入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