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纷纷涌现,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调研质量,需要有效筛选数据、善于运用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规模正快速增长,不仅包括各类平台数据、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了大规模文本、图像、影视资料等数字化档案,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足迹”。对数据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才能更好为调研服务。海量数据是宝贵的财富。用好这笔财富,下一番绣花功夫,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
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实地调研方式。调研不仅是为了得到数据,还必须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数字能够体现规律、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可能存在误差。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又捕捉数据之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用好这两种方式,将有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以信息化技术助力调查研究,还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体系。高效开展调查研究,应当善用这些数据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必将为调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数据来源。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有利于更加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唐晓彬《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
材料二:
廉思,当代青年问题研究专家,15年间先后深入32个群体,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近日,记者对廉思进行专访。
记者:您做过那么多深度的社会调查,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和心得可以分享吗?
廉思:我们曾做过一次关于快递小哥的调查研究。谈到快递小哥,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概念跟“不信任的、陌生的、底层的”等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但是“追踪”快递小哥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再谈到快递小哥时,我脑海中总会闪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种具象化其实是在增加我们对世界的感情。
记者:你认为一次好的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廉思:现在调查研究可以采用电子问卷、网络访谈等电子化方式,虽然让调查时间、空间更加便利了,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给一位快递小哥发了份电子问卷,他很有可能把这份问卷转发给亲戚朋友等,但这些都不是有效问卷,所以对控制受访对象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访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与受访者交流,但会忽略很多现场的细节。比如,我们在对网约车司机调查时发现,他们从来不喝我们在访谈中提供的水,因为长时间开车要求司机不能频繁去厕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身体规训,这种细节是屏幕访谈完全感受不到的。
简单来说,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的重要渠道。只有亲身去实践、去体会,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形成一个完整周期链条,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记者:您觉得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廉思:年轻人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关乎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大事,但这个大事,是无数的小事和日常生活的普通人编织和累积而成的。没有对日常生活的感知,没有对普通群众的感情,年轻人对国家的感情就是悬空的,是没有底座和地基的,也不可能持久。对于大学生而言,调查研究是其丰富人生经验、体验不同生活的快车道。
此外,调查研究还是一个书上道理的具象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具象化,我们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只是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概念是现象的“打包”或“升维”。当我们用不同的概念描述世界的时候,不仅是一个信息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大量丢失的过程,尤其是感性信息大量丧失,理性信息逐渐增多。
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具象化,感性信息逐渐增多,很多概念又“活”过来了,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自己的过程,也是弥合社会裂痕的开始。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互联网的信息茧房效应,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变得愈发困难,调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其他群体亦会有更多的包容和共情。好的调研报告不仅能解答自己的困惑,还能给民众以启发,正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人,进而去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
(改编自廉思《资料放进背包里,调研走在大路上》)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即调研要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下一番绣花功夫,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即对海量数据要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
C.“……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即一个调查研究周期为一年,这样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D.“概念是现象的‘打包’或‘升维’”,即概念是将现实中的具体现象、感性信息进行概括、整合,使之变成理性信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可以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从而提高调研的效率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B.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类数据平台持续增长,开放、共享这些数据,必将为高效调查研究提供帮助。
C.材料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网约车司机不喝访谈中提供的水”的细节,可以佐证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的观点。
D.调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弥补认知的缺陷,促进对其他群体的理解和包容,从而消除偏见。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面不符合廉思所说的好的调查研究的一项是( )(3分)
A.某地政府通过调研市民的刷卡支付、客流点位等数千万条客运数据,掌握市民出行需求,给市民出行线路“画像”,设计城市公交线网。
B.某课题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存在人口复杂、邻里不睦、社区参与度与认同感低等问题,通过发起改造公共空间活动,促成居民参与社区共建。
C.某项关于卡车司机的调查,历时5年,调查涉及全国10个省份、20多个城市,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万多份,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共5卷。
D.某地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收集了4万多份数据,并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4分)
5.学习了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后,班级要在本学期开展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你担任调查小组的组长。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们小组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调查活动开展得更有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证明这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他正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找到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接着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 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妨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掀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的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船形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闪烁,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1984年10月2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送到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前行。
B.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光,这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
C.“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帮助了伍原。
D.“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这句话给伍原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希望,也预示着他会成功完成任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又舒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伍原要顽强活下去的决心。
B.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
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在情节设置上异曲同工,有完整曲折的情节脉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D.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8.小说以“路标”为题,有何深刻含义?(4分)
9.小说多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序》)
材料二:
居易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材料三:
白乐天与元稹、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稹、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文饶所深害者,处世如是人亦足矣。推其所由得惟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是以能安于去就。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州刺史,不拜,雍容无事,顺适其意而满足其欲者十有六年。方太和、会昌之间,天下变故,所更不一,元稹以废黜死,李文饶以谗嫉死,虽裴晋公犹怀疑畏,而牛僧孺亦不免万里之行,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然吾犹有微恨,似未能全忘声色杯酒之类,赏物太深,若犹有待而后遣者,故小蛮、樊素每见于歌咏。
(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推其所由A得B惟不汲汲C于进D而志E在于退F是以能安G于去就。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摆酒,名词作动词,与《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酒”用法不同。
B.因,因此,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相同。
C.所以,用来……的,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的“所以”意思不同。
D.期年,一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的“期年”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在朝堂中议论政事时,坚持自己的见解,令皇帝龙颜大悦。
C.白居易在五十八岁之后,除担任一年时间的河南尹之外,就没有再做官。
D.材料二多有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符合史传特点;材料三为“录话”,叙述居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4分)
(2)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4分)
14.叶梦得对白居易的评价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①
李白
吾家青萍②剑,操割③有馀闲。
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
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注】①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②青萍,古宝剑名。③操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小孩子还不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缎。”后以此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用“青萍剑”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
B.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
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
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
16.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问,二者所问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酒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到酒的句子分别是“ ”和“ ”。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影响和引领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外力。工匠精神则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是激发和鼓励每一位劳动者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内力。工匠精神从内部唤醒每一位劳动者不断成为最好的自己。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因为他们就是因为超越了很多劳动者而脱颖而出。工匠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自己的“劳模”,劳模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别人的“模范”。 A ,劳模精神则照亮别人的生命。
B 。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的共性,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则揭示了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的个性,是成就优秀劳动者的必要条件。①不仅个性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②也是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③这里所说的劳动者的个性主要是指劳动者自我超越过程中彰显出的个人优势及其精神状态,④也就是工匠精神。换句话讲,没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很难有出色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成就杰出劳动者的根源。当然,如果工匠精神成就的劳动者不仅大大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也大大超越了别人,在企业、行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最优秀的劳动者,那么他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最终就会成为劳模,劳模精神也随之产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成为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C ,就是一种逐步递进的关系。党和国家现在大力呼吁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要成为优秀的劳动者,甚至成为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D.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21.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B.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
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义,百合花象征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
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2.文中画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 “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严重的高原反应”,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费孝通先生《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中写道:
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即一个调查研究周期为一年”错误。“……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是说一项调查研究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周期,而不是指需要一年时间。
2.C A.“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的价值,并非“从而”的逻辑关系。B.“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必将为调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数据来源”可知,遗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这一关键信息。D.由原文“(调研)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可知,并不能消除偏见,表述曲解文意。
3.D 廉思认为好的调查研究要有准确的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深入现场考察,有完整的周期链条。A.调查对象准确,针对性强;B.项实地走访;C.项调查时间长,涉及面广,过程完整。D.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不对,收集到的数据是无效的,不能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①信息技术与调研融合的作用(意义)②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者需紧密结合③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④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在新时代的意义。(每点一分)
5.①在调查手段上,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将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紧密结合;②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要准确、有针对性,关注调研现场的细节,有完整的周期链条;③数据收集后,筛选有效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总结家乡文化生活的特征。(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6.A “始终以坚定的信念、乐观无畏的心态前行”理解错误。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伍原,曾经有过恐惧和绝望,最终他战胜了恐惧。
7.C 两篇小说都是散文化小说,淡化情节,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脉络,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8.①表层含义:路标即指引道路方向的标志,而小说中那一小点黄黄的灯光和老乡为迷失方向的伍原指引了道路,起到了路标的作用;②深层含义:伍原坚定地把档案送到部队、找到战友的信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路标”,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在艰难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引领着人们不断前进。(每点2分)
9.多次流泪,体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①第一次流泪:“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伍原因为迷路,处于绝望无助甚至窒息的状态,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
②第二次流泪:“这一声叫,却不妨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伍原在发现了灯火,有了希望和方向时,流下了激动的泪。
③第三次流泪:“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伍原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流下了无奈而着急的泪。(每点2分)
10.BDF 句意:推测白居易能做到这种地步的原因,只是他在官场上不急切地追求富贵,而内心追求退隐,因此他对于做官还是不做官都能安心。“推”是谓语,“所由得”是宾语,语意完整,故在B处断开;“不汲汲于进”和“志在于退”分别指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而”连接前后两个句子,表转折,在“而”前D处断开;“是以”是对上文的总结,引出下文,共前停顿,故在F处断开。
11.B A.名词作动词,摆酒/名词,美酒。B. 意思不同,因此/依据。 C.用来……的/……的原因D。意思都是“一年”。
12.B 原文:“居易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白居易在朝堂中议论政事时,坚持自己的见解,令皇帝变了脸色,停止说话,可见是龙颜大怒。
13.(1)她曾经向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色”,容颜;“委身”,嫁给;“贾人”,商人)
(2)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一定要贬斥他!(“拔擢”,提拔;乃“竟然”;“堪”,忍受;“斥”,贬斥)
14.正面评价:①不结党营私,也不依靠他人晋升;②不急于进取,志在退隐,安于平淡,悠闲从容,顺遂心意。负面评价:③有些随波逐流,流连宴饮与外物。(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褪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材料二:
白居易在宫殿中答对,议论刚正正直。皇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变了脸色,停止谈话。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一定要贬斥他!”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这是封住他们的口,让他们只为自己考虑,不是用来发扬大德的做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像当初一样。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白居易资历浅,而且家里一向贫困,就听凭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一样以学士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皇帝下诏许可。
材料三:
白居易与元稹、牛僧孺交情深厚友好,但不与元稹、牛僧孺结党,被裴晋公爱重,却不依靠裴晋公晋升,李文饶一向不喜欢他,但也没有深深地加害他,处世像这样的人也就足够了。推究他这样处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急于进取而志在退隐,所以能够安然对待去留。从刑部侍郎因病请求担任分司职务时,年龄才五十八岁,从此大概不再出来任职,中间一度担任河南尹,一年就离开了。再次被任命为同州刺史,不接受任命,悠闲从容没有事情,顺遂心意满足自己的欲望长达十六年。在太和、会昌年间,天下变故不断,变化不一,元稹因被废黜而死,李文饶因被谗言嫉妒而死,即使裴晋公尚且心存疑虑畏惧,而牛僧孺也免不了万里外的贬谪,他们的境遇像冰与炭一高一低,不曾有一日空闲,回头看白居易的所得,难道不是很多吗?然而我还是有一点遗憾,似乎他不能完全忘却声色酒乐之类,对物品的欣赏太过,好像还有所等待然后才舍弃,所以小蛮、樊素常常出现在他的诗歌中。
15. C “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错误。从第十句中“离颜”可知,诗人是有离别时的惆怅表情的。
16.①内容:本诗问的是李凝去宋城之后何时再回单父;《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问自己与诸君离别何时再见。(2分)②情感:本诗表达了李白对李凝的不舍之情,也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用自己打算远离尘嚣到名山求仙学道来回答问题,暗示了与诸君难以再会的结果,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洒脱不羁的情怀。(4分)
17.(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尊还酹江月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8. A.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生命 B.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成为影响别人的人 (每点2分)
19.①语序不当,将“个性”移到“不仅”前面,正确语序为“个性不仅”;③成分残缺,在“自我超越过程”前面加“在”,形成“在……中”的结构。(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
20.D 文中句子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的中断。B.表示插入语C.表示语意转换D.表示解释说明。
21.A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的是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让其拥有了人的行为“沉睡”;“黑暗怀里”也是拟人手法。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
22.①原句多是短句,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突出钟老师高原反应的严重性,而修改后变成一个长句,失去了原句的表达效果;②原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更能突出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每点2分)
23.【知识点】青年成长、奋斗励志、引语式材料、理性思辨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选自费孝通先生《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回顾了其当年写作《乡土中国》时的思想状态和目的,描述了他年轻时以初生之犊的闯劲,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经历,并借“乡村社会学”这一领域来深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这对于今天的青年学生仍具有启发意义。
费孝通先生的两句话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年轻人的精神——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二是开拓创新的做法——打开一些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三是家国情怀——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这三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闯劲,才能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要服务于国家社会。
写作时,首先可以概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费孝通做学问的特点:敢于挑战未知,不畏艰难,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费孝通先生以初生之犊的闯劲,毫无顾忌地探索未知领域,这种精神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勇于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我。然后,进一步针对当代青年自身进行重点论述,强调勇于挑战、突破自我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生挑战等等。此外,也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研究领域展开论述,说明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立意:
1.青年要勇于挑战,敢闯敢试。
2.我们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
3.树立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关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