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6课《纪念白求恩》(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制第6课《纪念白求恩》(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2 07:4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
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9年11月12日因抢救伤员而感染中毒,牺牲在河北唐县,中年49岁。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背景介绍: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员,他们大部分是在平型关战斗中负伤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的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的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的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的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带橡皮手套。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的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受的啊!”但是却不知,伤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占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他曾经在幽静的丛林中,给三百多学生上大课。他的讲台上放一个扩音机,身后挂着三大幅人体解剖图。他一边讲,一边指着图表。学生的海洋,鸦雀无声,埋头做笔记,静静的听着。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计划”,建立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他说:“一个战地的外科医生,同时要是木匠、缝纫匠、铁匠和理发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几下子把木板锯断、刨平,做成靠背架,让手术后的伤员靠在上面使呼吸畅通。他一有空闲,就指挥木匠做大腿骨折引架、病人木床,铁匠做妥马式夹板和洋铁桶盆,锡匠打探针、镊子、钳子,分配裁缝做床单、褥子、枕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大夫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在他病重之时,他给聂荣臻司令员写了一封写,这是他最后的话。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永别了!请你给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托拉托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有贡献。也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并寄上一把日本指挥刀和一把中国大砍刀,报告他我在这边工作的情形。把我所有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布克负责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片子将要完成。
将我永不变更的友爱送给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
骑马的马靴和马裤给冀中区的吕司令员。
贺师长也要给一些纪念品……
给军区卫生部两个箱子,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品吧。
……给我的勤务员邵一平和炊事员老张每人一床毯子,并送给邵一平一双日本皮鞋……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的铁剂,专为疟疾病患者和极大数目的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往保定平津一带去购买药品,因为那边的价钱比沪港贵两倍。 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的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多有贡献。
……
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白求恩
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 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课文中“50多岁”有误)。
导 言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山石草木也为之流泪。这说明白求恩同志事迹感人,品德高尚,精神伟大,那么白求恩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读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的不幸逝世而写的纪念文章《纪念白求恩》。
简介白求恩生平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字词
派遣(pài) 以身殉职(xù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 bǐ bó) 晋察冀(jì)
词语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不远万里:不怕路途遥远。
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极端:极其,特别。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挟取东西。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注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阅读课文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阅读课文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阅读课文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本文体裁
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作者的观点、看法、见解。
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事实根据和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匀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概括地讲,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精神。) 夹叙夹议是本文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那么这一段哪里是叙,哪里是议呢 叙的是什么?(白求恩——50多岁,不远万里,以身殉职。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帮助,中国,抗日战争。)
议的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员、联合、日英、美、德、意以及一切 为什么要先叙后议? 交代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使下文的论述有坚实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 分析第一段
(1)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2)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3)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4)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 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5)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本段先叙后议,由表及里;联系我党,由此及彼,突出国际主义战士的特点,把国际主义放在首位议论。
第一段划分层次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高度概括白 求恩的思想和行动?忝鞅疚牡闹行穆鄣恪?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 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分几层?分析第二段?
②每一层中哪是叙,哪是议?
③第一层(1--2)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树立榜样。
④第二层(3---7)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又阐明了学习他的必要(对比),以什么和什么对比?(A.以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B.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
⑤“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叙述之后又以一句话议论,看出党性的严格,批语的严肃,表达的严密。
⑥第三层(8---10)兼用口语与文言句式,生动而又简炼,我们看对他的称呼“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有何讲究?
(转述前线回来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就从事医疗工作而言,用人们的通称“白求恩医生”。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称“白求恩同志”)分析第三段①第1句是从哪两方面概述的?这一段叙述和议论?
(钻研精神、医术水平)
②这一段又用了什么修辞了方法批评了那一班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对比) 分析第四段
①找出文中的叙和议。第一层(前四句)叙述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
  第二层(后四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②叙了什么?(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
③按什么顺序交往?(时间顺序)先会面后通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只见过一次面”的“只”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
④“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的是什么?
(白求恩对中共及其领袖的热爱、忠诚、爱戴、敬仰。)
⑤“可是因为忙……收到没有”写了毛泽东什么样的心情?
(欠疚和疼惜之情)
⑥“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语气沉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沉痛哀悼)
纪念白求恩的最好行动无过于学习白求恩的精神。上文已具体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结束全文时又紧扣中心,再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着重阐明这种学习的意义。
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语流十分顺当。第二段说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都从范围来说影响之广,现在说“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从一个新角度再次推崇白求恩精神之伟大。分析第四段 ⑦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三个方面的总结
⑧接着近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先概括说一句“从这点出发……有利人民的。”
⑨结果就此结束,那么意味就显得枯瘠,语气显得窘迫,收束就显得无力了。作者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的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哪五个方面?
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人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
分析第四段 用五个短语组成一组排比,议论得热情洋溢,意味非常丰美,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增强语言气势,铿锵有力。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兴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课文第二三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举例论证。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记叙文的叙和议论文的叙有何区别?
明确:议论文的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叙是议的基础,议在叙的基础上展开。文章四个段落分别写什么?一、中心明确,结构清晰。
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此,全文安排了四个段落。第一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必须注意的是国际主义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的,这里与共产主义精神并列提出,只是为了突出强调,所以本段的重点是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是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讲了两层意思:(1)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2)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所以,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而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三方面又是并列式的,共同构成了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的中心是: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二、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第二、三两段里面都有对比。第二段里的对比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又显得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的表达作者的观点。本文拟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既然在于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那么,作两方面的对比,更便于学习者对照检查,比比白求恩,可以发觉自身的差距;看看“不少的人”,镜子一照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第二段的“从前线回来的人说道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的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斩钉截铁不可动摇。再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炼。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的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的表现中心。